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到底該向冰島學什麼?

冰島逼平阿根廷,瑞士逼平了巴西,而且都不是0:0的悶平,而是互有攻守,為這屆世界盃增添了幾分魔幻色彩。尤其是冰島,因為人口只有33萬,自然條件惡劣,其取得的成績更讓中國球迷羨慕並且慚愧。

一些自媒體稱冰島是由半職業球員組成的臨時隊伍,這種段子很不符合事實,而且用它來鞭策國足,某種程度上也是有害的。冰島國家隊的球員,絕大部分都在英超、荷甲、挪超的俱樂部踢球,雖然算不上超級球星,但絕對是職業球員。

事實上,冰島足球的成功,不是一種運氣大爆發或者天生擁有超能力,而是過去20年舉國上下一直努力的結果。日前,冰島隊長貢納爾松在外媒上發表的一封親筆信,就向大家揭示了冰島足球成功的原因。除了球隊的團結、堅韌、無所畏懼,冰島球迷“維京戰吼”式的支持,最重要的還是冰島人對足球的重視以及發自內心的熱愛。

一組基本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只有33萬人的冰島,擁有B級以上教練證書的有639人,平均400人就有一個教練。冰島有179個標準足球場,128個小型球場。冰島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就能跟隨專業教練學踢球,想踢球的人都能方便地找到球場。

這些硬件的取得,是過去20年不斷努力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冰島搞足球,也算是“舉國體制”了。每次國家隊的比賽,都有幾千上萬球迷到場,這些球迷也是訓練有素。因此,儘管總人口很少,很難出現梅西和內馬爾這樣的天才,但作為整體,冰島人的足球素養和水平都不低。

和歐洲大國相比,冰島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球員更團結,更注重在國家隊的表現。西班牙、荷蘭、意大利這些傳統強隊,球員往往更重視俱樂部,因為這涉及個人的經濟利益。在世界足球越來越商業化的今天,冰島人身上有某種讓人感動的樸素。“維京戰吼”就是最好的體現,那種高度的單純和默契,並不僅僅是為了勝利,其價值更在於參與本身。

中國足球在過去學過德國(戰術),學過巴西(技術),後來又迷上西班牙的傳控體系,請來裡皮這樣意大利的戰術大師,看起來我們瞄準的是世界足球的最高水平,但是學的都是表象。或許學習冰島更現實:一起從最基礎的東西做起,多修建球場,多把教練送往發達國家培訓。更重要的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埋頭做個20年,這才是戰略性的問題,但也恰恰是中國足球最缺乏的。

你能從冰島球員身上發現一些更本質的東西,他們是真的熱愛足球。網上可以看到不少冰島球員慶祝的小視頻,釣魚、蹲馬桶、划船,球員可以在短時間內表演出一場小戲劇,他們臉上洋溢著真正的快樂。發自內心的對足球的熱愛,才是他們成功的根本。

這種精神氣質,並不是天生的存在,而是培養出來的。過去20年,絕大多數冰島人都以某種形式參與到了足球這項運動中來,運動本身就讓人快樂,可以抵擋漫長的冬季帶給人們的無聊。冰島隊在歐洲盃成為黑馬,世界盃預選賽小組成為第一,正賽逼平阿根廷,這些“成績”反倒是一種副產品,並不在冰島人最初的計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