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溼疹的病因、分類和護理,都是經驗之談!

無論是悟空問答還是媽媽群裡,嬰幼兒溼疹總是討論較多的話題,結合多位兒科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嬰幼兒溼疹的病因、分類和護理方法彙總如下:

一、溼疹的病因

病因較複雜,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有時很難明確具體的病因。
嬰幼兒溼疹的病因、分類和護理,都是經驗之談!

1、機體內在因素

如機體免疫功能失衡或免疫缺陷;內分泌疾病、營養障礙、慢性感染、腫瘤等系統性疾病也可能成為溼疹的內在誘因;遺傳性或獲得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

2、外在因素

消化道攝入食物性變應原,如牛奶、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或環境中存在過敏原,可使體內發生Ⅰ型變態反應。

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乳經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誘因。

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過高營養,以及腸內異常消化等也可引起本病。

某些外在因素,如陽光、紫外線、寒冷、溼熱等物理因素,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外用藥物,以及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溼疹或加重病情。

二、溼疹的分型

根據表現的不同,嬰兒溼疹分為三種類型,即乾燥型、脂溢型和滲出型。

嬰幼兒溼疹的病因、分類和護理,都是經驗之談!

乾燥型:溼疹表現為在紅色丘疹,可有皮膚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乾性結痂現象,很癢。

脂溢型:溼疹表現為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滲出型:多見於較胖的嬰兒,紅色皮疹間有水皰和紅斑,可有皮膚組織腫脹現象,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軀幹、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皮膚感染。根據你家寶寶的情況,我覺得屬於乾燥型溼疹。

三、溼疹寶寶護理法

1、讓皮膚保溼。

大多數患溼疹的寶寶,皮膚都非常乾燥,乾燥會加重癢感,使寶寶總是忍不住去抓撓。而抓撓又會使溼疹和皮炎加重,導致皮膚更癢,形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所以保持皮膚溼潤對控制溼疹非常重要。

在病情緩解期,每天要堅持給寶寶擦護膚品,以滋潤皮膚,降低皮膚的敏感性,減輕皮膚瘙癢,減少溼疹的復發,有些人一天只給寶寶塗一次,那是遠遠不夠的,可以一天七八次的塗,讓皮膚保溼。護膚品中含水較多的叫“露”或“霜”,含油較多的叫“脂”或“膏”。冬春季氣候乾燥,最好為寶寶選擇含油較多的脂類護膚品。因為患有溼疹的寶寶皮膚非常敏感,容易過敏,所以最好選擇不含香料或色素的防敏配方護膚品。


嬰幼兒溼疹的病因、分類和護理,都是經驗之談!

2、不要過於頻繁地給寶寶洗澡。

每天或隔天一次清水給寶寶洗澡即可,洗澡水的溫度不要過熱,以40℃以內為適宜,洗澡時間也不要過長,最好控制在10分鐘以內。洗完澡後,要用柔軟的毛巾將寶寶的皮膚輕輕擦乾,趁皮膚潮溼時,儘快將護膚品塗抹全身皮膚,並且用手揉一揉,讓護膚品能被皮膚充分吸收。洗澡時,浴液、香皂千萬不要多用,每週用1~2次即可,否則會加重皮膚乾燥。

3、平時要給寶寶穿鬆軟、寬大的棉織品或細軟布料的內衣,避免穿化纖織物,而且內、外衣均要忌羊毛織物以及絨線衣衫。

4、出汗會使寶寶增加癢感,所以寶寶的衣服要穿著適當,不要捂得過厚,以保暖而不出汗為原則,室內溫度以20℃左右為宜,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5、寶寶的指甲要剪短,以防抓傷皮膚。
嬰幼兒溼疹的病因、分類和護理,都是經驗之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