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是什麼意思?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是什麼意思?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這句話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意思是“狗,不因為它善叫就認為是好狗;人,不因為他能說會道就是賢人。

延伸義開來就是以狗不因善叫為好狗喻指人不以善言為賢士,言外之意是看一個人是否賢能,不能以他是否能說會道為依據,誇誇其談的人不一定有才有德,看人關鍵要看他的行為,是否言行一致。

這句老古語就算到了現在仍然適用,人類的弱點之一就是喜歡喜歡聽恭維的話。即使莊子在幾千年以前就告誡了我們不要被其他人的“善言”所迷惑,但是仍然有這個本能。

有些人雖然沒能力,幹活怕累,喜歡投機取巧,想用奉承上司,運用蓮花舌來獲得財富和地位。但是很多有能力得人,不善言辭,默默做著手中的工作,所以沒人能注意得到。

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在評判他人的時候不能只看表面,不能看他們說的多,就感覺很厲害,光是紙上談兵終究還是辦不成大事。

現在現實中那些阿諛奉承的人雖然是花言巧語,但是卻讓人不屑一顧。相反,那些埋頭苦幹,踏踏實實的人,才是真正的德賢的良才。

所以說,表面功夫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精神世界,會叫的不一定是好狗,會說的不一定是能人。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是什麼意思?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是什麼意思?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