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給了他最多的神功,他卻貪多無厭,陰險狡詐,最終釀成苦果

鳩摩智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是北宋時期吐蕃國的國師。他醉心武功絕學,挑戰少林,大理。更是與慕容博,蕭遠山,蕭峰合稱為天龍四絕,意為絕頂高手。鳩摩智為人高傲自負,痴迷武學,非常狂熱的追求至高無上的武功。他聰慧過人,又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表面上,鳩摩智祥和友善,其實內心陰險狡詐。極為工於心計,更是不達目的,不擇手段。履次偷襲暗算,最後卻自作孽,一生追求的武藝,都化作烏有,愧對“大輪明王”這個稱呼。

金庸給了他最多的神功,他卻貪多無厭,陰險狡詐,最終釀成苦果

金庸先生越是把鳩摩智的外表描寫的談吐學識如何令人信服,越能襯托出他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切富麗堂皇的包裝讚賞之下,鳩摩智是個不折不扣的卑鄙小人。他曾口口聲聲稱要討還六脈神劍的圖譜,完全是為了憶故人情。但事實上卻是要以六脈神劍的圖譜換取還師水閣,閱覽更多武功秘籍,從而達到更多的利益。此時,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絕技,卻還不斷的貪得無厭。縱觀金庸武俠,對武功絕學最貪心的非鳩摩智莫屬。他也是“神鵰俠侶”金輪法王的前身寫照,但鳩摩智這個人物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加虛偽,猖狂。鳩摩智既然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地位自然是尊貴無比。他的隨身攜帶,更是奢華至極。在天龍寺要挾人交出六脈神劍圖譜,書信竟是銀字金箋,精工鑲嵌,本身就是一個貴重的工藝品。而用來裝慕容博抄寫少林絕技的盒子,更是用黃金打造。令人咋舌,可見鳩摩智的貪慕虛榮之心,非常人能比。

金庸給了他最多的神功,他卻貪多無厭,陰險狡詐,最終釀成苦果

更是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推測,鳩摩智年紀不到五十歲。依舊是神采飛揚,寶相莊嚴。想必他年輕時生的必然不差,也是風流倜儻,眉清目秀的讓人移不開眼。而逍遙派小無相功的主人,好男色。曾養諸多男寵的西夏國皇太妃李秋水,因此,多半是李秋水三十多年前時。捉去一名吐蕃國的喇嘛,然後寵信。誰知這人卻不甘心如此,內有胸懷大志。花好月圓夜之後,趁著李秋水不備。盜走了小無相秘籍逃離,最後苦練成為神功。又得慕容博贈送的七十二絕技,終成一代高手。

金庸給了他最多的神功,他卻貪多無厭,陰險狡詐,最終釀成苦果

因對武功太過執著,最終釀成苦果。練功時走火入魔,而被段譽吸走,導致武功盡失。卻也因禍得福,放下過往,一切如浮雲,舍亦有得。終於大徹大悟,參透奧秘,成為了一代高僧,常伴青燈古佛。一生大起大落,最後得入空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