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證保輪番“放大招”,申城金融開放加速落地

在6月7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上海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最新情況。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表示,從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佈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領域和政策措施起的一個多月來,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明確了下一步開放的時間表,有許多政策措施已經落地,其他很多政策措施正在有序推進。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將緊扣新時代新目標,積極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各項政策,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和服務能級,增強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服務“一帶一路”和服務全球的能力。

銀證保輪番“放大招”,申城金融開放加速落地

銀行業四方面對外開放

上海銀監局副局長周文傑介紹,在中國銀保監會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上海銀監局積極落實響應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從四大方面引導上海銀行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一是廣泛調研,反映機構訴求。相關政策發佈後,上海銀監局立即組織在滬外資銀行開展調研,瞭解各家機構對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看法和下一步規劃,密切關注外資銀行戰略設想,並及時向銀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有關情況。根據最新調研結果,有部分在滬外資銀行母行已著手研究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後的中國業務策略,部分外資銀行已成立工作組,並有來自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銀行表達了在上海新設機構的意向。

二是主動對接,提供政策輔導。上海銀監局強化對擬設立外資機構的准入籌建輔導。如,摩洛哥外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已向該局遞交了開業驗收申請,預計該分行將於今年三季度獲批開業;約旦阿拉伯銀行遞交了籌建上海分行的申請,如獲批准,該行將成為約旦銀行在華首家營業性機構;法國歐諾銀行聯合光明食品集團,擬共同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上海銀監局目前正對其進行籌建輔導。

三是積極引導,推動金融服務“一帶一路”。上海銀監局充分利用在滬外資銀行擁有廣泛的全球網絡、豐富的經驗、齊全的產品線以及熟悉國際市場環境、運行規則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境內外聯動,積極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金融服務。截至2018年4月末,轄內來自15個“一帶一路”國家的5家外資法人銀行、13家外資銀行分行和8家外資銀行代表處,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四是擴大開放,推動外資銀行在滬穩健發展。截至2018年4月末,轄內外資銀行資產總額1.5萬億元,占上海銀行業總資產的10.3%,資產規模佔比自去年9月以來已連續第8個月超過10%。同時,資產質量保持良好水平:截至4月末,轄內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率0.33%,低於上海銀行業平均不良率,為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多元化經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下一步,上海銀監局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在滬外資銀行參與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活力,豐富金融服務和產品體系,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上海銀行業對外開放進程,共同構建更加開放、互利共贏的金融市場環境。

證券業開放亮點紛呈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介紹稱,上海在證券行業對外開放也是亮點紛呈。“首先,滬港通在今年5月1日每日額度擴大4倍之後,交易進一步活躍。其次,滬倫通也在積極推動中。”高莉表示,其他方面包括:上海境外公司協同子公司發行證券等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外商投資證券管理公司辦法》已由證監會頒佈。

“目前上海有6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23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合資公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10家登記為合格的外商私募基金管理人均落戶上海。上海集中了最多的資本市場主體,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數量居全國前列,其中多家公司在探索固定收益、外匯、大宗商品等業務創新。同時,東方花旗承擔了首單精準扶貧公司債券項目。”高莉指出。

保險業力爭更多開放項目落地

上海保監局副局長王曉東表示,銀保監會主要從四個方面部署保險業對外開放,即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來華經營保險代理和公估業務、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2年代表處要求等內容。上海保監局前期主要做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分別在4月27日和5月8日向韋萊保險經紀、怡和保險經紀頒發許可證;另一個是支持外資參股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5月2日批准的“工銀安盛”設立在上海,是我國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以來獲批籌建的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王曉東介紹,接下來要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繼續積極配合上海市金融辦準備和上報上海市第二批涉及保險業擴大開放的項目,繼續加強與銀保監會有關部門溝通和請示彙報,瞭解項目進展情況並積極推動落地;二是繼續做好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相關工作;三是力爭更多的保險業擴大開放項目在上海落地。

銀證保輪番“放大招”,申城金融開放加速落地

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解冬:

四大舉措推進上海金融業全方位高水平開放

“未來三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決勝階段。我們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進金融領域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解冬日前在SWIFT大中華區金融市場論壇上如是表示。具體而言,將重點做好四項工作:

一是進一步深化金融的改革、開放和創新。上海要在六方面更加深化全面開放,包括擴大銀行業對外開放、擴大證券業對外開放、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拓展FT賬戶功能和使用範圍,以及開放銀行卡清算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市場準入。解冬介紹,已經向國務院和相關金融監管部門上報了第一批金融對外開放項目,正在積極準備第二批項目。

二是進一步提升上海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擴大引入境外長期資金參與上海證券市場,擴大境外主體發行熊貓債的規模,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在岸大宗商品定價中心,並且逐步形成全球性人民幣產品的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集聚和發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場影響力的資產管理機構。

三是進一步建設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融資中心,完善“一帶一路”的投融資服務體系,積極支持境內及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滬發行債券和其他證券,支持在滬金融市場與沿線國家的交易所、登記結算機構開展合作,聚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金融機構。

四是進一步做好金融風險的防控工作。解冬表示,上海將加強金融形勢的分析、跟蹤,促進金融的行業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更好地形成金融改革開放和金融風險防範的良性互動。

銀證保輪番“放大招”,申城金融開放加速落地

延伸閱讀:

上海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走在全國前列

6月7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和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解冬在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上海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最新成果。

孫輝表示,全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成效體現在四個方面:存量風險大幅下降,增量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新領域的風險得到有效化解,比如取締境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以及I-CO清理整頓工作已經完成,整頓“現金貸”業務等方面都取得了紮實的進展,各方面的金融秩序明顯好轉;補短板,陸續健全監管的規章制度,比如P2P網貸等主要領域的制度規則正在不斷地建立和規範中,又如探索建立了常態化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機制;監管體系和機制在不斷完善。

孫輝強調,上海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雖然比較繁重,但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包括在境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已經基本退出市場,14家ICO業務平臺的清理整頓已全部完成。他介紹道,下一步專項整治工作主要從兩方面推進:一方面,繼續降低存量風險,壓縮違規業務規模,把合法合規業務納入日常監管;另一方面,建立互聯網金融長效監管機制。

銀證保輪番“放大招”,申城金融開放加速落地

解冬介紹,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面,上海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首先,注重風險防範的制度建設。已經建立了金融綜合監管聯席會議,探索功能監管。

其次,建設類金融風險監測預警。通過健全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的協作機制,及時識別重大風險隱患,探索新型的金融業態監測分析平臺,目前在該平臺上已經可以監測近20萬家類金融企業。

另外,依法打擊違法違規的金融活動。統籌推進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包括各類交易場所的清理整頓和非法集資的專項整頓工作。目前,上海地方債務率在41%左右,遠低於全國水平。4月末銀行業不良率在0.54%,處於全國最優之列。跨境資金流動平穩有序,未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