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力爭打好總決賽,但是也不能只盯著總決賽

中國女排:力爭打好總決賽,但是也不能只盯著總決賽

世界女排聯賽初年曆時五週的分站賽結束了,最後一週出征德國站的隊員也已經於上週末回到北京,與留京集訓的一部分“大隊員”匯合,全力備戰下週三(6月27日)起在南京舉辦的總決賽。

2016年,在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奪得自己隊史上第三個奧運冠軍;去年,中國女排還時隔多年之後,再次奪得大冠軍盃的冠軍。不過,如果拿新的奧運週期說事的話,去年奧運會後第一年,世界諸強都不約而同地一方面讓老隊員和主力隊員養傷的養傷、休整的休整,另一方面放眼海選新兵,充實年輕力量到隊伍中來。而到了今年,在距離東京奧運會實際還有2年多一點時間,下半年又有舉足輕重的世錦賽這樣一個時段,各隊實際上已經進入加強新手與老隊員的磨合、儘快確立主力陣容和戰術打法微調的階段。

中國女排:力爭打好總決賽,但是也不能只盯著總決賽

中國女排大致上的節奏與各支對手相近,但中國女排從外部到內部都有一些自己的客觀的、與其他隊伍不盡相同的因素。

首先,郎平去年“休息”了一年,儘管作為總教練,她在隊伍的大政方針上從未脫手,對執行主教練和教練團隊的“遠程遙控”從未停歇,但隊伍的管理、隊員的訓練,甚至對隊員成長步驟的把握、技術細節的改善等,肯定與她親臨一線有質量上的落差。

其次,中國聯賽進入排超元年,隊伍擴容、賽程拉長,讓原先國家隊開始集訓的時間推遲。國際排聯的由原先的世界女排大獎賽升級換代而來的世界女排聯賽初年的比賽也對隊伍進行了擴容,分站賽比原來多出一週,而且為了給下半年的世錦賽和各洲的比賽留出準備和比賽的時間,開賽的時間也比原來提前。這樣“去頭掐尾”,留給郎平打磨國家隊陣容的時間要比原來少很多。而大家也很清楚,中國聯賽的水平低,大部分國家隊的隊員經過差不多半年時間的征戰和撕扯,除了消耗體力和增加比賽經驗,在技術上實際上不會有太大的提高。她們到了國家隊之後,打的是“另一種節奏的排球”,除了要補強基本功,戰術配合、戰術意識差不多都要重起爐灶。而從上世紀老女排取得好成績以來,歷年都是國家隊的訓練水平保證著中國女排的長盛不衰。

第三,里約奧運會後魏秋月、惠若琪、徐雲麗的離隊,讓原有中國女排的實力“缺了一隻角”。實際上,按照中國隊員以前的培養傳統,像魏秋月、徐雲麗這樣的隊員,已經為了隊伍“超齡”征戰,能最後以奧運冠軍收官,算是圓滿;而惠若琪則是因為心臟疾病不得不過早的結束運動生涯,已經獲得奧運會冠軍的她,也算沒有留下更多遺憾。聯賽結束後,張常寧因腎積水住院手術且需要康復,將缺席今年的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也不會迴歸,一方面是對隊員健康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是將眼光放遠到世錦賽。總之,這些隊員的缺席,讓中國隊面臨青黃不接、實力大打折扣的境地。在發接發、進攻、攔網、傳配、防守和串聯等各個環節都暴露出不小的問題。

第四,如果說里約奧運週期中國女排的成功,其中有一環要歸功於主教練郎平對其他各個主要對手的充分研究,那麼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前進路上的一大困難就是要面對他們對自己的研究和有針對性的部署。說得功利一點,郎平可能不會讓隊伍在任何比賽中使出全力,完全亮出底牌。

再回過頭來看過去五週的分站賽,上面分析到的問題幾乎都在中國女排的比賽過程和比賽結果中得到體現。一方面,中國隊本身的隊伍不整,幾乎每一場首發的陣容都不相同,以賽代練的目的非常明確。另一方面,面對風格各異、整體提速的各個對手,中國女排的表現起伏較大,“大”隊員和“小”隊員的發揮都不太穩定,一些“一年級生”和“二年級生”在融入隊伍節奏、基本功、戰術配合和比賽氣質上,都暴露出明顯的問題。

