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打老師,老師還敢管教學生嗎

高考剛結束,四川樂至一位高三班主任就被學生家長帶的人暴打了一頓。學生家長也是老師,打人者中有樂至縣住建局黨委委員、房屋徵收局副局長。起因不復雜,學生上課遲到、談戀愛、玩手機,影響其他同學。老師多次管教效果不佳,直至讓學生回家自學。家長可能因此有怨氣,覺得欺負了自家小孩,幾次跟老師“約酒”不成,終演化成一場“尋釁滋事”,打人者被拘留十五天,各罰款1000元。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打老師”突破了底線,“教你三年,換來一頓毒打”,尊師重教的傳統到哪裡去了?老師以後還敢管教學生嗎?在“封建社會”,一位叫愛新覺羅·奕緯的同學,因為說自己當了皇上要殺掉勸告自己好好讀書的老師,被該同學的父親,道光皇帝,一腳踢死了。真的踢死了。天地君親師,在被很多現代人瞧不上的中國傳統社會,父母給我們肉身,老師則引導我們發現自己的精神生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不是虛言。即使是皇上本身,聽老師講課,也要恭恭敬敬,哪怕覺得講得並不怎麼好,多半還會“賞賜禮送”。

今日我們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是說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激發學生主動求知和做事的慾望,絕非要削弱老師和家長的權威,而是要將這種權威,建立在更懂如何做老師和做家長的基礎之上。恰如教育家陶行知的老師杜威所說:“方法的問題最後可以歸結為兒童的能力和興趣發展的順序問題”,一個有權威的教育者,應該能將學生從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中解放出來,變為有內在動力的追求,從一種與日常生活無關的“為將來做預備”的抽象學習中解放出來,變為在“做中學”的“教育即生活”,將學生的身心成長,放入當下的生活經驗中。一旦學習過程與生命經驗最大程度地相關,學生就不會考完即撕書,自嘲“知識最淵博的時候是高考前”。

這種“以學生為中心”,顯然不是說老師不能管教學生,更不是說家長把小孩當皇帝一樣供著,放縱“熊孩子”胡來。恰恰是要深入到“熊孩子”背後,去對症施藥。比如,高中生戀愛了,是勒令叫家長甚至通報全校好呢,還是反思中小學性別教育的缺失,真正去理解青春期自然的情感,以尊重的態度導之以正更好?小孩被老師嚴厲管教了,家長是先自我反省家庭教育的不足,理解甚至感激老師的管教,去和老師面對面地商討出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呢,還是“約酒”不成就帶人暴打?

以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態度看,我們目前的很多教育現場,與生活的距離仍然相隔遙遠。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態度看,這場“打老師”事件,教育場中的幾方都是輸家。打完老師後,家長會覺得自己理虧嗎?那位目睹自家親人朋友暴打老師的舒同學,是出了一口惡氣,還是從此留下一個更深的陰影?被打的老師,是繼續像以前一樣管教學生,還是從此不再叫學生“回家自學”呢?

的確要保障老師管教的基本權利,但是,我們更要看到比管教權利缺失更基本的教育問題。對媒體和教育研究者來說,沿著這些“毒樹之果”,深入地剖析教育存在的弊端,給出甚至實踐更好的方案,也是一堂很關鍵的課程。在教育的鏈條中,沒有人是旁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