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老員工”走俏中國職場

四年前,61歲的吉恩·阿里森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維爾正想著如何結束在製造行業漫長的職業生涯時,他突發奇想:到中國去。他參加了他所在公司RockwellAutomation在上海建廠的計劃。他於2000年在上海協助建立了工廠,現在負責監督工廠機械工的工作,這個工廠由中國當地的供應商運營。他說,“我想我會在這裡走完我剩餘的職業生涯——可能還只有一兩年的時間。”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首次到海外工作的外國員工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老年人。中國吸引了那些如果留在美國或歐洲或許已經考慮退休的人,在工人充足但工長缺乏的中國,這些外國員工炙手可熱。

有關在華居住外國人數量的官方數據不多。中國公安部最新公佈的數字顯示,2001年它頒發了119900個工作簽證,但這一數字可能低於實際數字。WesleyanCollege研究海外美國工人的助教帕特麗夏·史密斯說,有證據顯示中國吸引了大量50歲以上的外國員工。“他們喜歡當地的文化和飲食,並樂於接受新的觀念和挑戰。”

外國公司在過去7年中向中國注入了27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建設汽車、電腦以及各種出口產品的製造工廠。但是生產線不是設備落地和僱傭廉價勞動力那麼簡單,正確的生產操作同樣重要。63歲的詹姆斯·李說:“在你安裝完設備之後,你必須知道如何正確地操作,經驗豐富的生產線經理能降低風險。”他現在的僱主ElitePaper公司的核心資產是一部複雜的72米長的機器,年輕人很容易弄混。

與老一輩不同,美國工廠的年輕工人通常不需要掌握這些低科技含量的製造方法,而這些製造方法卻在中國的製造業中很常見。比如,目前美國對發動機框架的加工是通過高科技激光導引的鑽床來完成的,這部鑽床的造價是每臺100萬美元。在中國,同樣的出口部件是在造價僅為幾千美元的機器上完成的,一些複雜精密的規格必須手動設定。

一些年長的工人願意到中國來工作正好滿足了企業想削減預算的願望。目前,公司外派員工的外派津貼空間縮小,年長工人成為這些公司具有吸引力的選擇:他們靈活性強、熟諳企業文化,工作經驗豐富。他們使公司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滿足維持業務運轉的需要。比如,將一個年長的工人派往國外,意味著不用為他們的孩子支付海外教育費用,在中國這筆費用高達每個孩子2萬美元。

    福特汽車的發言人KennethHsu稱,過去數年當中國的業務在“操作”中需要有人指導的時候,他們也使用美國、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退休工人。

      許多面向年長工人的海外職位是暫時性的。64歲的JohnLuey被美國閥門製造商Metso從馬薩諸塞州派往上海的合資工廠擔任副經理一職。但是工廠的管理層在兩年前進行了重組。像許多外派人員一樣,Luey在中國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他說,“我的妻子和我打算一直呆下去,我享受這裡的變化所帶給我的激動人心的感覺。”

    外國“老員工”走俏中國職場

    外國“老員工”走俏中國職場

    外國“老員工”走俏中國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