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2018年,北京樓市進入三分市場!

這幾天全國房地產市場都在關注北京“限競房”,4個限價房項目只是北京62個限價房項目的先頭部隊,可以預期的是,後面將供應量快速井噴:

樓市在調控,市場在變化:2018年無疑是北京剛需購房者的福音年,也可以說是北京剛需大年,北京剛需有福了。

房地產的核心一直都是地,對於北京來說,未來小戶型供應會在目前土地供應結構下上升。但大戶型比例則越來越少。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未來北京將有三類物業:

1:是存量土地入市的非限價商品房,這部分價格頂豪化,相對品質最好,而且無限售的要求。

2:共有產權房,從投資角度看,共有產權已經毫無價值,從制度設計上,的確是非常明顯的迴歸了居住。

3:限價商品房(限房價競地價地塊),這部分價格比商品房要低10%左右,但相對品質簡配,另外因為限售5年,基本也就是買房後8年左右不可以換房。

那麼在這三種房源之外,北京市場還有沒有多一種的第四股力量?特別是對於改善型客群來說,除了頂豪外,還有更好的商品房住宅選擇嗎?

北京樓市不缺頂豪不缺剛需,缺什麼?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從土地市場結構可以預期的是,北京未來不缺90平米以內的剛需住宅,也不缺乏動輒200平米的頂豪: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對於北京市場走勢看,樓市最稀缺的反而是140-160平米的中端改善,從數據中可以看到這部分市場的供需結構相對處於最緊張的區域!

最近7年,土地供應越來越高密度,北京的土地基本都屬於六環周圍的小戶型。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對於北京來說,可以說,在剛需住宅供應上漲的背景下,已經越來越告別別墅!簡單的計算一下:未來北京供應的每10套住宅中,有5套是自住房,有4套是90平米以內的商品房住宅,只有1套是90平米以上的改善型住宅。

對於北京來說,總結這麼多數據,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缺的是一套五環的150平米好房子!

所以上週一個純商品房住宅的亮相非常受到市場的關注: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中鐵華僑城·和園項目,入市的5環150平米三居雅宅,讓在場的房地產業內與購房者都感受到了北京房地產市場的第四種住宅!

第四種住宅的“雅宅”邏輯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今天這個時代,剛需已經保障房化了,對於改善需求來,只能選擇有限的商品房住宅,但大部分商品房都頂豪化了。

頂豪的“豪”字暗含了暴發戶的“體味”,誠然過去,在一個從無到有的短缺時代,一個“豪”字意味著足夠的財富和擁有。但今天,在居者“有其屋”到“優其屋”的新時代,“雅”更被關注!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偉哥覺得,其實總結和園雅宅能夠讓看過無數項目的業內都感覺驚豔的最核心原因很簡單:

談“產品”少了些,談“人”多了些

談“豪”少了些,談“雅”多了些

北京的大部分的頂豪,太注重“硬”實力,太強調世界品牌的“多插件”組合,往往奢華在前,生活在後,身在其中的主人,更多感受到的是豪宅的“距離感”。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而中鐵華僑城·和園項目倡導的“雅藝生活”正是城市人群對理性生活狀態的迴歸,進可攬城市繁華——五環的區域位置與步行尺度內地鐵8號線德茂站的便捷交通,退可守北京最大溼地公園——南海子公園生態的唯美尺度。

和園雅宅三法十二式,這是中鐵華僑城·和園項目沉澱許久的思考,如何來營造屬於中國人的雅藝大宅,所有的創新產品體系都藏在這五個字中。

北京,買好房的最後1萬的機遇!

所謂的三法:擇地法、作宅法、造園法。而每一條法則中又都包括了四條細則,以皇家園囿箭矢、中式屏風建築;以一進大門、二進宅門、三進戶門的歸家禮序……從選址的具體標準到產品營造的工藝功法、禮序規制,都嚴格遵循了一套中式宅院的所有標準。

和園雅宅,從心出發,從人出發,源自對生活的洞察,對人居的呵護。生活本質沒有區別,但卻有“優雅”與“粗糙”之分。

對於生活在北京的人來說,稀缺的五環150㎡的雅緻生活,的確是可以作為完美住宅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