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小房企尋求香港上市 各類融資渠道成本上升

高強度依賴資金的開發商在融資渠道日益收緊的背景下,不少中小開發商開始將目光瞄向境外資本市場,欲將公司在香港上市進行融資。

4月26日,香港證券交易所披露總部位於上海的大發集團招股說明書,截至2月28日,該公司的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為172萬平方米,包括可銷售總建築面積13.43萬平方米及可出租總建築面積6.84萬平方米。

業務經營包括物業開發及銷售、商業物業投資及經營和物業管理服務。大發地產稱,收益主要來自於銷售物業。2015年至2017年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的銷售收益分別為6.03億元、5.75億元和43.2億元。截至2017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77億元。

招股說明書中提到,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間,公司錄得負面淨經營現金流量,且未必能按商業上合理條款取得充足資金(不論通過銀行貸款、信託融資或其他安排)進行土地收購及未來物業開發,或根本無法取得所需資金。

大發集團表示,公司的物業開發項目一般通過經營所得現金、銀行貸款及信託融資等方式融資,公司預期將繼續通過上述方式並尋求其他融資機會,以撥付項目所需資金。

但大發集團同時提到,公司無法保證將有充足資金,也無法保證可以按照商業上的合理條款取得額外融資,甚至根本無法取得額外融資。目前公司的淨經營現金流量為負數,主要歸因為物業開發耗時較長且需要大量資本,以及公司的土地收購及業務擴張。公司或者需要大幅增加外部借貸或取得其他外部融資。

大發地產CEO廖魯江曾表示,大發地產2018年計劃衝擊千億,並提出了五年實現3000億的目標以及項目跟投、利潤共享機制。

此外,另一家房企新力地產也正在計劃去香港上市。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銷售額超過400億元,目前土地儲備貨值2314億元。

5月31日,美的集團旗下的地產平臺美的置業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相關情況,美的地產的主營業務有物業開發與銷售、物業管理服務以及商業地產的投資運營。此次在香港上市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其產業規模,公司會將這筆資金用於一般運營以及智慧家居的解決方案。

美的置業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法定股本增至20億港元,股份分為20億股,每股1港元。2015年至2017年,美的地產收入分別為83.13億元、119.92億元、177.17億元。根據公司披露的資產負債表數據,2017年公司總資產1129.78億元,負債總額188.8億元,資產負債率約為89%。

截至3月31日,美的置業在長三角地區擁有39個項目,土地儲備量為840萬平方米。2018年末,預期大部分預售的住宅開發項目將配置智慧家居解決方案。美的置業表示,公司可能會進軍裝配式產業,首家裝配式建築工廠將於2020年6月前在徐州投產。

如今,在監管層去槓桿的金融背景下,境內樓市調控,融資收緊已成為資本市場的共識,房企通過發行債券的融資成本也在升高。 有金融行業的人對澎湃新聞表示,房企未來的融資將會越來越難,今年的融資成本已經比2017年有所上升,但即便如此,不少房企還是會搶著要。“現在錢越來越難拿,所以房企也是各憑本事,要麼發債,要麼海外借貸,已經上市的還可以通過股本配售的方式,但這些融資渠道的成本也在上升。”上述人士說道,“儘管如此,但現在只要還在開發商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能拿到錢的方法都是可以一試的。”

Wind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房地產債券共發行16只,票面利率超過7%的有9只。同時,房企在債市上的發債也遇到了較為嚴格的監管。

自5月下旬以來,合生創展、富力地產、碧桂園等多家房企中止了公開或非公開發債項目,曾在一週內有10家房企中止發行公司債,累計金額5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