微信“組局”,關於餐飲智慧轉型,“去中心化”零售生態能帶來什麼

微信“組局”,關於餐飲智慧轉型,“去中心化”零售生態能帶來什麼

文 | 楊亞飛

核心導讀:

1.餐飲業高死亡率如舊,智慧化迫在眉睫?

2.如何理解“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存在形態?

3.騰訊VS阿里,線下已成市場份額爭奪向技術競賽轉變。

微信“組局”,關於餐飲智慧轉型,“去中心化”零售生態能帶來什麼

- 1 -

餐飲業複雜多變,智慧化正當其時?

中國餐飲業正處於穩定成長期,2017年我國餐飲收入達39644億元,同比增長10.7%。但餐飲行業仍然保持極高淘汰率。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8》,2017年全國餐廳關店數為開店數的91.6%,相當於每新開10家店的同時,就有9家關門大吉。

業內普遍認為,高租金、高能耗、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低利潤等“四高一低”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

再者,中餐標準化程度較低。儘管近些年,關於中餐標準化呼聲很高,但從市場現狀來看,非標準化菜品仍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非標拉長了菜品製作流程,廚師手藝直接影響產品口味,最終限制品牌跨區域擴張速度。

中國餐飲市場極其分散。根據中烹協的數據,2017年,餐飲百強企業總營業收入為2861.7億元,同比增長11.2%,僅佔到餐飲業總營收的7%,屬於典型的“水大魚小”。

- 2 -

什麼是“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

騰訊一貫強調以“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中心化的案例。

微信“組局”,關於餐飲智慧轉型,“去中心化”零售生態能帶來什麼

俗話說“行內人看門道”,貿然推出“成熟”智慧化改造解決方案,可能會適得其反,有損智慧零售在行業內的效果和表達力。千篇一律的智慧化,真的是智慧化嗎?

“首先商家要有自己的產品優勢和能力,以及適應整個新的消費升級的能力,這點很重要。”雷茂鋒向《零售老闆內參》強調。

- 3 -

騰訊VS阿里,零售業競爭膠著

服裝、美妝、餐飲等版塊的共性在於,十分看重線下體驗,並且不因互聯網技術進步而發生消費行為根本改變。

這跟產品屬性有關,畢竟衣服總歸要試,口紅要塗在胳膊上比色,到店吃飯古已有之……深層次原因,也賴於消費升級浪潮所帶來的,人們對於精神層次的滿足感,有了越來越多的訴求。

無論是智慧零售,或是新零售,歸根結底也是為了最大程度提升用戶消費愉悅度。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看到騰訊和阿里分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騰訊,重參與,弱化決策或者不主導;

阿里巴巴,重主導,期望深度參與企業改造過程;

風格迥異的特點,並未影響到兩大巨頭在線下的全面佈局:餐飲生鮮超市、無人零售、傳統便利、區域商超百貨、連鎖品牌、上游供應鏈等幾乎均有合作,或深度控股、財務投資,或戰略協同。如今的零售業業態已極大豐富,來自行業方方面面的競爭加劇。選A或者選T,似乎成為經營者們避不開的一個難題。

微信“組局”,關於餐飲智慧轉型,“去中心化”零售生態能帶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