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郭興福教學法”練兵比武

本文講述者上世紀60代初曾在陸軍第12軍34師偵察連二班服役。當時,我軍正在推廣“郭興福教學法”,偵察二班也積極參與其中。下面,就將偵察二班在這次練兵比武中的一些故事,講給大家聽。

1961年,擔任第12軍34師100團2連副連長的郭興福,因為在軍事訓練中創造出一套適合戰時需要,戰術靈活、戰士易學肯練的訓練方法,得到正下連蹲點的時任第12軍軍長李德生的肯定。1962年3月,南京軍區司令部、政治部聯合發出《關於認真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通知》,並指派郭興福到部隊作教學表演。隨後,南京軍區練兵比武熱火朝天地展開了。

34師出了郭興福,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理當先行,師團所屬部隊掀起實戰練兵浪潮。34師偵察連將我們二班作為訓練的“先行班”,以探索訓練新方法。

擒拿格鬥是偵察兵的基本功,也是制敵捕俘的主要手段。我們在訓練中,將擒拿格鬥的基本動作組合成一套拳術,看上去很像武術,稱為“捕俘拳”。每次開練,我們都要打上幾套熱身,便於記住和熟練各項格鬥動作。為練精拳術,我們雙手握磚,蹲馬步練衝拳,一練就是上百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擒拿格鬥技戰術在反覆演練中不斷成熟。後來,第12軍偵察處顧旭生處長認為,我們的訓練方法值得好好總結,並在全軍所屬偵察分隊的訓練中推廣運用。

1963年春,排長趙國慶率領我們來到第12軍軍部駐訓,住在軍部招待所二樓。我們決定藉助居住在二樓的條件開展訓練。於是,全班同志出入招待所不走樓梯,而是攀牆走壁,為此差點鬧出誤會。此事反映到李德生軍長那裡,李軍長專門表揚了我們,認為應該這樣訓練,並同意我們利用軍部辦公大樓訓練登高攀爬。這項訓練必須發揮團隊作用。一人雙手抓緊竹竿前部,其他戰士握住竹竿後部,齊心協力向前推送竹竿。前者則腳蹬牆壁,藉助竹竿推力奮勇登上高處。允許我們在軍部辦公樓進行攀爬訓練,可見軍首長對我們訓練的重視程度。

1963年9月1日下午,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親切接見了我們。許司令和藹可親,我們漸漸放鬆下來,精神抖擻地彙報表演了捕俘技術動作。表演完畢,許司令首先指出我們的捕俘動作實用性強,接著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習武的經歷,還手把手傳授習武方法,如手指炒黃豆、拳打千層紙等。

1963年12月,解放軍總參軍訓部在鎮江小依莊召開“郭興福教學法”現場表演會。南京軍區派出8個訓練先進分隊在現場會上進行彙報表演,我們代表偵察分隊表演擒拿格鬥動作。隨著隊列散開,我們先是一套捕俘拳,動作整齊,銜接自然,龍騰虎躍,一氣呵成。接著,我們又演練擒拿格鬥技術。兩人一對,功防相峙,攻者擊打兇狠,直指要害,防者擋抓迅猛,滴水不漏。觀摩席不斷傳來熱烈掌聲。鑑於我們出色完成演訓任務,南京軍區授予我們二班集體二等功。

現場會期間,葉劍英元帥自始至終觀看了“郭興福教學法”彙報表演。回北京後,葉劍英元帥專門書面報告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建議在全軍推廣“郭興福教學法”,大力促進部隊訓練。毛主席仔細審閱報告,批示同意在全軍推廣“郭興福教學法”。

1964年1月,中央軍委轉發了這個報告。隨之全軍掀起了一個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群眾性“大練兵”熱潮。根據各大軍區的建議,總參謀長羅瑞卿要求組織全軍開展“大比武”,來檢驗部隊“大練兵”的效果。1964年8月,全軍偵察分隊在丹東舉行“大比武”,南京軍區派出我們參加競技比武。最終,我們表演的擒拿格鬥動作,榮獲一等獎。

亲历“郭兴福教学法”练兵比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