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糧陸續出庫 未來玉米市場拐點在何時?

4~5月份國內玉米市場共計進行了7次臨儲拍賣,現貨價格自4月份開始開啟了一波非常明顯的下行走勢。5月下旬,在臨儲拍賣增至800萬噸連續投放4周之後,現貨市場反而出現相對平穩的走勢,華北地區更是走出了一波小幅反彈隨即又回落的震盪走勢。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現貨市場將呈現出企穩態勢。

6~7月份已成交的臨儲玉米陸續出庫,完全可以滿足需求。考慮到市場還有部分餘糧,加之新麥上市後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替代,臨儲1800萬噸/月的出庫量成為現貨市場最大壓力。出庫壓力累積,市場供給環境寬鬆。經過近9周的拍賣,目前已累積成交了4200餘萬噸玉米,其中實際出庫僅佔三成左右,首輪拍賣60天出庫期將至,市場將迎來一輪東北陳糧集中上量的節奏。

政策糧陸續出庫 未來玉米市場拐點在何時?

在政策糧拍賣的壓力之下,玉米現貨市場反倒在5月中下旬呈現出企穩甚至小幅反彈的跡象,令人不可思議,而玉米補貼的大限是導致價格保持堅挺的一個因素。而在拍賣不斷進行之下,現貨市場能夠出現階段性企穩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政策糧的出庫進度。從當前國內玉米需求看,按照平均值來計算,每月飼料及深加工企業的整體需求量在1800萬噸左右。如果6~7月份能夠將已成交的臨儲玉米陸續出庫,完全可以滿足當前市場的整體需求。考慮到市場還有部分餘糧,以及新麥上市後華北南部地區可能出現的階段性替代,臨儲玉米1800萬噸/月的出庫量著實成為現貨市場的最大壓力。如果再將進入7月份之後東北部分深加工企業調低開機率甚至停機所帶來的需求衰減考慮在內,那麼,未來一段時間,尤其是6~7月玉米現貨市場的壓力顯而易見。往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玉米市場傳統的供應空檔期所帶來的價格上漲,在今年大概率不會出現。在臨儲玉米投放量沒有減少的前提下,實際成交玉米巨大的出庫量,將成為未來玉米現貨市場價格難以迴避的壓力。

需求缺口有限,漲勢後繼乏力。由於工廠庫容有限,華北產區的用糧企業的補庫量不大,一旦庫存接近一個月的用量,那麼玉米的收購價格將會失去支撐開始下調。市場上的陳糧不缺,收購價格上漲後華北晾乾及東北烘乾陳糧將大量到廠,工廠補庫很輕鬆,漲勢難以持久。

市場傳聞“700億大禮包”包含玉米,港口玉米貿易競爭壓力加劇。有媒體稱中美談判中,中方開出一個包含進口美國玉米在內的700億美元大禮包,如果中美雙反談判順利,美國笑納該“大禮包”,那麼後期將有大量的進口玉米到達南方港口。目前南方港口國產玉米庫存充足,廣東港港口內外貿玉米庫存達100餘萬噸,其他替代品如進口高粱的庫存有34萬噸,進口大麥有26萬噸。港口庫存充足,玉米價格斷無上漲的機會,飼料廠隨用隨採,需求低迷,進而帶動北方港口玉米行情低迷,使得采購玉米積極性不高。

南北港口及內陸銷區玉米價格均將跟隨東北玉米走勢運行,實際到廠價是在拍賣糧出庫價格基礎上加運費及損耗。筆者重申,當前玉米市場的平穩並不意味著底部的到來,在未來玉米市場政策糧即將源源不斷流入市場的巨大壓力下,玉米現貨價格在二季度後期至三季度初期還是難有作為的。

5月東北產區鮮有有效降水,使得部分區域乾旱嚴重,出苗率僅有7-8成左右,甚至個別區域出苗率僅5成左右,雖然大部分的農戶積極補苗,但東北產區玉米減產或成定局。從國家糧食交易(信息)中心的玉米供需平衡表上可以看出,18年玉米市場的供給能力堪憂,而東北產區內部又不斷新建深加工工廠,對玉米需求能力不斷增加,使得未來玉米供需缺口較去年翻倍。在進口玉米受配額限制且又沒有明顯價格優勢的環境下,未來的玉米供需缺口只能由陳糧來填補,秋季玉米市場看漲成為普遍現象。

綜合分析,未來玉米市場在消化本身餘糧之外,還要面臨超過3600萬噸甚至更多的臨儲玉米流入市場所帶來的壓力。考慮到臨儲玉米整體集中在東北三省一區,從地域角度看,東北玉米所面臨的壓力最大,價格在未來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華北產區次之,固定的運費成本將在一定程度上為華北當地糧源提供支撐,因此,未來華北玉米雖有下行空間,但整體幅度應該不會很大,待新玉米整體質量明朗之後,價格走勢將重新選擇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