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龍船歌、走龍親……你可能還不知道的那些龍舟習俗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在此先祝各位讀者朋友們端午快樂。大家今天有看賽龍舟嗎?賽龍舟作為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目前在各地都有正在火熱進行的龍舟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在端午假期舉辦的龍舟賽事多達215場。一條龍舟,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既展示了競技的風采,也拉近了觀賞者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距離。

在咱們廣西師大社集團總部所處的桂林,龍舟習俗已經成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這裡,划龍舟一般是“五年一小劃,十年一大劃”,每年的端午期間,還會有民間自發組織的、小規模的龍舟活動,龍舟活動大致包括開鼓、請聖下殿、起水、唱龍船歌、競渡、遊船、走龍親,龍上殿、祭祀等。

本期推送,我們想專門為大家介紹桂林地區的龍舟活動習俗——人們舉行龍舟競渡,唱龍船歌走龍親,這眾多的民俗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桂林龍舟民間習俗文化,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桂林畫卷也由此展開。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桂林龍舟習俗

本文摘自《桂林龍舟》,標題系編者添加

南方地區江河密佈,溝壑縱橫。多雨季節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江河氾濫、淹沒大地。面對著大自然的“神力”,古人就形成了對“龍”的崇拜。人們認為水有靈性,有水的地方就有“龍”,龍法力無邊,能呼風喚雨,變桑田為滄海,主宰人間禍福。為了求得龍神庇佑,人們將獨木舟、小船這一水運工具改造成龍的形狀,便形成了龍舟。

龍舟競渡是一種圖騰祭祀儀式和節慶活動。端午期間,全國各地降雨量最為集中,這時候天氣轉熱,暴雨又將毒蟲驅趕出來,進入熱天時就容易受五毒侵害,人們也容易因天氣而生病,因此形成了在端午期間進行驅毒掃除等習俗,並通過划龍舟拜祭水神或保護神等活動,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平安安。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2008年,萬人空巷看龍舟 衡建軍攝

南方各地龍舟習俗各有不同。桂林划龍舟以祭祀、祈福的民俗成分較多,娛樂與競賽兼備,龍舟活動從大年初一就開始了,一直到端午後才結束,期間有開鼓、伐木、請龍王下殿、龍王遊村上座、拜廟、龍船起水、龍王下水、採青、出遊、走龍親、收兵等11道儀式,划龍舟時,通過隊員們統一的著裝和整齊的划槳動作,通過唱龍船歌和敬神儀式,來表達美好的祝願,展現龍舟的魅力。

一、龍舟製品

龍舟製作技藝是一項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除競賽船外,一般傳統民俗船由龍頭、船身、兵神、命樁、羅傘龍船鼓、鬥旗、鬥杆、桅杆、幡、船槳、舵等組成,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數龍頭和兵神了。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目前廣西最長的龍舟,全長58米,寬1.73米,船頭高56釐米,船尾高73釐米,可容納橈丁、旗手、鑼鼓手、嗩吶手、舵手等150餘人,龍舟上還有龍頭、兵神、羅傘、桅杆、旌幡,等等。 衡建軍攝

1.龍頭

但凡划龍舟的村(社區)都有自己的龍頭,賽船與傳統民俗船的龍頭又不一樣。賽船的龍頭向前伸展,幾與水面平行,有一種正在潛水吐氣往前衝刺的狀態,煞是威嚴;傳統民俗船的龍頭昂首挺胸、高高挺立,立在船頭威風凜凜,在龍舟民俗活動中是“龍王”,被人們供奉著。龍頭有開口龍和卷鼻龍,桂林地區大部分的龍頭都是開口龍,龍頸一般高約85釐米,直徑約35釐米,龍頸上還繪有麟甲紋,或釘一塊紅布。龍頭口內有牙齒數十顆,舌上含珠一粒,下顎有白鬚,以示龍王威嚴。眼睛突出朝天,後邊的兩耳形狀如兩把扇子,鼻子前方兩個紅球沖天,兩旁用柔軟的纖維當作鬍鬚,頭上一對犄角,狀如鹿角。龍頭因“龍親”關係或歷史淵源、五行方位而顏色不一,桂林龍舟一般有黑、黃、紅、青、白等顏色。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桂林龍舟龍頭雄姿 衡建軍攝

