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遇上農業,會擦出怎樣火花?

日前,阿里雲在上海發佈了“ET農業大腦”,希望將人工智能與農業深入結合。除了生豬養殖,這一系統目前還應用於蘋果及甜瓜種植,

具備了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週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全鏈路溯源等功能,未來還將很快在石榴、生菜種植中落地。

當人工智能遇上農業,會擦出怎樣火花?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認為,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提升農業的效率。

當人工智能遇上農業,會擦出怎樣火花?

李長安: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是實現智慧農業的重要手段。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打造“互聯網+人工智能+農業”三位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奠定了技術基礎,也是實現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強大動力。比如將人工智能識別技術與智能機器人技術相結合,可廣泛應用於農業中的播種、耕作、採摘等場景,極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降低農藥和化肥消耗。正是因為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許多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紛紛介入農業生產的選種、種植、養殖、病蟲害防治等等領域,具體如優化種子種植、施肥、灌溉、噴灑和收穫,對水果和蔬菜進行分揀,根據聲音的變化識別牲畜是否生病等,國內比較著名的公司包括阿里ET大腦和騰訊T-block等。

當人工智能遇上農業,會擦出怎樣火花?

目前,人工智能用於農業還存在不少挑戰。不同於工業自動化程度,我國農業自動化、規模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空間,基礎數據也比較薄弱。李長安表示,期待能通過更多的應用,更好地改善我國農業生產的智能水平。

李長安: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到本世紀中葉,我們需要將糧食產量增加50%,藉助於人工智能技術,人類將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這項重大挑戰。不過,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人工智能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應用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困難。不同於工業自動化程度,我國農業自動化、規模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空間,基礎數據也比較薄弱,特別是農民的素質總體而言還不太高,這些都制約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因此,在未來的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進一步提高農業的規模化經營程度,特別是解決農業科技人員不足、農民素質不高的問題。可以預計,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正讓複雜的事情變得更簡單,釋放出巨大的產業能量,它們能夠在解決吃飽的問題之上,更讓我們吃的更好、更健康。

當人工智能遇上農業,會擦出怎樣火花?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當人工智能遇上農業,會擦出怎樣火花?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 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8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為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為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當人工智能遇上農業,會擦出怎樣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