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都摳門

比如在網上甄選人均三百Brunch的時候,股神巴菲特卻吃著3美元的早餐——

富豪都摳門

巴菲特:早餐最多$3.17

在紀錄片《成為巴菲特》中,巴菲特透露自己大多數日子裡,早餐費絕不會超過3.17美元,而這個費用可以買到一塊培根、雞蛋加奶酪鬆餅,而如果當天早上市場下跌,巴菲特就會花上2.95美元去吃早餐,“就是兩塊豬柳扒,然後我把它們合在一起,給自己倒一杯可樂。”

富豪都摳門

馬雲在公司吃麵

你肯定不止一次聽過這樣的故事:一雙皮鞋反覆修補的李嘉誠,一條毛巾用27年的王永慶,戴10美元電子錶的比爾蓋茨,為了省50美分停車費步行一個街區的洛克菲勒……

對比來看,好像“過得好”的是普通人,富豪們確實看起來更摳門——他們彷彿“不懂得愛自己”,也更沒有跟上消費升級的腳步。

當然,國內也有個家喻戶曉的例子:周扒皮。他也是夠摳的,為了讓長工多幹活,自己甚至半夜起來學雞叫,估計他平時應該起的最早的吧!其實,很多小地主是非常吝嗇和摳門的。

而這,正是在普通人與富豪在金錢觀上的差異。

決定一個人平庸還是富有的,並不是賺錢能力,而是他對錢本身的認知水平。

這是老外在花了26年研究全球不同分富豪之後得出的結論。

他發現,貧富差距不止體現在銀行賬戶餘額上。富豪們往往視金錢為投資的“資源”,其目的是升值,如果錢不能帶來更多的錢,那麼花每一分都很慎重。

而在普通人的心智模式中,金錢的第一屬性就是消費:五塊錢是一個麵包、三十塊錢是一杯咖啡。

富豪都摳門

周鴻禕吃食堂

這其實是思維方式上的不同。

手握財富者眾,他們性格各異,的確有人喜歡享受、有人熱愛節約,有人豪爽、有人吝嗇。

但他們的共同點是:花錢,但絕不白花錢。

有人區分了有錢人很小氣的三種情形:真正的吝嗇鬼、狂熱的討價還價者、小錢上的小氣鬼。

它們共同特徵是:省小錢。

富翁們並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夜暴富’,積累財富就在點滴中,而省一分要比掙一分容易太多。

決定財富的,不是財產,而是財商。

你怎麼管理你的財產,賺多少、怎樣賺、花多少、花在哪兒、存多少、存起來的錢怎麼用……

實際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人的財商。

假如你現在月薪5千,那麼先試著用富豪的金錢觀去看待它、打理它——花錢,但絕不白花錢。

生活中有太多可以省小錢的機會,你有機會、有理由、有可能向財富更進一步。

現在想成為富人,開源節流是必須的,開源就是多多賺錢,節流就是儘量不花無用的錢。

開源節流其實就是把錢用到刀刃上,讓錢生錢實現最大化。

老費不反對投資,而是不進行明知陷阱的投資,所以有了個鐵公雞的稱號。

其實,老費好幾個地方有投資,比如在有賺網的收益基本都進行投資,裡面有年息20%的收益,但是我絕對不會投資不知名的挖礦礦機中去,還有現在比較火爆的紅包城主,即使開始的時候能翻幾百倍,最後肯定有接盤俠,如果平臺不咋地,半年後逃之夭夭了,你將是血本無歸。

因為你如果投資這些,不是實現投資利益最大化,而是投資本金的歸零!

如果你投資的話,切記:

對於看準的靠譜的趨勢性的事情大膽地投;

對於看不準的事情謹慎參與;

對於一看就是陷阱的就做個”坐懷不亂“的鐵公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