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回國,各地工資調查表,你的留學有意義嗎?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留學生人數已達54萬。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更多學生願意歸國就業——73%的留學人群計劃完成學業後歸國就業。不少留學人群願意在當地工作一段時間後回國就業,希望海外工作經驗對未來就業有幫助。

留學生回國,各地工資調查表,你的留學有意義嗎?

那麼問題來了,留學生回國後月薪多少才有安全感呢?曾經有一份《全國城市安全感工資標準》出現在江湖上,讓我們先來一窺究竟!

先來一窺究竟

上海9250元;深圳8780元;

北京8550元;杭州7880元;

廣州7750元;蘇州7320元;

廈門6600元;青島6260元;

南京5980元;成都5660元;

天津5350元;大連5000元;

濟南4950元。

有人說,“我覺得就現在的花費而言,月賺8000元絕對談不上小資,一個月工資能在北京買一平方米房子,你才算富有”。事實是,在北京能一個月工資買一平米房的工作,少見。

當然,還有更人在說,“抱歉,又給社會主義拖後腿了”“上海3000的已經哭暈在黃浦江邊”。(那接下來是要跳麼?)

也有人算了這麼一筆賬:一個男人要賺多少錢才能養好一個家?

假如在北京,一個30歲有了孩子的爸爸,工作到60歲,奮鬥30年:

一套裝修好的普通兩居室:315萬

有輛10萬的車子,10年一換,包含各種費用:66萬

養孩子和雙方父母(父母每月給500元),並且在都無大病的前提下:60+36萬=96萬

休閒娛樂、應酬,若是一年2萬:60萬

柴米油鹽、日常開銷,一月3000元:108萬

退休後如果每月2000元,無大病,若活到80歲:48萬

以上一共是693萬,如果平均到每個月:

一個爸爸的月薪需要有1.925萬。

1.925萬,這個數字已經非常保守。8550元的安全感,不夠。

留學生回國,各地工資調查表,你的留學有意義嗎?

曾聽羅振宇說到,現代社會幾乎已經解決疾病、飢餓、犯罪等重大社會問題,人們現在最關注的問題就是賺錢。

足夠的錢能讓你抵抗更大的風險,才有足夠的安全感。也就是說,你達到的財務自由度越高,安全感可能越強。如果一個工薪白領在北京,財務自由和安全感狀況會是什麼樣?

1。。沒有財務自由

參考月薪:<6000元

安全感等級:★

這個月換了手機,可能得多吃方便麵。想換 iphone,賣腎也沒用,因為還是錢不夠。

不想遇上地鐵高峰,就早早早早早起床,還要晚晚晚晚晚晚下班。

網上有一個《歡樂頌》的段子:一開始我們都是邱瑩瑩,慢慢變成了關雎爾,我們都希望像安迪一樣有能力,過上曲筱綃的生活,最後卻都成了樊勝美。作為職場新人,生活和工作哪兒哪兒都捉襟見肘。時不時因為各種壓力,還容易變成樊勝美。永遠關注打折商品,永遠嘗試大牌A貨,有時覺得生活也是打折來的。

風險抵禦,零。

2。。超市財務自由

參考月薪:8000元

安全感等級:★★

達到超市財務自由,意味著當你去逛超市,基本不用顧及貨架上的價籤。買水果的時候,可以不挑特價瓜;想吃牛排的時候,花2、300元買一塊回去煎,讓自己開心就好;巴黎水、VOSS,買來享受,發個朋友圈也是有逼格的事情。最新的熱門電影都要去看,文藝小情結一爆發,買幾百塊錢票去看個話劇、歌劇,也是有的。

雖然還是會坐地鐵,打車也不是什麼大事,月底看到行程清單上的總價心疼三秒。當沒事閒的時候,會想起“我以後不想做因為沒錢而不敢花錢的中年人”來勵志,其實你還是有可能成為那種沒用的中年人。

而且,病不起。

3。。商場財務自由

參考月薪:20000元

安全感等級:★★★

如果 iphone8 擺在面前,說換就換,毫無壓力。一雙1000的鞋,一件1800的外衣,喜歡就買。逛商場的時候沒有因為錢,去過多地妥協審美。知道城裡奢侈大牌的窩點都在什麼位置,知道哪裡、什麼時候有打折、便宜的新貨,畢竟買到不貴的好貨也是重要的生存技能。

有錢之外,還有點小閒,去巴黎喂鴿子,去巴塞羅那看鐘表展,別人還在國家大劇院看外國人演歌劇的時候,你已經在美國百老匯看最經典的版本,說走就走的旅行體體面面。或者就在衚衕裡瞎轉悠,也知道去哪個爵士樂最好聽的酒館。

最好也別生病,要是沒有生活的一地雞毛,還是挺好。

4。。車市財務自由

參考月薪:36000元

安全感等級:★★★★

不多說,看圖。

留學生回國,各地工資調查表,你的留學有意義嗎?

