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2002年,創建人傅天斌託人弄了兩個集裝箱,裝上了自己5000多冊書,從湖北十堰遷到四川成都。他說,那是他的所有家當。

然而這篇報導上還有如下一個段落:“‘你說,我書這麼多,會不會把樓板壓垮哦。’傅天斌曾向某供職於建築設計院的書友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我還沒有聽說過哪家的書把房子壓垮的。’書友想了想回答道。但為了不開這個先例,3年前,傅天斌還是將舊書局選址在一樓,以每月2000元的價格租下了這舊宅。他認真地說,‘保不齊哪天在外力的作用下,書真的壓垮了房子怎麼辦?’”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另一個房間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也是同樣的書架

如此說來,毛邊書局原本開辦在上面的樓層,後來傅天斌擔心樓板的承重,所以他才遷到了一樓。其實,他的顧慮幾乎是每一位愛書人所共有者。我曾經關於樓板的承重問題問過多位專業人士,但每一位專家的所言均不相同,而楊成凱先生也跟我談到過同樣的顧慮,他也得不到準確的答案。但這麼多年來,我還真沒聽到過誰家的藏書把樓板壓塌了。但是,我還是覺得毛邊書局遷到一樓有道理:樓板是否壓塌暫且不論,但書籍堆積在一起是沉重之物,搬上搬下要消耗太多的體力,而傅天斌告訴我他的身體狀況還不錯,雖然他看上去長得又瘦又小,但他卻很有力氣。然而他也承認,隨著年歲的增長,體力也大不如前,這也正是他想找書院合作的動機之一。

傅天斌說,他到成都經營毛邊書局,初期很困難,因為打開局面很不容易,於是他就請自己弟弟來幫忙。後來毛邊書局站穩腳根坐大之後,弟弟又分了出去,創建了林文書局。因為弟弟名叫傅天林,所以起了這樣的店名。傅天斌說,林文書局的經營情況很好,尤其在孔夫子網上頗具名氣,而他的毛邊書局也曾是孔網上的名店。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橫式擺放,不知會不會影響到讀者選書

此前的孔夫子舊書網,以書籍的銷售數量給網店排名,毛邊書局一直排在前一、二位。舒文峰先生寫過一篇《毛邊書局淘書札記》,此文的第一個段落就是:

很早,成都的毛邊書局就在孔夫子舊書網大名鼎鼎,曾一度雄踞綜合書店榜首好些年。我知道毛邊書局也有十多年了,幾乎是一上孔夫子舊書網就在毛邊書局買過書,具體買什麼書不記得了,但毛邊書局隨書的一份我所購書目的打印清單,讓我印象深刻,上面寫著書名、出版社、作者、定價和現在的售價,一目瞭然。在我記憶裡,只此一家。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毛邊書局依然沒有創造好的利潤業績呢?因為傅天斌告訴我,他經營毛邊書局二十年,所賺的利潤都變成了這一屋子書。而對於孔網的排名,傅天斌則告訴我,以前孔網對書店不收佣金,後來改變了這種公益方式,各家書店都要交佣金給孔網,而佣金的收取方式則是按照成交額來統計。因此,孔網的排名則改為了成交額而非銷售數量。相比較而言,各種字畫和線裝書的銷售額要比普通舊書高得多。傅天斌說,這類品種一單就是幾萬幾十萬,而他賣舊書即使銷售出一千冊也沒有多少錢,所以他在孔網的排名就越發的靠後。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分類標籤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去經營更為貴重的線裝書呢?楊晨的採訪文中記下了傅先生說的這樣一句話:“傅天斌一直強調,自己做舊書,不是市場上的古董交易。‘古董看的是升值空間,而書則看有沒有用。’”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真擔心外層倒下來

面對此況,傅天斌是怎樣的心態呢?該篇報導中有如下記載: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鄉邦文獻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書架有木有金屬

為了感謝舅舅的幫助,他送給了龔明德一本丁玲的《桑乾河上》。我更正傅天斌說應該是《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吧。他告訴我並非如此,因為此書乃是後者的前身。傅天斌說,《桑乾河上》當時只出了幾十本,當時作者是為了獲得斯大林文學獎,後來才改名為《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他說《桑乾河上》出版於1949年,故流傳稀見。經他查證,全國只有一家圖書館有藏,而搞現代文學的專家陳子善先生只藏有該書的複印本。雖然傅天斌也知道該書珍罕,但他為了答謝龔明德幫其編《書訊》的辛勞,還是將此書送給了舅舅。

辦刊當然不易,更何況這都是自費出版。傅天斌也跟我幾次談到收書的辛苦,他說自己的書源主要還是靠上門收購。有些人家既有線裝書也有平裝書,因為他資金有限,故只能買平裝書。其言外之意告訴我,他並不拒絕線裝書,只是缺乏相應的資本。以他的話來說:“線裝書再掙錢,但跟我無緣。”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未看到裡面的珍藏

然而傅天斌卻與一些售書之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說自己對書籍有著本能地尊重,每次到別人家收書之時,他都會將所得之本排列得整整齊齊,而後裝入袋中運走,他也會將對方的書房收拾乾淨。這與其他的收書人形成了較大的反差,為此而有了好的口碑,這也讓他能夠收到更多的書。

