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賽龍舟包粽子,上海人都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佳節,除了賽龍舟包粽子等傳統習俗之外,作為高度移民化城市的上海人是如何過端午的呢?

端午節一大清早街頭最有趣的畫面就是爺叔和阿婆人手抱一把艾葉和菖蒲,當天菜場都有售價格從三元到十元不等。端午插艾葉掛艾枝和菖蒲寓意防百病。

城市化的高度發展使得端午的傳統習俗遭遇了演變,許多習俗已經消失也演變出了新的傳承方式。在上海城隍廟每年端午節都會有相關的民俗節目表演秀,也有那些可以供人體驗的項目,穿著漢服的人們沉浸在我們古時的節日氛圍中。

在城隍廟穿著漢服的演員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民俗表演。

城隍廟是上海最能感受到端午節日氛圍的地方,吸引了大批的市民和遊客前來觀光感受。

小孩子要掛五彩繩點雄黃酒祈福平安健康。

城隍廟是上海最能感受到端午節日氛圍的地方,吸引了大批的市民和遊客前來觀光感受。

端午節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上海人家也會自己動手包粽子,懶得動手的可以在菜場裡買得到。

上海爺叔編織的昆蟲也是上海城市孩子童年記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上海阿婆的包粽子手藝不差過嘉興的五芳齋。味道老好了。

還有賽龍舟,在二十年前人們都可以在外灘的黃浦江上觀看到熱鬧的龍舟競賽,現在這道風景已經消失,每年端午在蘇州河還是會看到規模不一的龍舟盛況,還有不少國外的參賽隊伍加入,在熱熱鬧鬧中歡慶端午佳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