如果帶娃,請自降1-2級。

5。。房市財務自由

參考月薪:>50000元

安全感等級:★★★★★

從二環的老城區換到三環的 CBD,或者直接換去五環上的別墅區。下次,留下前一套,買新房。在沒有家裡老人幫助的前提下,一個北漂要在北京獨立買房,沒有年薪百萬,估計不容易。房子重要嗎?很重要,尤其是學區房。要知道北京史家衚衕附近的二手學區房,即使是12-18萬一平米,也永遠沒有房源。

還有一部分人,極有投資眼光。比如08年以前,就有同學的父母在就讀的大學附近買一兩套房,給孩子紮根北京。現在這些同學,估計已經在北京其他地區開始買第3、第4套房了。曾經有新聞報道,童話大王鄭淵潔為了儲存讀者來信,買了好幾套房來裝。前半生賺錢靠寫書,後半生賺錢,大概可以靠賣房。

所以,要麼高薪,要麼理財投資。

這才是我們的薪資

以下摘取自微博@辦公室吐槽君 :

1. 呵呵....男的留言還是如此傷心的話題,澳洲8年回國5年,座標南京月薪4000。

2. 泡菜國海歸,自己創業,月薪0。

3. 我沒畢業,說一下我媽公司的情況,二線副省會城,大多數海歸,什麼挪威荷蘭甚至英國,國內本科不咋地,入職幾年拿著7000。極少數,本科清華北大南開,說是麻省理工斯坦福,這些人30不到就數萬月薪。建築行業,所有本科的檔次差不多就能看到留洋歸來的待遇了。

4. 這個看個人能力吧,不要以為是個海歸就一定能拿多高的薪水,座標深圳,之前公司的一個同事,海歸碩士稅前5.5k。

5. 英國7年土木本碩,回國7年,二線城市自己找的工作,年薪50,房地產行業。(這個50,是原文之中的50,究竟後面有米有萬,咱也不清楚)

6. 魔都,美碩,學校排名錢50,稅前1萬,想知道那些說金融20k的到底進的是哪,跟我一塊兒畢業的小夥伴也沒這麼高啊。

7. 本科美國前5的商學院,17年本科畢業。畢業第一年香港做投資銀行,每月底薪7萬港幣(包括5萬5的底薪和每月1萬5的現金房補),外加入職籤合同就發的1萬美金sign-on-bonus。第一年加上年末的Bonus大概是20多萬港幣。一共差不多100萬港幣。

8. 我不是海歸,但是工作也是對外交接的,國內雙非本科,夏天剛畢業,二線城市,稅後大概6k,我覺得海歸4k有點低哎。

9. 日本碩士海歸,帝都國企,到手5k。

10. 美本日碩,拿了上海和香港的offer,上海稅前月薪20k,香港30k,都拒了,還是喜歡京東....

11. 朋友明天回國,一線稅後12k每月,碩士。

12. 南京,ee轉金融,本科985,現在教雙一流,美碩好歹算個綜合top前50,回國3年,月薪1萬多,不加年終獎....別bb回國,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

13. 十八線,英碩,工作一年半,稅前8k,另外想說工資不能限於月薪,畢竟單位不同薪資結構不同,有些單位的年終獎非常誘人,而我....

14. 我覺得是這樣的,有的人喜歡穩定,公司好一點工資少一點,有的人喜歡闖蕩,所以可能工作說上去挺不穩定,但是掙錢多,所以我覺得還是沒什麼可比性吧,發揮所長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好,不要太介意這些,比來比去還是自己舒坦一點。(來自一個海歸閒魚的說法)

15. 看到你們的回覆,還蠻慶幸自己沒回內地留在香港。做市場調查加諮詢,年薪32.5萬,月薪兩萬多醬紫,月租6000,剩下的錢花一花存一存,感覺自己生後還算挺幸福的。

16. 澳洲,帝都,6月回的國,教育行業,7k,本來學的金融,之前也做的金融,回國厭了金融想圖個工作好心情就轉了行,然而...

