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潛艇會採用不同方式發射導彈?

1981年6月17日,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俄亥俄號 ”首次試航成功。該艇可裝24枚洲際導彈。那麼,為什麼潛艇會採用不同的方式發射導彈?

為什麼潛艇會採用不同方式發射導彈?

在潛射導彈技術還不夠成熟的20世紀50年代,潛艇也曾使用過浮到水面以傾斜方式發射導彈的方法,如美國的“鯡魚號”潛艇和蘇聯的613型、645MKB型和670型潛艇。但這種方式易被敵人探測到,現已不使用。

魚雷一直是潛艇上最重要的武器,因此當導彈出現後,通過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成為首選。

一般能通過魚雷發射管水平發射的都是巡航導彈。潛艇的魚雷發射管一般採用533毫米標準口徑或650毫米加大口徑,所以要從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需要將導彈放進一個特製的533毫米或650毫米口徑的密封容器中。潛艇會像發射魚雷那樣把這個容器推出艇外。容器內的導彈可用兩種方式飛出水面。一種是像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那樣,容器內注水後,用投射裝置將導彈推出,導彈的助推器在水中點火,將導彈推出水面到達300多米的彈道最高點,然後助推器脫落,導彈主發動機點火。另一種是像俄羅斯的SS-N-21巡航導彈那樣,導彈容器上的助推火箭在水中點火,推動裝有導彈的容器在水下航行一段距離後,轉向以45°角衝出水面。達到一定高度後,容器頂部開啟,導彈自身的助推器點火,從容器中衝出,主發動機再點火。

由於潛艇魚雷發射管有限,為了增大火力,潛艇會設置導彈發射筒垂直髮射導彈。這種方式既可以發射彈道導彈,又可以發射巡航導彈。發射筒一般垂直安裝在潛艇的中部,由於導彈的個頭往往很大,所以有垂直髮射筒的潛艇如果艇體不夠大,就要專門造一個突出的鼓包來容納它們。以垂直髮射方式發射時,潛艇要保持在水下30米左右,航速維持在2節左右,此時發射筒蓋外的水壓大約為3個標準大氣壓(1個標準大氣壓合101.3千帕)。潛艇要先用高壓氣對發射筒進行增壓,直至發射筒內外壓力大致相等。接到發射指令後,發射動力系統會產生大量高溫、高壓燃氣,推動導彈衝破筒口的氣密塑料薄膜,到達安全距離後,導彈助推器在水下點火,把導彈推出水面。

垂直髮射裝置可比水平發射裝置貯備更多的導彈,並能同時發射多枚導彈,火力強大,且可實現全方位攻擊。導彈在水中的行程——水彈道也易控制。但是垂直髮射方式具有相當大的危險性,垂直髮射的導彈及與導彈分離後被拋棄的容器都可能出現砸艇的意外。所以,垂直髮射時,導彈的發射方向其實與艇面並非成90°角,而會傾斜5°,魚雷發射管也是一樣,會與潛艇的縱向對稱面之間有一個10°左右的夾角,以便導彈離艇後能迅速偏離潛艇的航線。

重達十幾噸的導彈離開潛艇,海水會迅速湧進導彈發射筒或魚雷發射管中。不過不用擔心,它們與潛艇的艙室是經過水密隔絕的,所以潛艇內部並不會進水。其中部分水會被排入補重水艙,以彌補導彈發射後潛艇損失的重量,多餘的則被排出艇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