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泗洪:生態+旅遊 經濟窪地變身旅遊高地

作為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泗洪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生態保護為基、產業發展為要,大力推進“兩山”實踐,促進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和諧共贏。從今天開始,我們為您播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泗洪實踐。作為全省經濟的一塊窪地,泗洪縣依託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生態特色,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去年,泗洪全縣接待遊客突破4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2.3億元,佔全縣GDP的近十分之一,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綠地掘金的好路子。

宿遷泗洪:生態+旅遊 經濟窪地變身旅遊高地

遊大溼地做深呼吸,我現在是乘著竹筏來到了洪澤湖溼地的蘆葦蕩,大家可以看到,這裡碧波盪漾、蘆葦茂密,空氣也是十分的清新,當旅遊加上了生態,遊客成了這裡的常客,老百姓的錢袋子也漸漸鼓了起來。五月的洪澤湖,蘆葦翠綠、茂密叢生,碧波盪漾的湖水、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泛舟蘆葦蕩間,遊客們品味這裡新鮮空氣的同時,不忘用手機記錄下這一美麗的瞬間。伴隨著洪澤湖溼地景區即將迎來一年中最美的日子,前來這裡旅遊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成了這裡一道別樣的風景。

宿遷泗洪:生態+旅遊 經濟窪地變身旅遊高地

然而,面對眼前的美景,很多遊客可能都想不到,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這片水域還被一片養殖網包圍著。守得一汪清水、留下一方財富。2004年,泗洪縣委縣政府開始實施"退漁還溼"等一系列生態恢復建設工程,曾經的養殖網圍區變身成為溼地景區,曾經的養殖戶和漁民也換了新身份。

畫面中正在開竹筏遊船的馬長明以前是一個漁民,長期在洪澤湖水域圍網養魚,但過去粗放的養殖方式、盲目的捕撈,導致他的養殖效益日趨減少,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差。

船伕 馬長明:

有時候有洪澇災害,有時候有乾旱,這個收入不穩定,整體大家都在搞養殖,這個地方整個一個區域寸草不生,鳥也不來。

宿遷泗洪:生態+旅遊 經濟窪地變身旅遊高地

就這樣,惡性循環讓當地漁民和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脫節越來越明顯。2007年,泗洪縣委縣政府開始解放思想,將原來的養殖塘口全部收回,大力推進生態環保護機制,馬長明的80畝塘口首批被收回,成了景區的外圍生態保護區,馬長明也加入到了景區,成了一名遊艇駕駛員。

船伕 馬長明:

通過最近這幾年的工作來看,特別是景區發展到現在,這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鳥也多了、遊客也多了。我們景區收入也逐年提高。我現在從事的這個工作,實際收入來講,遠遠超出過去的那個養殖的收入。

這幾年,泗洪縣每年都拆除網箱2萬畝,截止2017年底,全縣累計完成退漁還溼面積10萬畝。

洪澤湖溼地度假區黨政辦主任 朱江:

我們這裡空氣好,水好!空氣好體現在我們的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到兩萬個左右。水好體現在我們的水質標準,能達到國家飲用的二級標準水的標準,在好的地方可以直接飲用的。

宿遷泗洪:生態+旅遊 經濟窪地變身旅遊高地

春走芳草地、夏繞碧蓮池、秋賞蘆花黃、冬觀萬鳥飛。現在,洪澤湖溼地一年四季風景各異,唯綠不變,生態養生讓這裡聲名遠揚。

洪澤湖溼地度假區黨政辦主任 朱江:

因為這個環境保護的好,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增量達到30%左右的增量,去年的遊客量已經達到100萬左右人次,旅遊綜合收入也到也在近40%左右的增量在增長,我們這個收入已經達到將近兩個億左右。

宿遷泗洪:生態+旅遊 經濟窪地變身旅遊高地

宿遷泗洪:生態+旅遊 經濟窪地變身旅遊高地

不僅如此,泗洪縣還在全縣範圍內有計劃、按步驟、分片區在退養水面種植水生植物,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水上生態牧場超四萬畝。好環境帶來好收益,泗洪通過旅遊業發展帶動直接從業人數約3.5萬人、間接從業人數達10萬餘人,帶動周邊居民增收超億元。良好的生態成為泗洪一張靚麗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