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創兩個月最大升幅,三大主力資金髮出明確信號!

滬指創兩個月最大升幅,三大主力資金髮出明確信號!

好買說

股市多變,就像上海的天氣。今天滬指終於揚眉吐氣了。茶餘飯後,讓好買君帶你一起盤點一下今日最重要的事兒吧。

1. 滬指創兩個月最大升幅,三大主力資金髮出明確信號

截至4月24日收盤,A股主要股指均大幅上漲,滬指收復3100點。三大主力資金已發出明確信號:(1)主力資金搶籌白馬藍籌,非銀金融是主力資金淨流入額最多的行業。(2).中小盤股強勁反彈,小市值股票漲幅數量較多,100-500市值的中等公司股票亦佔有較大比例。(3)MSCI利好擴散,廣發證券表示,跟蹤MSCI A股相關指數的基金規模合計約為4.5萬億美元,A股權重在0.1%到2.5%之間,預計短期內A股被納入MSCI會帶來約1000億元的海外資金。

2.高善文:2025年,中國房地產的根本性拐點之年

我們對房地產市場長期的憂慮在於:大約2025年前後,中國的城市化浪潮會基本結束,然後中國會很快進入到另外一個浪潮,即老齡化。老齡化和青壯年人口減少的壓力首先會在中國城市群的邊緣地帶顯現出來,然後會逐步從邊緣地帶向中心城市滲透,最後一直滲透到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2025-2030年之後,在一線城市人口停止流入的背景下,會發現房價面臨的下跌壓力是不可阻擋的。

3. 港交所: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及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4. 政治局會議透露出的八大信號

(1) 時隔三年再迎擴大內需,表明中央對短期經濟穩定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2)貨幣財政基調看似沒變,但實際上留了寬鬆的口子;(3)對總量指標繼續淡化,以後要多看結構指標;(4)頂層領導機制的變化越來越清晰,執行力將明顯增強。(5)強調博鰲亞洲論壇和海南的開放,對全局是一個強烈的改革開放信號。(6)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錨”,央行的金融業綜合統計只是開始,這些錨估計會陸續推出。(7)2018將成為核心技術紅利年。(8)中央現在不只關注銀行和樓市,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視資本市場風險。

5. 中信策略:外資機構為什麼持續買A股

2018年外資繼續淨流入A股。首先,海外機構對國內經濟不悲觀。他們更看重有明確數據,或者可以量化的經濟政策因素;這些因素開年以來並沒有明顯弱化。海外機構投資期限長,對中短期的經濟波動並不敏感。有序而可控的去槓桿,恰恰是海外機構對A股中長期偏好提升的關鍵,因為這顯著降低了長期投資中國的後尾風險。他們對改革開放類的政策極為關注。對於外資機構而言,擴大開放意味著有更多能夠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的渠道,特別是金融領域的擴大開放首當其衝後,他們更關注具體商業合作模式的探索。

6. IMF首席經濟學家批評美國對削減貿易逆差的錯誤認知

7. 中金所副總經理李海超: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恢復股指期貨功能

嗨牛財經24日訊,2018第12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在杭州舉辦,在4月21日下午的資產管理分論壇上,中金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海超在致辭中表示,持續優化業務規則和市場參與結構,推進各個金融期貨產品功能的深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升股指期貨市場流動性,增強市場質量,恢復股指期貨功能。滿足投資者需求,推動實現銀行、保險都入市。

8. 國君策略:研究1988東芝事件對解讀中興禁購的啟發

第一,要站在中美貿易摩擦全局,把握研判中興禁購的原因和走向。第二,中興禁購未來如果有一線轉機,或在適用年限、範圍及例外條款等方面放寬。第三,我們尚未找到東芝事件大規模波及其他日本企業的證據或描述。第四,未來中國涉外企業和金融機構,海外合規成本可能大幅增加。第五,隨著東芝事件發酵,1986-1988年東芝股價寬幅震盪。覆盤東芝,或為有益參考。

9. 發改委:降低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佔用費收費標準

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為進一步加大降費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促進我國信息通信和航天事業發展,經研究,決定降低部分無線電頻率佔用費收費標準。對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佔用費標準實行“頭三年減免,後三年逐步到位”的優惠政策。

滬指創兩個月最大升幅,三大主力資金髮出明確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