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旅遊向高質量發展(潮起海之南)

“推動海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講話中的這一要求,讓三亞旅遊行業振奮不已。

“‘培育旅遊消費新業態新熱點,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為國內外遊客和當地群眾提供更多優質服務,使海南國際旅遊島這張名片更亮更出彩。’總書記的話說到了三亞人心坎上,我們一定把握髮展機遇,紮紮實實將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三亞市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兩年,三亞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主動對照國際標準穩步提升旅遊品質,三亞旅遊呈現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態勢。最近幾個黃金週,三亞遊客量和旅遊收入屢創歷史新高。儘管車流人流密集,並沒有發生欺客宰客的重大旅遊投訴和旅遊安全事故,2017年僅有兩起涉旅訴訟案件。八方來客感嘆:三亞城市更美了,旅遊環境更好了。

“五更”標準,打造放心遊

今年春節假期,三亞有6000多名執法人員堅守一線,全方位呵護遊客的舒心遊、放心遊環境。“形勢在變,遊客的需求在變,遊客品位越來越高,維權意識越來越強。”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表示,旅遊市場的治理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細的工作、更優的服務、更滿意的結果,為中外遊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旅遊度假環境。

2月19日12時,網友“高貴蘆葦”在新浪微博上反映,在海棠區“五塊錢上一次廁所”。三亞市民遊客中心監測到該微博後,立刻給該網友留言。三亞市旅遊委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查。調查核實後,海棠區馬上就辦,15時30分將違規廁所拆除。兩個小時後,7個移動廁所向遊客免費開放。

與服務並舉,三亞市鐵腕治旅,嚴管重罰旅遊市場的“害群之馬”。旅遊警察支隊、旅遊巡回法庭、旅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執法部門“四位一體” 聯動,構成旅遊市場監管與服務的高效運行體系。商家欺客宰客行為一經核實,首先5倍退還遊客消費款,再接受重罰,情節嚴重的還將吊銷營業執照、治安拘留等。“在三亞舉報一起欺客宰客行為,舉報者最高可被獎勵15萬元,通過重金買投訴的方式,鼓勵遊客參與旅遊市場的監管。”葉凱中說。

對標國際,升級精品遊

在高端品牌酒店集結的海棠灣,今年春節,一站式旅遊綜合體亞特蘭蒂斯酒店試營業,開啟了三亞旅遊3.0時代。作為該品牌在全球的第三家分店,三亞亞特蘭蒂斯引領帶動三亞旅遊業向精品化、國際化轉型升級。“三亞將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成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讓國內遊客在三亞就能享受到國際標準的消費服務。”三亞市市長阿東表示。

新春伊始,太陽馬戲之阿凡達前傳、三亞國際音樂節、體育廟會、大型實景劇《紅色娘子軍》等好戲連臺,三亞的文化旅遊頻頻亮出新招牌。中醫健康遊、婚慶度假、體育遊、郵輪遊艇遊、低空飛行遊、鄉村遊……三亞的旅遊業態不斷翻出新浪花。

2016年起,三亞分批次在全市涉旅企業推行旅遊標準化建設,大大小小的景區景點標識標牌,都用中、英、俄、韓、日等5種語言統一標識。在三亞旅遊從業16年的蜈支洲島景區副總裁楊曉海,見證了三亞從無景區到國際範兒的嬗變。“旅遊已從過去的奢侈品變為老百姓的剛需,從單一的觀光游上升為休閒度假遊。近年來,三亞旅遊把品質放在第一位,旅遊市場持續淨化。旅遊大環境的改善帶來了景區的繁榮。”楊曉海介紹說,今年春節,蜈支洲島接待遊客9.04萬人次,同比增長15.78%。“以前,遊客上島除了潛水、玩摩托艇,再無其他消費。現在的蜈支洲島,光水上、水下的項目就有40多個。”

廢棄的摩托艇改裝的垃圾桶、舊漁船上的商鋪、花香四溢的公廁……蜈支洲島處處都有創意點綴。遊客在這裡潛水上岸,冬天有服務員第一時間遞上一碗薑湯禦寒,夏天則是海南特有的涼茶。從無名小島躍升為標杆景區,蜈支洲島的成長,是三亞旅遊蛻變的縮影。

美化鄉村,推進全域遊

短短几個月,20畝的臭水塘變身格桑花海,嬌豔欲滴的美人蕉與翠綠的海芋相映成趣,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已是別樣一番景象。

博後村坐擁亞龍灣門臉的好位置,但長期以來因為髒、亂、差的村莊環境,很難從紅火的旅遊產業分一杯羹。吉陽區委書記陳躍說,博後村是鹽鹼地,種植水稻畝產才幾百斤,還不夠村民自家的口糧,家家戶戶以養殖為業,但牲畜散養造成村莊汙水橫流, “以前考慮過整村遷出景區”。

2017年,三亞市委、市政府轉變發展思路,決定將博後村就地改造為“5A級”美麗鄉村。政府投資為博後村鋪設汙水管網、雨水主管道,整治村道,綠化臭水塘,引導村民由養殖轉到民宿經營。不到4個月,博後村面貌煥然一新,一棟棟別具特色的農家別墅串成了鄉村客棧一條街,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今年春節,全村的客棧提前一個月預訂一空,單間均價每晚1000多元。

“去年春節,遊客在這裡頂多住一天,今年春節一住就是七八天。收入比去年增加了近五成。”村民譚中仙說,村莊顏值高了,村民們紛紛將家宅裝修成民宿,他想擴大規模都找不到房子。“原來家裡人找不到事做,現在忙不過來。”譚中仙說。

村民吃上“旅遊飯”,鼓了錢袋子,更加積極投入鄉村建設。去年8月,在外做了十多年生意的蘇洪武帶著200多萬元積蓄回村發展,他聯合幾戶村民成立合作社,在村口的小康廣場,修建商品、美食一條街。博後村產業興旺,也引來外地投資客。今年初,浙江客商蔣中欣在博後村租了村民的地做農家餐廳,一天的流水達三四萬元。

村莊變景區,處處是景點。2017年起,三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十鎮百村”工程建設,一個個美麗鄉村迅速崛起,呈現旅遊區與美麗鄉村融合發展的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