我們在採訪的過程中,時不時地有顧客敲門,而傅天斌都會立即站起身給顧客開門。而後他問客人找什麼書,當對方說只是看看時,他會反身坐下接著跟我聊天。在毛邊書局坐了四個多小時,陸續來了十幾位淘書人,大多數顧客都是靜悄悄地穿行於書架間選擇自己感興趣之書,而有一位年輕人時不時地過來打斷我們的談話,他總是問傅天斌有沒有關於神秘現象的書,傅天斌耐心地告訴他,自己在收書時不會收這類無價值之書。年輕人聞言,又將碩壯的身體隱於書叢中。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第三個房間

可是過了一會兒這位年輕人又把他的問題說了一遍,這樣的過程至少有三四回。我看到傅天斌的耐性漸漸地消失殆盡,他開始跟年輕人講不要看那些無聊之書,要讀有價值的文獻。年輕人問其何為有價值的文獻,傅天斌向其滔滔不絕地講解了起來,這位年輕人聽得很認真,而後他轉身又到書架上去挑書,時間不長就挑出二十多本書擺在了結帳臺上。傅天斌算出總價,而後說到店購書者一律九折,總價僅一百多元,之後拿出一個專用的無紡布袋把這些書給年輕人裝好。然而這位年輕人卻讓傅天斌幫他把書拎到小區外面的路邊,他要去打車。

看來,我要改變自己眼見為實的主觀,但從一個側面也可說明,毛邊書局在社會上有著何等的廣泛影響力。而傅天斌則告訴我,這種影響力除了他的誠信經營,這也跟他努力地參加社會活動有很大關係。近些年他參與了一些部門舉辦的全民閱讀推廣,為了舉辦活動的合法性,他還到有關部門申請下來相應的許可證。這些年來,他已經搞了幾十場全民閱讀推廣,為此在社會上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社區活動的招牌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舉辦閱讀推廣活動的許可證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很想看看架頂放著什麼書

對於這些年的經營情況,舒文峰先生在其文中給出瞭如下數據:“毛邊書局目前存書12萬冊;20年間,經毛邊書局銷售的舊書超過200萬冊,總碼洋超過1000萬元;除了銷往全國30多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還遠銷港澳臺及海外,如新加坡、日本、美國、英國等。”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至此止步

而我在各種媒體上看到的相應報導,二十年來毛邊書局的銷售數量有一百萬冊和兩百萬冊兩種說法。我問傅天斌哪個說法更準確,他說這些數據都是推論而來者,在這些年的經營過程中,書籍邊來邊走,無法算出具體的數量。但保守地說,應該是一百多萬冊更接近事實。

對於目前的銷售情況,傅天斌說,門店和網上銷售並重,平均下來,門店每天可賣出五十本到六十本書,而網上每天可以賣出三十本到五十本書,兩相合在一起,每天可賣出一百餘本。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有趣的告示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四川的地方誌集中在一起

對於自己的收購方式,傅天斌也承認有時會感情用事,比如他遇到熟人的書,即使對方的開價高於網絡上的價格,他也會買回來,而買到手後又無法售出,只好放在架上。他也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近似病態,這令他很痛苦,但卻不能改變。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套上塑料袋的書應當價值更高

傅天斌向我講述到了家中的情況,看來他也需要多賺一些錢來補貼家用。但他同樣知道,靠賣舊書掙錢不容易,這麼多年的經歷,使他把虧與賺視之為正常狀態。以他的話來說買書人與賣書人,這也是一種結緣,而能將一本書傳遞下去,他認為這是賣書人的責任所在。覺得做書不能太商業化,要有傳統舊書業的人情味。

傅天斌說,這麼多年經營下來,他已經積攢下十幾萬冊書,而堆放之處分成了三地,此處僅是三分之一,這也正是他要跟書院合作的動機。他想將這些書彙集在一起,以便讓更多的愛書人能夠尋覓到自己欲得之本。因此,他的夢想是打造當地最大的社區書院,把十萬冊全部放進去。但他說,桃蹊書院所給的場地恐怕還是不能讓他如願。但即便如此,他對這種合作充滿了信心。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張阿泉與傅天斌的畫像

對於毛邊書局的價值所在,我在網上看到由署名“離家出走成都民宿”所撰《毛邊書局讓我第一次感覺到萬物皆有靈》一文講述得最為有情感:“與其說這是一個書店,毋寧說這是一個藏書閣。只是不在閣樓,而在潮溼陰暗的一樓。無疑,事無鉅細地打理這些書,讓我對這裡悄悄升起一股敬畏之情。這些曾被人丟棄的、被人當作垃圾處理的書,在這裡,重新恢復了書籍的體面,被一本本歸置於書架之上,在人們唾手可得的地方,閱讀它欣賞它。毛邊書局讓我第一次感覺到,什麼叫萬物且有靈。”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下)韋力撰

不再專營毛邊書,不知道這個招牌是否還有用

對於這家書店,該文作者給出瞭如下一句評語:“那天下午,我在毛邊書局裡待了整整兩個小時,我覺得,這是我見過的最牛逼的書店。”

這句評語是否準確到位,我不好評論,但傅天斌為毛邊書局而付出的一切,的確不負這樣的誇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