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圍觀!不要錯過任何培養孩子“財商”的機會

家長圍觀!不要錯過任何培養孩子“財商”的機會

家長圍觀!不要錯過任何培養孩子“財商”的機會

來源 | 喜馬拉雅FM精品課《青春期心理輔導課》

小學階段,孩子向父母要錢會比較少,但從初中開始,很多孩子就會不斷向父母要錢了。父母不給,他們口氣就不好。

父母可能會想,孩子在家有吃有喝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全都不缺,為什麼老要錢呢?錢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呢?還有家長覺得,錢在家長手上,給不給,父母說了算,那還糾結什麼呢?

孩子要錢的意義

媽,你再給我100元吧。

爸,我還要200元。

媽,給我1000元我要買Nike鞋子。

爸,給我幾千要買手機。

當工薪階層的父母聽到孩子這麼要求時,看著一臉嚴肅的孩子,那心情複雜可以說是十分複雜了:擔心、生氣、還有些自責。接下來就是一陣不愉快的溝通。

經濟充裕的家庭,父母不愉快情緒可能會少些,可擔心也是免不了的,怎麼老錢錢錢,怎麼辦呢?

現實中,有些孩子不是買午餐、買零食、娛樂消費多花費的,而是他總想要買最新手機、要穿名牌的球鞋、經常請同學消費,他們在外面很大方、很瀟灑,回到家跟父母不講道理,軟磨硬泡要錢。

這時候我們就知道,錢對孩子的意義不純粹是消費。他們是拿來請客、買友情、買名牌才能得到自信。這時,父母給不給錢,都要敏感發覺問題,孩子總要錢是跟他們低自尊有關。

其次,有一些孩子一再要錢,其背後的意義是缺乏愛,要補償。孩子通過不斷向父母要錢,在潛意識深處,索求曾經在父母那沒得到滿足的愛,所以錢對孩子來講,不是消費,而是愛。

要錢這一過程是跟父母心理深處連接的過程,即使彼此都不愉快。

我在諮詢中,發現一些早年不在父母身邊的孩子,或者父母關係非常不好,經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有這老要錢傾向。

有的孩子,甚至不是向父母要,而是偷父母的錢。如果是這情況,建議父母帶孩子做個案諮詢,這是心理健康問題,不是道德問題。

父母給錢的心理動力

有個媽媽自責地說自己,在堅決不多給孩子錢後,她自己就會有些糾結:感到自己是不是心太硬,太無情了。

在這樣事情上,我可以毫不猶豫說,不但沒必要自責,甚至可以認為這是大愛,不能因為自己有自責心,而滿足孩子不合理要求。

父母的情緒不能被孩子牽著走。孩子不斷要錢起先態度都還行,之所以後來口氣不好,是他們知道父母會為了不讓他們生氣而給錢。

所以,父母要知道,孩子口氣不好是個要錢手段。孩子要不到錢,心情不好,這是孩子的事,父母的責任是要培養孩子為自己行為和情緒負責任。

要和孩子商量好零花錢多少,經濟條件好的多給些,經濟條件差,少給些,多少都不是問題,夠孩子在家庭之外開支就行。

如果孩子在規定之外,還經常沒完沒了要錢,有效的辦法,就是堅定地告訴孩子,是你自己沒掌握好用錢,不能超支。不然你只能先支取下個月零花錢。否則孩子會一而再,再而三要錢。

對於孩子要錢來提高自信的,做父母的重點要肯定孩子在照顧好自己自尊的基礎上,告訴他們,擁有更多知識和技能總有一天會讓你自信;靠討好他人得到的尊重是不長久的。

你本身有很多方面就是很棒的,獨一無二的。要得到錢是要付出的,付出早晚會有收穫,無論是家務,還是利用假期打工。

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父母給不出更多零花錢,不但不要自責,還可以坦然告訴孩子,家裡沒那麼多錢!不論是假裝無意中讓孩子發現您家庭收入情況,還是開門見山跟孩子去談家庭財務狀況,都是有益的。

在家庭裡,把事實講清楚是最有力量的。這絕對比一些家長全家上下加起來不到6位數存款,卻還把孩子當富二代養來得靠譜。

有的孩子很少要錢?

當有的父母為孩子不斷要錢煩惱的時候,有的父母發現孩子對錢從不要求,也有些小糾結。其實,這感覺是對的。孩子擁有零花錢有個重要功能,是在培養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

有的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在學習,買學習材料,學校繳費什麼都是父母支付了,和父母出去消費也是父母買單,偶爾要和同學出去玩或者買東西,父母也很樂於給錢。這造成孩子對錢沒什麼特別感覺。

這種情況的好處是,父母可以比較清楚孩子錢怎麼花,孩子潛意識深處,會有個感覺,只要我要錢,父母就會給,孩子心靈深處不會有缺錢的貧乏感。

缺點就是,沒有機會對孩子進行財商培養,用錢也是一種能力,我們要培養孩子智商、情商,還要培養孩子的財商。

有時父母出於考驗孩子,或者有時正好不方便,會讓孩子先出錢消費。這時,孩子會感覺,哎,爸媽向我要錢,過後他們還不還錢呢?還了我還要不要呢?這對孩子來講都是很好心理體驗。

更重要的是,這些體驗會培養孩子跟親人、跟他人之間的的心理邊界。我們建議親兄弟明算賬,親母子還是要把數算清,有規則後,再講感情,反而會更好辦。在這過程中,孩子會學會禮尚往來。

不管家裡錢多錢少,都要教育孩子,錢是好東西,唯一缺點就是錢不好賺。家長在孩子面前不需要哭窮,讓孩子知道爸媽在努力,也相信你只要努力,以後我們家一定會更好的,這對孩子形成正確財富觀有幫助。

總之,父母要牢記以下三點:

1.孩子除了正常開支之外,如果老要錢,他們要的是自我價值、要的是面子。當然也有可能要的是愛。父母要區別對待。

2.不論您的經濟情況怎麼樣,都不要跟孩子哭窮,都可以坦然地告訴孩子,錢是好東西,就是不好賺,可只要我們一直在努力,錢總是會有的。

3.青春期孩子擁有零花錢,是訓練孩子管理金錢的好機會。父母要教會孩子該花的花,不該花的應該如何儲蓄和理財。

——end——

家長圍觀!不要錯過任何培養孩子“財商”的機會

專輯:

青春期心理輔導課

主播:

愛善學堂,專業的家庭教育內容服務商

心理專家吳其旺,是福建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兒童心理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擁有30年心理教學諮詢經驗,他將日本留學學習的“箱庭療法”及輔導的3000個案例濃縮成50堂精華課。幫助家長升級管教思維,陪孩子輕鬆順利度過青春期。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5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