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認為俄羅斯干不出大功率燃氣輪機

導讀:據路透社報道,2017年12月份,俄羅斯燃氣輪機制造商土星公司在測試功率為110兆瓦的大型燃氣輪機原型機時,遭遇故障,導致燃氣輪機的透平發生重大損壞。隨後西方媒體以一種隱晦的歡樂進行了報道。

西方媒體認為俄羅斯干不出大功率燃氣輪機

GTD-110燃氣輪機

《商業標準》在報道中寫道:“如果俄羅斯繼續保持與西方國家日益緊張的關係,那麼他們將遭受更加嚴厲的制裁,他們在國內的大型燃氣輪機項目所做的努力將會碰到無法克服的困難,這可能會阻礙俄羅斯的能源現代化。技術障礙也會帶來潛在的政治代價:就在普京公開鼓吹國內企業取代西方技術日益獲得進展時,就遭遇到了這樣的尷尬。”

這篇文章的評論更加尖銳,其諷刺地寫到:“俄羅斯永遠不會製造大型燃氣輪機這種複雜機械,因為他們的頭腦太簡單,總是喜歡傻大黑粗。”

領導這個項目的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公司UEC(土星母公司)和俄羅斯納米技術集團Rosnano對此進行了反駁,指責路透社等西方媒體誇大事實。不過,俄羅斯方面也承認其研製的大型燃氣輪機測試受挫,導致項目不得不延期。同時,將需要額外的項目經費來恢復大型燃氣輪機的測試,而是考慮到損壞程度,這筆經費將不是一個小數目。

《商業標準》還火上澆油般的指出,俄羅斯的商業聲譽也已經嚴重受損,因為他們之前偷運西門子的燃氣輪機到克里米亞造成了國際商業醜聞,在被西方國家制裁後和斷貨後,又牛逼哄哄的宣稱俄羅斯可以很快拿出國產燃機產品來替代,現在又被“啪啪啪”的打臉。

事實上,即便這臺大型燃氣輪機研製順利,其產品也缺乏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之前選擇在彼得格勒和西門子成立燃氣輪機制造合資公司“動力機械”,就是想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學習西門子的先進燃氣輪機制造技術。

不過俄羅斯真的想學習大型燃氣輪機制造也未必能會一帆風順,西門子本身也面臨不少困境,去年已經宣佈在全球減少6900個工作崗位(半數在德國)。儘管德國西門子工廠具備年生產400臺燃機的能力,但是全球110MW以上的燃氣輪機市場已經縮減到了110臺左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指望德國能夠真心實意的把燃氣輪機制造技術把俄羅斯教會。

而且,西門子還要好好考慮白宮方面的感受,畢竟美國的電力市場才是全球最大的,佔全球需求的五分之一,德國西門子是美國電力設備的重要供應商,與ABB公司和美國GE公司稱為美國市場電力設備供應三巨頭。

德國人可能認為,俄羅斯最終還將被迫從西門子進口燃氣輪機,一方面,制裁措施最終將會緩和,其次,俄羅斯本土公司RUSNANO和UEC將無法解決大型燃氣輪機研發所需的技術問題。原則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燃氣輪機技術進步並不趕興趣,因為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當俄羅斯學會製造某項東西時,就開始大規模低價進行銷售,這樣導致俄羅斯自研產品需求消失,如果過於嚴厲的制裁,可能反而導致俄羅斯的自研產品變為現實。

另一方面,儘管俄羅斯燃氣輪機制造商們堅稱12月份的測試失敗並不致命,但西方媒體認為這種挫折是在“預料之中的”,畢竟“這是俄羅斯首次研製這種功率級別的燃氣輪機。”

據德國報紙Binoro報道,即便是德國西門子,在生產SGT5-8000H重型燃氣輪機時,就歷經4年的攻關。大型燃氣輪機設計和技術執行過程的複雜性並不是什麼秘密,其生產製造涉及各種獨特的材料(包括耐熱鉻鎳合金和鈦合金)以及特殊的複合材料,而且其零部件的加工製造高達微米級,並且這些高精度的零件還需要在高臨界速度和高溫負荷下運行上萬小時。

在這方面,柏林Moabit的燃氣輪機工廠有充足的發言權,該工廠的SGT5-8000H燃氣輪機產量最高。在採訪時,該工廠的技術專家表示,在製造這種複雜的機械產品時,他們就放棄了經典的等級架構生產模式:部門—主管—總監。他們稱:“這種架構不起作用。”

事實證明,生產這種複雜的機械需要發揮每一個專家的個人積極性,而經典的等級架構容易模糊責任。工程師Hans-Gerd Brummel在談到西門子的成功時解釋說,在新的燃氣輪機試運行期間,最難的就是故障和責任定位,“明確誰是笨蛋”,這樣專家們就會很快找出具體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為此,西門子從從零開始創建了適當的測量技術,以達到持續的監控和分析燃氣輪機的運行情況。

而俄羅斯在研發體系上卻喜歡大搞“官僚主義”,事實上,俄羅斯曾和烏克蘭的曙光機械設計局達成過合同,一起研發和製造110MW的GTD-110燃氣輪機,而GTD-110M燃氣輪機來自GTD-110燃氣輪機的升級改進,2001年至2003年9月期間,GTD-110燃機工作超過1400小時,有200多次啟停。並在隨後生產了5臺燃機,但是在2012年發生過一次事故後,該聯合項目就噶然而止。最重要的是,這次事故後,似乎沒有得出任何結論,如果俄羅斯認真的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對事故進行定性診斷,那至少可以在以後的監控運行中採取必要措施,也需就能避免這次GTD-110M燃氣輪機事故的損壞。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還曾吹噓他們擁有一套獨特的數學設備來模擬燃氣輪機,通過電腦模擬和燃氣輪機本身的傳感器可以很好的解決燃氣輪機故障的定位問題,但顯然,當涉及GTD-110M燃氣輪機時,他們的設備和方法似乎已經不靈了。

很顯然,俄羅斯燃氣輪機研發最難的部分是面對一個效率低下的,喜歡搞類似軍隊管理化的團隊領導人,他們拿著高昂的薪水,喜歡對工廠的工人們指手畫腳和強迫其加班工作,而與此同時,柏林的Moabit燃氣輪機工廠卻只有200名高薪的專業工程師,他們就能很好的完成燃氣輪機的製造、裝配和測試。

俄羅斯一位網友評論道,也許西方惡毒的批評家們是對的,俄羅斯不會製造大功率燃氣輪機,因為他們缺乏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