17. 南京,碩士留學回來,大學老師稅前7k多一點。

18. 大連,海歸碩,第一份工作起薪稅前8.4k。

19. 英國碩士,畢業工作3年,工程單位,月薪2.5萬,年底績效好的話,一年40萬+。

20. 加拿大6年,座標上海,剛回國,收到offer,稅前11k,加提成。

21. 帝都,前十大券商,稅前5k。

22. 美碩,成都,食品,5k,上海最好的外企也不過10k。這個專業不行,早日脫離這個行業吧。

23. 泡菜國,電影專業,已經乖乖回家考公,工資不提也罷。

24. 海歸碩士也要看本科學校的,but這不代表你本科學校很差,還沒出國工資高的不行。沒去工作之前offer是二線城市,年薪20萬,海歸碩士。

25. 我想說一下我弟弟,不務正業到25歲。初中學歷,最後自己想去學程序,唸了一年的書。現在帝都,稅後1.5萬。不論什麼學歷,對口才會好點吧。

26. 感覺回國真的是浪費出國吃過的苦了,美帝畢業保底6萬年薪,回國每個月6000算是厲害了,國內不尊重人才不尊重知識,這是限制發展的一大原因。

27. 忘記說了,我媽媽好朋友的孩子,本科復旦,研究生博士劍橋,讀的還是環境工程。回上海後,近了外企,入職38k每月,一年多後50k每月。海歸也和海歸不一樣的,優秀的人咋都掙得多,不優秀的出國了也沒用。

28. 我的學長,計算機視覺,魔都,月薪30k。

29. 土澳5年商科master,回國廣州某商業地產開發國企,13薪到手月均6.5k左右,算上補貼10k出頭。這個月跳槽去了某個外資乙方,佣金部分不確定能有多少,但底薪稅前7k。

30. 我對象,南京中山大學大專畢業,去俄羅斯進修兩個月,學美術。自己開工作室,一個月三四萬,在國企工資不會太高。自己創業還不錯,成本也不高。

31. 日本說是海歸,二線城市,剛畢業,央企5k。之前在日本金融街拿到的offer至少每年20k,不知回國是對是錯ing。(原文就是20k,不知道是不是少打了一個0,還是說每月20k)

32. 廣州,高中初中香港國際學校美高那種,大學美國本科top50,月薪一萬一。

33. 有時候想想真不知道怎麼說,美國中餐館打工一週雙休都有3500刀,也就是人民幣2萬多。

34. 上海,去年英碩傳媒剛回國第一份工作,6.5k。次年9月第二份工作,10k,入不敷出。

35. 英國一年碩士,今年回國,上海20k。

36. 港碩,畢業第一份工作在港,15k稅前,屬於平均偏低的水平。三年後回國,年薪超過香港,金融業。

37. 三線城市,說是畢業,6年澳洲7年國內,事業單位4k,這是我老公。我二本不知名學校,工作十幾年,工資比他高几百。

38. 人大本科,英國留學回來,北京稅後1萬加各種福利。

39. 英國兩年電氣,回國第三個月工資拿到手的工資5000,住房和吃飯公司包了,平時福利也多。哎,感覺學電就是求穩,一輩子賺不了什麼錢。

40. 去年畢業,專業management,現在深圳做人事,試用期稅後5k。

41. 澳洲留學3年,現座標珠海,月薪1萬2。

42. 日本回歸,剛工作一個月,杭州底薪4k,績效,我現在還沒有。

43. 回過一年,座標重慶,稅前底薪4500,技校2000,提成無上限。現在工作四個月,重慶的高薪工作真的不好找,和一線城市差距太大了。

44. 其實很多不一定看月薪,我一朋友國內南開本科,畢業去英國讀研回的深圳。在證券工作一年後月薪稅後一萬吧,但是做項目的年底分紅50多萬。我現在土澳工作本以為自己薪資也不低了,一對比瑟瑟發抖,想回國工作了。

45. 國本英國碩士,回國在四大的二線所趴著,當時起薪7000k多,每年漲30%,就這樣吧。(原文就是7000k,咱也不知道是不是700萬啊)

