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請為父母轉發《父母經》——可為在世父母增福增壽,去世父母超拔

「父親節」請為父母轉發《父母經》——可為在世父母增福增壽,去世父母超拔

◆ ◆

「父亲节」请为父母转发《父母经》——可为在世父母增福增寿,去世父母超拔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有佛教報父母恩咒,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唸誦《父母經》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盡孝之心又何止拘泥於七月啊!)

「父亲节」请为父母转发《父母经》——可为在世父母增福增寿,去世父母超拔

《佛說父母經》僅存藏文譯文,載於藏文大藏經大集部。經查乾隆版漢文大藏經中無此經。故對此經內容略作介紹。

經中佛說:“孝敬父母之家,是梵天(人天始祖)之種族。父母是恩師,是供養的對象。孝敬父母之家庭有人氣,有嗣續。父母既是人,也是天神。孝敬父母之人,死後轉生天界。

“因此,應尊敬,以禮相待父母,侍奉,按摩,洗足,供養茶水,食品,衣服,臥具等,有智者皆對父母畢恭畢敬。”

釋義:“大梵天”是印度教八大神之首位大神,是造物主,是人類和天神的始祖。“梵天之種族”是最高貴的種族。

人來到世界上,第一個教育自己,有恩於自己的老師是父母。父母是自己的吃飯、穿衣、走路、說話等文化和道德的主要啟蒙老師。梵語“古如”的詞義是“恩重者”“在上者”。父母,長輩,師傅被稱作“古如”。最初學說的語言被稱作“母語”。

“是供養的對象”。佛稱“應供”,因為佛是人天導師,應該受到人天的供養,信仰宗教者供養神祇。父母對自己有生身養育之大恩,生者應受到起居飲食的供養,死者應受到念恩祭祀。

“孝敬父母之家庭,有人氣,有嗣續”。就是說:孝敬父母之家庭,得到社會的尊重信任,人氣旺盛,得道多助,積陰功,多子嗣,盡孝德風,代代相繼不斷。

“父母既是人,也是天神”。是說:父母既是具有人格,人性的人,父母對子女來說,是造就身心的造物主—天神。因為,若沒有父母的造就,就不會有自己,若沒有父母的愛護育養,就不會成活和長大成人。

“孝敬父母之人,死後可轉生天界”。生命是神形結合的一種存在。死指一期生命的結束,是形滅神在。死後神識(靈魂)繼續投胎,轉世再生。再生只有升降兩途:行善上升,作惡下墮。上升之道,人道、天道;下墮之道是三惡趣,即畜生、餓鬼、地獄。作為人孝敬父母是大善,應從人道上升,故進入更高一級生命生活場所—天界,享受生前善德的福報安樂。

“因此,應尊敬,以禮相待父母,侍奉,按摩,洗足,供養茶水,食品,衣服,臥具等,有智者皆對父母畢恭畢敬。”這一段說的是盡孝方法。父母辛辛苦苦,育養兒女,勞心勞力,勞累成疾。

到了暮年,體弱多病,精神孤獨,生活起居,需要人來照顧。 作為子女,以知恩,報恩的心情,應尊敬關愛父母,態度謙恭,語言溫和,以禮相待,問寒問暖,盡心侍奉起居飲食等,直至養老送終,應盡做子女的義務。

作為人,最缺德者莫過於不孝。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對自己具有生身養育之恩,恩大如天的父母,尚且不關愛,不孝敬的人,還能談得上其他仁、義、禮、智、信,中君、愛國等為人的道德?

人性道德是文明人和野蠻人、人與禽獸的分界線。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化,應該是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理智德行的提升。人類與四足動物的區別,不僅僅是人能站立,兩足行走,穿衣戴帽,更重要是智能理性上的進化提高。而且,人與動物最重要的質的分別在於是理性的智能,而不是雙足站立行走。因為,猴子猩猩也能雙足站立行走。所以,佛說:“有智者皆對父母畢恭畢敬”。因為,有智者懂得孝道的重要性,不願落得不肖子孫的罵名。

祝天下的父親節日快樂!

「父亲节」请为父母转发《父母经》——可为在世父母增福增寿,去世父母超拔

分享智慧,福運常伴您!

「父亲节」请为父母转发《父母经》——可为在世父母增福增寿,去世父母超拔

相遇,是一種緣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