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融資大幅度下滑影響巨大

社會融資大幅度下滑影響巨大

都在議論中國金融的一個奇怪現象:央行注水那麼多貨幣,而目前社會流動性竟然開始趨緊。以支持實體經濟,防止金融脫實向虛為目的的金融整頓,結果已經導致實體經濟融資難上加難、貴上加貴。已經與支持實體經濟背道而馳了。

在這裡最悲催的是中小微企業。今年以來,中小微企業普遍反映,根本借不來生產經營急需的資金。明顯感覺生存發展的融資環境在急劇惡化,由此倒逼關停的小微企業越來越多。

都在納悶不解的是,高喊支持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越來越困難;解決中小微企業多年來不能說措施文件少,也不能說不重視;而且央行、銀監會公佈的統計數據,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貸款融資都是增長最快的,為此還給一些大型銀行獎勵性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呢?而小微企業卻仍幾乎哀求般繼續哭喊著融資更難,融資更貴,一系列措施幾乎沒有任何效果,而且真實情況在急劇惡化。

管理監管部門的鶯歌燕舞,與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救命般呼喚融資的陽光雨露的真實感受,差距太大,最可怕的是嚴重誤導了決策層。當然,5月金融數據出來後已經在打臉了。

中國5月社融規模增量7608億人民幣,較前值大幅減少51%,預期 13000億人民幣,前值修正為 15605億人民幣。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4萬億元,同比少增384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減少228億元,同比多減129億元;委託貸款減少1570億元,同比多減1292億元;信託貸款減少904億元,同比多減2716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741億元,同比多減496億元;企業債券融資淨減少434億元,同比少減2054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438億元,同比少20億元。

以上央行公佈的這一組數據看出什麼特點了嗎?清一色的不是“少增”就是“減少”。這組數據主要是央行統計體系裡的金融數據。名曰社會融資,實際上沒有包括全部的社會融資,比如互聯網金融斬草除根般的大整頓引發的融資規模急劇下降與收縮等。

就社會融資概念來說,央行定義的概念與普通常識般理解的有很大出入。一般常識性理解的社會融資規模概念是指貸款人通過非傳統銀行貸款渠道籌集資金的活動。目前,除了銀行貸款和政府直接投資的資金,都認為是社會融資渠道的資金。

而央行定義的社會融資規模概念是指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包括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投資性房地產、其他。

社會融資大幅度下滑影響巨大

央行的概念主要是順應領導強調支持實體經濟的要求,領導喜歡吃什麼就端什麼的思維而設計的統計範圍。包括了監管統計體系內即表內信貸數據,還包括非貸款融資的主體業務統計外的數據。儘量把支持實體經濟數據做大,讓領導看了高興。不過,萬萬沒想到的是5月份雖然貸款增加1.14萬億元,而拉進來的其他數據卻在負增長,結果導致本想報大的支持實體經濟社融數據一紮差後竟然比前值腰斬,弄巧成拙了。央行定義的社融數據混淆了概念,急需修訂。

金融急剎車般整頓,對互聯網金融趕盡殺絕般清理已經導致真正意義的社會融資額斷崖式下降。而社會融資基本是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真正意義的社會融資渠道被扼殺與切斷後,金融融資主體又回到傳統銀行主導狀況,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必將回到過去,融資難融資貴加劇是必然的。

這次打著整頓金融脫實向虛,支持實體經濟旗號的金融整頓,反而大大傷害了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最大的原因是整頓取消的渠道恰恰是支持實體經濟與給中小微企業量身定製的互聯網金融等。任何時候的整頓,只要沒有對弱勢體的特別保護措施,最終都是由類似中小微企業這個弱勢市場體買單。

社會融資大幅度下滑影響巨大

5月社融數據遭受腰斬背後是實體企業與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在惡化,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