46. 本科國內211,碩士傳媒top3,回過一年帝都8k-10k。

47. 通信,研究生畢業6年,座標廣州,工資月薪稅後7k+。我發現周圍的小夥伴只要不從事通信行業的,賺的都很多,要麼看機遇,要麼看家庭背景。

48. 看行業吧,金融的話,土澳留學,上海入職一年12k。

49. 看到有人問法律英碩一年,今年回國稅前20k。

50. 還沒回去,回去的同學在ny工作3年的,base60,獎金據說翻一番。

51. 英國碩士,三線城市重點高中,5000不到一個月,公積金才420一個月。

52. 嗯....我搭檔日本留學6年回來,現在一個月2000,我就想看看有沒有更低的。

53. 美本碩,在美國留學9年,回國第一年3線城市,常州金壇區,14k/月。

54. 傳媒在這呢,本科211,留學腐國,現就職於東部沿海2線城市某報社,從工作第一年到工作第四年都是5k。讀傳媒除非北上廣深且真的有能力不是混日子,否則全是白搭。

55. 學marketing的,cranfield,英碩英本,回國在帝都被說成非正規大學。現在在央企做運營,每個月到手6000多,每個月交通補助1500,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補助。

56. 成都,IT外企,加拿大畢業兩年回的,IT月薪1.2萬。

57. 朋友本科在烏克蘭,研究生在法國,現在北京月入約1萬,後來公司挖他2萬不知道去沒去,工作室留學方面的。

58. 日本英碩,學校世界top20左右,三線城市幹黨建宣傳工作,月薪3000,還被爸媽逼婚,千萬不能聽爹媽的回來,並且進他們讓你去的單位。

59. 同學手下剛剛招了個英碩,他是新媒體公司的設計總監,emmm,分配的任務,晚上給他打電話說不會,同學只要自己加夜班。一般吐槽,查了一下學校,並不是野雞大學還是對口強勢專業!?

60. 馬來西亞不野雞的大學,回魔都3年,諮詢業稅前一萬多。

61. 帝都英碩,試用期稅後7k,每月發1000的餐卡。

62. 英國4年回國一年,目前在菊廠,稅後工資14k。

63. 德國機械碩士,拼死拼活讀出來,回國考了公務員。

64. 室友:AI985本科,澳洲博士,英國博士後,即將回國,年薪90萬,稅後60+,膜拜大神。

65. 工作即將一年整,英國本科學的是會計金融,帝都做外企財物分析,剛入職月薪稅前5.5k。工作半年後加薪到7k,亂七八糟加起來一共估計10萬....就真的很普通了。

66. 澳洲二流大學明年畢業,目前自己公司已註冊,打一開始自己年收入20萬打底。今年50萬左右,覺得還行。很多人不適合出國,出國對他們來說只是把內容轉換成英文罷了。

67. 西班牙Universidad Complutense的Negocio International 專業研究生,回國4年。然而工作與專業沒有半毛錢關係,稅前10k左右。

68. 寧波,it理學碩,回國一年it諮詢,7.4k稅前,被家裡逼著國考事業編制考。

69. 土澳碩士,現在某省會,銀行,月2萬。

70. 法碩生物狗,藥企稅前7.6k。

71. 我本科畢業的時候,7.5萬刀的稅前年薪,加提成和獎金,稅後9萬刀。現在要回國的話,年薪沒有70萬以上是不考慮的。

72. 5年前985本科畢業時年薪稅後30萬,鄭州,現在悉尼大學讀博士畢業年薪20萬。

73. 11年底澳洲碩士畢業,本科在國內上的,剛工作1700,15年7000,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15年移民了,但真心覺得中國是一個機會很大的國家,只要你有能力,什麼專業都可以做得很好,行行出狀元。

74. 2016年回國,7月參加工作,座標北京,底薪1萬1,提成每個月不等,月收入1萬5-3萬。

75. 呆過的公司的新入職小姐姐,美本文理學院,北京稅前3萬5。

76. 朋友英國碩士學材料的,回國去特斯拉管培了,一年不到一點點,稅前保底八九千,最高加班獎金有2萬。

77. 澳洲碩士,一線城市,第一年工作,企業財務,到手7000+。朋友香港碩士,marketing,到手8000+。

78. 身邊有兩個朋友回國工作了,都是commerce/finance這類的,說出來個po主參考一下。在這邊讀了本碩的回去月薪似乎1萬左右,座標魔都。如果只是讀了碩士的話,剛回去是5k,座標杭州,現在不太清楚了。

