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雲南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欺凌頻發該如何杜絕

熱點背景:

近年來,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損害學生身心健康,造成社會不良影響。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經審查,批准逮捕1114人,不批准逮捕759人;受理移送審查起訴3697人,經審查,起訴2337人,不起訴650人。

命題預測: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青少年將視頻上傳網絡,經網絡發酵,引發社會熱議。事實上,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世界共性難題針對校園欺凌事件頻發,你怎麼看?

思路解析: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不斷升級,也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事實上,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世界共性難題,雖然已經引起各國足夠的重視,但目前依然無法根除,並有複雜化傾向。校園欺凌是一種力量的介入,當一些校內學生之間、各學校的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青年之間開始相互勾連,就會使矛盾雙方的力量存在差異,讓原本單純的同學關係蒙上相互攀附的陰影,這種校園欺凌行為應該引起我們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提出觀點)

在校園欺凌事件中,無論是施害方還是受害方,孩子們的性格都發生變化甚至是扭曲。學生本來應該在學校裡安心讀書、快樂成長,但當校園欺凌已經干擾、威脅到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時,這種安全感的轟然倒塌便會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甚至未來人生,如若學生長期處於被欺辱一方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和自我認知,導致性格抑鬱甚至輕生自殺,而處於施害方的孩子卻在長期施暴過程中愈發自我膨脹、盲目自信,導致性格跋扈、脾氣暴躁,甚至可能會引發犯罪。(論證觀點)

我認為,產生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校諱疾忌醫,一旦發生校園暴力,出於“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不願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公開,而是採取“息事寧人”的消極做法。第二,學生缺乏科學的心理教育,由於同伴交往等問題使內心積鬱的困惑或憤怒無法釋放時,在情感的衝動下,就可能通過暴力手段達到目的。第三,在影視作品、報紙書籍、電子遊戲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觸到暴力場面。此外,成人及社會中存在的暴力現象,讓孩子無意識地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方式。

學校本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如何清除暴力,還校園一方淨土,是學校教育、學校管理需要反思的,也是法律和制度需要做出保證的。首先,學校應加強管理,無論是暴力事件發生前的心理干預、安全教育或是事後的處理問責,都要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其次,完善相關法律,對那些實施不良行為造成較大社會危害、而又由於年齡問題不能追究責任的孩子,法律應當設計新的制度和教育矯正措施加以懲戒。但要徹底制止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僅僅指導似乎不夠,我們期待更加規範、系統的法律法規出臺,從根本上保證孩子能免受校園欺凌的侵害。最後,淨化社會環境,嚴格控制暴力文化對青少年的侵蝕,宣揚正確的同伴交往等社會正能量,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落實觀點)

2018雲南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欺凌頻發該如何杜絕

文/玉溪中公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