2.兵神

龍王爺下殿後,兵神、雄雞要日夜陪伴。兵神,是龍舟相關製品中最有意思的了,灕江龍舟的兵神,不管是在廟裡還是在龍舟上,都始終陪伴和守護著龍王。兵神形態各異:有的雙手著地呈倒立狀,猶如一位正在練武的武者;有的則手持斧頭,像是在開路的樣子;有的一手拿斧頭一手拿船槳;還有的懷抱公雞,右手持槳或各種不同的工具。一般划龍舟的人認為兵神是指揮行船的“神”,所以桂林民間有“偷兵神”的習俗,這個廟派人到另一個廟去偷,偷的時間多是夜間或乘人不備之時,偷到手了就飛奔回本廟。據說是跑回本廟時越快越好,象徵著划龍舟的速度。被偷去兵神的廟,發覺兵神為人所盜,必須集眾火速追趕奪回,追奪不得者,又會乘機到另一個廟去偷兵神回本廟供奉,一來二去,饒有趣味。不過,也正因為有此習俗,所以划龍舟的時節各隊伍都會派人守護兵神,偷兵神也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千姿百態的兵神 衡建軍攝

二、龍舟音樂

與龍舟活動有關的音樂,統稱為“龍舟音樂”。桂林龍舟音樂分為“龍船調”和“非龍船調”兩種,主要由號子和山歌兩種體裁組成。“龍船調”是龍舟音樂的主體,有為製作龍頭、船身而伐木時唱的《伐木歌》,有請龍王下殿時唱的《請神歌》,有龍舟下水後,為祈求行程順利而採青的《採青歌》,還有走龍親時唱的《賀歌》,以及《發兵歌》,等等。這些歌很多沒有固定歌詞,都是現場即興編唱。比如賀歌就是在行走中根據當時的場面,由有經驗的歌者即興編出吉祥、有趣的歌詞,可有問有答,可上天入地,可敘述歷史傳說、人物故事等,非常豐富。行船時唱的是號子,一人領,眾人合,所用的襯詞“哦”“嚯”“吔”“呀”“嗨”等都是桂林山歌、彩調、漁鼓等表演形式中常用的詞,非常具有地方民俗特色。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龍舟活動,蔣俊攝

三、划龍舟儀式程序

桂林划龍舟民俗活動主要有開鼓、伐木、請龍王下殿、龍王遊村上座、拜廟、龍船起水、龍王下水、採青、出遊、走龍親、收兵等11道儀式。

1.開鼓

開鼓是大划龍舟的訊號。桂林龍舟有十年一大劃,五年一小劃的傳統,明代鄺露的《赤雅》中有“桂林競渡,舟長十餘丈,左右衣白數人……十年一大會,五年一小會,遇甲戊年為之”的記載,2018年正是桂林龍舟的大劃之年。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象山游龍 攝影:衡建軍

開鼓一般選定在當年的大年初一或二月二,或其他吉日,開鼓儀式上村民們執手旗集聚在本村放龍頭的廟宇(或祠堂)門前,燒香、打鐵炮、叩拜、敲划船鑼、唱龍船歌,敲鑼打鼓走遍全村,彼時鑼鼓喧天、歌聲嘹亮、熱鬧非凡,隊伍轉回廟宇(祠堂),再叩拜,開鼓儀式結束。

2.“龍王”下殿

之後要請“龍王”下殿。龍王平時“安坐”在神臺上方的閣樓上,逢戊年為出遊佳期,當年農曆二月二“龍王抬頭”之日,村民們敦請龍王下殿,供奉在祠堂或臨時搭建的廟堂上,行香化紙、鳴放鞭炮,用柚子葉或竹葉水清洗龍頭,用紅紙將龍眼貼上,待龍王上座後才將紅紙拿下。

