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磨村:山上林下忙著致富

“半夜卡車聲、拖拉機聲、吆喝聲不斷,這裡的晚上真熱鬧!”前不久,百鄉萬戶海南調研組來到東方市感城鎮不磨村,大家在村裡的第一晚都沒睡好。第二天早上一打聽,原來是對面芒果代辦張冠豪家昨晚有十多輛貨車過來拉芒果。張冠豪做芒果代辦已有七八年,每年經他手幫村民賣出去的芒果就有20多萬件,每件芒果包裝車,他可以掙1.2元。

“一到芒果採收季節,除了半夜過來拉貨的大卡車,早上四五點村裡就開始熱鬧起來,開著拖拉機去地裡摘果的村民絡繹不絕。”不磨村黨支部書記楊澤壽介紹,芒果是村裡的第一大經濟作物,全村3.8萬畝土地有2萬畝種植芒果。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芒果,少的十來畝,多的五六十畝。

楊澤壽給調研組算了筆賬,臺農芒果每畝種植35到40株,豐產期平均每株產果70斤,這幾年價格基本維持在每斤2.5元左右,除去每株20多元的肥水、農藥成本,每畝能有5000多元收益。果園除了芒果收入,村民還在樹下套種蜜本南瓜,畝產約2300斤,減掉每斤5毛錢成本,也有2000多元收入。

為了讓大夥兒管好芒果,不磨村村委會每年都會在春節後組織召開芒果種植技術交流會,讓上一年掙到大錢的管理能手現場說法,先進帶後進,大夥共同致富。

除了產業收益,地租和勞務收入也是不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來到當地後,以每畝1000元的價錢把村裡集中連片的水田都租下來做南繁制種。農樂公司董事長王仕名稱,不磨村4000多畝水田,他們就租下了3000多畝,每年除了300多萬元的地租,還能為村民帶來100萬元的務工收益。

“只要勤快,在不磨就沒有不富裕的。”楊澤壽說,不磨村從來不缺打工的機會,比如:水稻制種插秧一天400元,芒果園採摘運輸一天200多元,芒果打包一天120元,摘甜玉米一天150元,運輸芒果連人帶車一天500元等等。全村1000多戶村民,只有29戶貧困戶,且主要是因病缺乏勞動力致貧。這兩年不磨村蓋新房的特別多,楊澤壽初步統計了下,村裡一半以上都蓋起來兩層小樓。

“山上種芒果,林下套南瓜,坡地甜玉米,水田搞制種。”不磨村村民編的順口溜道出了當地的四大產業。調研組認為,不磨村村民充分利用當地的光熱資源,因地制宜選擇產業,有效提高土地效益,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與此同時,山上芒果園水電不通、村道較窄等問題也制約了當地產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亟須強化農村“五網”基礎設施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