79. 座標楓葉國,本科畢業3年,年薪50萬,看評論真的快斷了我明年回國的念頭。

80. 美國4年回國1年,座標瀋陽。我回來之後找了小半年才找到一個7.6k的。哎,別說瀋陽了,整個東北三省的工作都不咋地,再加上好多企業老舊的管理和經營方式,造成了嚴重的人才外流。有沒有小夥伴補充一下的?‍

其實,歸國還是留海外這個問題, 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個在留學路上的學子, 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 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答案。

所以,不論未來做任何決定, 現在堅實的基礎都是要速速打起來!

留學生回國,各地工資調查表,你的留學有意義嗎?

回國就業搶佔先機

看好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勢頭的海外學子,也在此時越來越多地選擇歸國就業。在今年的秋招中,匯入就業大軍的歸國留學生已開啟了他們的求職之旅。

1.求學階段就需培養各種能力

看好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勢頭的海外學子,也在此時越來越多地選擇歸國就業。在今年的秋招中,匯入就業大軍的歸國留學生已開啟了他們的求職之旅。據教育部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中有近八成選擇回國就業;2017年國內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也將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歸國留學生早已不是新鮮事物,“物以稀為貴”的供需格局也逐漸消失。因此,打算回國就業的學子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以應對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

而學子在招聘時“拔得頭籌”,意味著須儘早做準備,這個“早”,甚至可以從求學階段開始時算起。在求職之前的留學時光裡,學子應該利用在海外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習和生活的優勢,多與當地人交流,提升自己的外語口語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提升溝通技巧。有條件的話,也可以通過旅遊,接觸更多的外國風土人情,開闊自己的眼界。

金瑩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新能源與環境經濟學碩士。留學期間,她在課堂上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參與每一次小組討論,通過交流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水平。課餘時間,金瑩還參加了許多學校活動,接觸到了更多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開闊了自己的眼界。金瑩認為,求學期間本就該努力,不僅要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積攢生活經驗,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這些獨特的人生體驗,都將成為未來求職或生活中的寶貴財富。

2.回國之前搶佔先機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信息流通與回傳的速度越來越快,留學生在海外也可以輕鬆地獲得國內的求職信息,不必等回國後才倉促求職。

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陳一諾即是一例。她雖然遠在英國,但通過社交軟件,看到自己本科的同學紛紛步入職場,在國內讀研的同學也手握三四份簡歷,不禁產生了危機感。在身邊的留學生同學還在關注去哪兒遊玩的時候,陳一諾便開始做回國就業的準備了。

和陳一諾一樣,在美國讀書的李童(化名)也早早把目光投向國內招聘市場。雖身在美國,但李童早就開始登陸求職網站查看、篩選招聘信息。在完成學校課程後,她便回國有目的地投發簡歷。比起其他尚未看清形勢的留學生,李童多了果敢,少了猶豫,儘早做好了準備。如今已經收穫理想工作的她躍躍欲試,憧憬著即將到來的職場生活。

3.求職過程戒驕戒躁

據智聯招聘與前程無憂、應屆生求職網聯合發佈的《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國內僱主認為海歸面臨求職壓力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自我定位過高(75.9%)和對薪資待遇要求過高(54.5%)。心理期待與實際能力之間的落差容易造成心態失衡。留學生應沉下心,準確認知自身實力,既不應因留學經歷沾沾自喜,自覺高人一等,也不應因幾次面試不理想便對自己的專業水平失去信心。

在準備今年的秋招時,金瑩正在一家證券公司實習。面對激烈的求職競爭,金瑩顯得沉著冷靜。她坦言,若自己沒有在秋招中籤下正式合同,她還會參加明年的春招,並不畏懼求職中可能遭遇的失敗。

“世界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兒”。金瑩回憶自己加入“秋招大軍”近一個月的經歷時說:“面對面試中的打擊,我也失落過,但現在我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我要把目前的實習工作做好,累積更多的工作經驗,在求職過程中不驕不躁,積極、認真地參與每一場面試。我相信自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與靠譜的人同行,你會更優秀,

看靠譜的內容,你會更有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