3.起水

起水,就是擇吉日讓龍頭正式下水、上船,起水的儀式較為繁瑣,充滿了對民俗信仰的尊重與敬畏。起水前一天所有劃手都集中在供奉龍頭的廟宇裡不得回家,並用柚子葉蘸醋汁拍打在手上、身上,當晚12點之後就不準講話,安靜睡到早上。起床後劃手們一律赤腳,別上紅包插上柚子葉,拿上划槳,在耆老給龍頭灑上酒、鹽、茶、米後,安靜地將龍頭抬下河,安裝在龍舟上,並置兵神和雄雞。眾劃手們依次上船左右坐好,“出山龍老翁”便指揮划船,將龍舟劃到江中間打三個太極圈,正式請龍王下水。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龍船起水前 衡建軍攝

4.走龍親

正式下水後,龍舟就可以進行出遊、走龍親。在划龍舟的喜慶日子裡,有走龍親的習俗,在桂林地區,各村的龍頭因木材選用、歷史淵源等因素而有“母子”“兄弟”等龍親關係。龍親有水路親戚和旱路親戚。村與村之間先遞上拜帖,互訪時大家要頭扎紅布,捆紅腰帶,唱著龍船歌,載著禮品、載著情誼,相互恭賀,唱恭賀歌。有龍舟隊伍來訪時(稱龍船進香或者龍王出遊),主人放起鞭炮夾道歡迎,見面相互高喊三聲“恭喜”,以表喜慶之情。

走龍親有對歌、宴席、拜祭等活動。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走龍親 衡建軍攝

旱路走龍親,在遞過拜帖之後,龍親隊伍在耆老的帶領下去走親,快到對方村口時點亮燈籠、鳴放鐵炮、敲鼓報信,以示客到。主家早已在村口等候,同樣以舉燈籠、放鐵炮、敲鑼鼓以示迎接。見面後相互問候,進村時賓主雙方面對面地走,即客人正走,主人退著走。一路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對歌不停,這時所唱的都是賀歌,且都是即興的,現編現唱,氣氛熱烈。就這樣一直走到主家廟內,一同叩拜龍王,結束後便入席。這龍親宴席是全村的大事,滿滿一排長龍桌椅,主賓齊坐,相聊甚歡,其樂融融。

水路走龍親俗稱“舀酒”,也很熱鬧。同樣先遞拜帖,到了走龍親當天,便划著龍船盛裝出發。龍船在到達前放三聲鐵炮報信,然後在江面上劃三個太極圈後再靠碼頭。主賓相見時的儀式很講究,靠岸前船上的旗手要雙手舉旗上下揮動,所有劃手也要雙手舉槳致意。上岸後,還得邊唱賀歌邊退回到龍舟邊上又上來對歌,重複兩次,足見禮節隆重。行禮結束後也要舉行祭拜儀式,主家耆老要到龍舟前往龍頭嘴裡放關蝶,還給龍頭披上紅綢帶,並用花翎把龍角裝扮起來,就像古時候新郎、狀元郎一樣。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落霞映龍舟 蔣俊攝

走訪結束後鄉親們聲聲祝福,款款道別,無論是主家還是來客,他們世代居住於灕江邊,灕江是他們的母親河,他們同飲著這一江水,同浴於這一條河,而龍舟,把他們聯繫得更緊密。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桂林龍舟

主編:孫小良

桂林龍舟習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端午期間,人們舉行龍舟競渡,唱龍船歌走龍親,眾多的民俗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桂林龍舟民間習俗文化。

桂林划龍舟,一般是“五年一小劃,十年一大劃”,每年的端午期間,也會有民間自發組織的、小規模的龍舟活動。龍舟活動大致包括開鼓、請聖下殿、起水、唱龍船歌、競渡、遊船、走龍親,龍上殿、祭祀等。

本書共由《灕江河畔話龍舟》《划龍舟的禮儀程序及規矩》《桂林龍舟音樂》《走龍親》《龍舟的製造及相關製品》《桂林龍舟社廟》《桂林龍舟傳承人》《桂林龍舟現狀與傳承》等八章組成,配以324幅優秀的攝影照片,以全景式角度介紹了桂林龍舟起源、流佈、禮儀、製作、傳承等方面,向讀者展開一幅桂林民間龍舟習俗生活畫卷。

互動時間

你的家鄉有哪些著名的端午習俗嗎?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092次推送

唱龙船歌、走龙亲……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龙舟习俗

即可購買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