中國女排:力爭打好總決賽,但是也不能只盯著總決賽

分站賽中國隊最終以7勝8負積22分的戰績名列積分榜第九位,在總共16支參賽隊伍中成為下班區的“領頭羊”,僅憑東道主的身份入圍總決賽,且在分站賽階段不僅把另外5支入圍總決賽的隊伍輸了個遍,還輸給了沒有入圍總決賽的意大利隊和去年還只能參加世界女排大獎賽第二檔比賽的韓國和波蘭隊。

這樣的分站賽成績,在中國女排近年參加女排大獎賽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但有一些球迷就據此下結論認為,這就是目前這支中國女排的水平和地位,我認為也有些意氣用事,並不客觀。

首先,郎平從2013年接手中國女排開始籌劃里約週期的訓練和比賽之初,一方面確立大國家隊概念,一方面就對各個層級的比賽區別對待。大獎賽、瑞士女排精英賽等大多用來練兵,有針對性地給一些隊員鍛鍊和表現的機會;在確立重回“亞洲霸主”地位之後,亞洲的一些賽事也基本都讓二隊出戰。當時這樣的安排在一些老球迷中甚至都有人大呼“看不懂”,但後來事實證明,通過各個層級的比賽,隊伍不斷湧現出可用之才,後來在世界盃、奧運會成為隊伍的棟樑,最終取得了傲人的戰績。我記得朱婷在國家隊的成名,就是從2013年瑞士女排精英賽開始的,逐漸成長為“世界第一主攻”、中國女排的隊長。

其次,郎平在今年世界女排聯賽開賽前就強調,因為隊伍中新手的訓練時間少,主力陣容也缺少配合,國家隊的指導思想很明確,那就是以賽代練、通過比賽發現問題,讓“小”隊員在比賽中接受鍛鍊。而郎平可以作這麼大膽的安排,實際上也得益於中國隊分站賽沒有成績上的壓力,最終都將以東道主的身份參加總決賽。郎平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過的確在北侖站0-3完敗於韓國、澳門站2-3不敵波蘭之後,開始遭受到壓力,但這些壓力,對於這位功勳教練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在比賽中,中國隊無論是輸給被認為實力較弱的韓國和波蘭,還是在與美國、塞爾維亞、意大利的交鋒中明顯處於下風,表現出的基本都是配合不默契、基本功差、一傳波動、對速度較快的球隊攔防跟不上趟及關鍵球的處理能力不夠等問題,究其原因,實際上就是我文章開始時分析的中國隊目前的客觀處境造成的。如何改善,其實跟里約週期的過程是一樣的。以郎平為首教練團隊知道得非常清楚,用郎平簡單明瞭的總結就是:“缺練”。

中國女排:力爭打好總決賽,但是也不能只盯著總決賽

2018年中國女排最重要的比賽任務是9月底將在日本開賽的世界女排錦標賽,在世錦賽前,能與各支強隊過招的機會只有這次南京總決賽了。中國隊如果能在小組賽中戰勝荷蘭和/或巴西,取得小組出線進入四強,那無疑將為隊伍增添信心,為世錦賽的準備佔據更多心理上的優勢。依我對分站賽中國隊與這兩支隊伍及她們與其它隊交手的比賽的觀察,加上中國隊本身在比賽中的成長及主場之利,達成目標是大有機會的。

參賽的6支隊伍,總體的實力上的差距並不懸殊,被球迷看好、算是隊伍陣容比較齊整的美國隊,不是也在分站賽中輸過與她們總決賽正好同組的塞爾維亞和土耳其麼?總決賽會有激烈的爭奪,但相信各支隊伍的目光還是緊盯世錦賽,摸底和練兵的成分還會是主基調。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隊如果能在總決賽取得好成績,那我們就拍手稱快;一旦發揮不理想,問題繼續暴露,球迷也不必過分悲觀,更不應該給隊伍更多苛責。

郎平在分站賽結束後上週五北京訓練課前囑咐隊員,希望大家抓緊時間,抓好細節,力爭打好總決賽,但也不要只盯著總決賽。我覺得作為看球的我們,也應該用這樣的指導思想來看總決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