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叫獨角獸基金!6個問題等了1小時,上千金融機構人士無人回答

今天,6家基金公司拿到戰略配售基金批文了!

5月29日接受材料,5月31日被受理,6月6日閃電式獲批!!

聽說,基金公司把戰略配售基金叫做“獨角獸基金”,被指正了,不讓叫“獨角獸基金”。

關於戰略配售基金,我看到的版本是這樣的:

“獨角獸”產品安排情況:

【銷售目標】

各行按照300億下任務,銷售目標下限50億上限500億

【發行時間】

6.11至6.15零售認購(個人限購上限50萬元)

6.19機構認購

【費率】

低管理費(0.1%管理費),託管費為0.03%水平。

嗯,怎麼能就叫“獨角獸基金”呢,明明是“戰略配售基金”,要送去好好學習新時代的內涵。

對了,提醒一下,時間改了:原計劃是6.11至6.13零售認購,6.14至6.15機構認購。現在,個人認購時間延長,機構認購時間縮短到一天完成,速戰速決!!

因為沒太明白戰略基金的細節,我到朋友圈問了6個問題,竟然,一個小時過去了,朋友圈的上千個金融圈人士(基金公司人士居多),沒有答案。

6個問題是這樣的:

不讓叫獨角獸基金!6個問題等了1小時,上千金融機構人士無人回答

怕看不清楚,文字再打一遍:

戰略配售基金,問6個問題:

國家的真實戰略意圖是什麼?

上限50萬,社保兜底銷售,全金融機構總動員,是不是真的想給散戶送錢?

金融機構現在要賣產品,第二個問題的答案肯定都是“是”,實現送錢的途徑或者具體方式有哪些?

對標好股基正常的長期可期待收益率15%,債基6、7%,戰略配售基金正常可期待的三年年化收益率水平是什麼?

決定各公司收益率差別的核心是什麼?

配售基金的投資風險有哪些?是否可控?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是這麼想的,雖然官方解釋都是, “戰略配售”是“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的簡稱。

但市場消息說,關於這個產品的任務佈置,銀保監會郭主席到場,證監會劉主席講話,各主銷銀行(工、建、中、農、交、招)表態堅決攻堅。

關鍵是,還有這一條:

若是個人投資者合計募集規模不到500億則向機構投資者配售;超過500億,則不對機構客戶發售。僅4類與養老金相關的機構客戶能夠認購戰略配售基金,分別為社保、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4類機構客戶也是按照這一先後順序進行認購。

虧不起的養老錢,為3000億戰略基金保駕護航,一定要完成發行任務!!

是什麼樣的戰略高度,能把銀行、基金公司、社保基金都搬出來?

我搜索了一下媒體報道。

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很平淡哎。連《人民日報》10版經濟版都沒給個小豆腐塊版面!

木有,都沒有!!

以前,一帶一路、萬眾創新這些大戰略,可都是霸佔了很長時間的頭版、頭條、最重要的位置呢!

新華網倒是發了,只是企業發行新基金的消息,你懂的,這和官方定性很不一樣。

另外,這麼多金融機構積極響應,有點兒意思。

個人先買,銀行類包銷,社保等資金兜底,最多不能買50萬,貌似十拿九穩賺錢的事兒。

以前,一些好項目都會給社保參與,像在做慈善,比如螞蟻財富,社保戰略投資了。

現在,讓散戶先拿,還不許多拿,最多拿50萬,虧不起的社保基金、養老金殿後。很牛的樣子。

要知道,50萬在我們國家就是大戶。

不讓大戶大手筆參與,讓小散們先分羹,也有一種慈善的既視感。

但,誰也沒有打保過,也沒誰能打保。

產品畢竟要鎖定三年(可以上市交易,不能贖回),三年後的事情,呵呵。

關於這六隻戰略基金的收益和風險問題,各大研究機構怎麼說的?

實話說,也沒搜到。

朋友圈關於戰略配售基金,都刷屏兩天了,如此熱鬧的事情,看不到勤快的券商分析報告。

好吧,也許能說的,沒法說;說出來的,不如不說。

我自己找了點兒數據,明兒再認真想想,今天把問題公開了,求答案。


不讓叫獨角獸基金!6個問題等了1小時,上千金融機構人士無人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