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蘇州,中國地級城市,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蘇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譽為“人間天堂”,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美譽。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長三角重要經濟中心。蘇州是江蘇重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江蘇蘇州,中國華東地區特大城市之一,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北瀕長江,與經濟發達的南通隔江相望,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東距上海市區81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吳文化。千百年來,蘇州人文薈萃。在古代產生了以孫武、范仲淹、沈括、唐寅、祝允明、張宏、顧炎武、蒯祥、朱宣成等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當代各個領域都湧現了一大批傑出人物。蘇州的繪畫、書法、篆刻流派紛呈,各有千秋;戲曲、醫學、建築自成流派,獨樹一幟。蘇州的刺繡、桃花塢木刻年畫等工藝品聞名中外。2010年普查有人口1047萬。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大凡來到蘇州的遊客,必去寒山寺。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名揚天下。有說的:“到蘇州,如不到寒山寺,則不算蘇州客”寒山寺和蘇州園林一樣,都是姑蘇的象徵。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現代人做的張繼的青銅像位於寒山寺的對面,與寒山寺隔河相望。一千三百多年來,張繼是否進過寒山寺,無人知曉。這位一千三百多歲的老人一直在閉目冥思,江村橋和楓橋為何伴著漁火而相對愁眠,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客人為何遲遲而來?那一晚張繼一定是在船上度過的。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寒山寺的楓橋對過就是楓橋鎮,被古運河所隔。這回來到寒山寺才知道張繼《楓橋夜泊》詩中的“江楓”指的是這“江村橋”和“楓橋”。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寺內的鐘樓便是“夜半鐘聲”的來源之處,宏亮悠揚的鐘聲是寒山寺的象徵。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寒山寺都會舉行跨年敲鐘儀式,鐘敲一百零八下,寓意來年煩惱隨之消去。如今的大鐘雖已非唐詩中的那口鐘、而是晚清的古蹟,但卻是需三人才能合抱的罕見巨鍾。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寒山寺的由來,寒山寺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間),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後來拾得和尚東渡日本傳道,在日本建“拾得寺”,與寒山寺為姊妹寺,同時也把佛家叩鐘一百零八下的規矩也傳到日本,因而寒山寺與唐詩《楓橋夜泊》在日本也是婦孺皆知的。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遊記 蘇州看景格外鮮——寒山寺

至今有1500多年曆史的寒山寺,座落在蘇州古城西閶門外的七里古運河畔,比鄰楓橋街道,曾稱楓橋寺。其創建年代已不可詳考,相傳始於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明姚廣孝《寒山寺重興記》載:“唐元和(今注:當為貞觀)中,有寒山子者,不測人也。冠樺皮冠,著木履,被藍縷衣,掣風掣顛,笑歌自若,來此縛茆以居。”唐貞觀年間(627-649)天台山高僧寒山曾止於此,希遷禪師於此創建伽藍,故名寒山寺。寒山寺兩位高僧寒山與拾得經常點化迷惘的世人,遂被民間推崇為“和合二仙”的化身。寒山右手握荷枝,拾得左手捧淨瓶,童子臉、劉海發,袒胸赤足,相視嬉笑,予人以歡樂、吉祥之感。參拜者甚眾,日本友人更對其情有獨鍾。

明高啟《泊楓橋》詩:“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幾度經過憶張繼,烏啼月落又鐘聲。”詩名涉及楓橋的有范成大、陸游、程師孟、沈周、曹仁虎諸名家,與唐張繼《楓橋夜泊》詩同名的有朱彝尊、董靈頂、毛大瀛、李繩諸詩人。詩裡楓橋不下百首。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代詩人張繼,字懿孫,唐襄州人,天寶(742-755)進士。大曆(766-779)以祠部檢校員外郎,分掌財賦於洪州(南昌),卒於779年。天寶、至德年間(756-758)途經蘇州所作。

《楓橋夜泊》詩千古絕唱,遂使寒山寺百世流芳。儘管寺廟有興廢,而往遊題詠無間斷。且寒山寺歷代住持擅書能詩,致名流雅士與寺僧唱和。寺以詩傳,詩刊因寺名,相得益彰。寒山寺浸透著詩的韻律,傳遞出穿透古今的鐘聲。

鐘聲祈福為辭舊迎新賦予了新的涵義,趨利避邪,增長智慧,帶來好遠。蘇州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自1979年開始舉辦,是我國開辦最早、規模最大的旅遊節慶活動之一。按慣例,每年除夕鐘聲都在晚上23時42分10秒撞響,法師撞響最後一聲,恰好辭舊迎新。子夜,寒山寺法師要撞一百零八下除夕鐘聲,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之意,有避禍接福之願望。因為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古時候一年為360天,每五天為一候),合計為108。另按佛教教義,人生有108個煩惱,元旦聽108響鐘聲,便可得到層層解脫,預祝來年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