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NBA西部決賽今日終於落下帷幕!在一場慘烈的搶七大戰當中,金州勇士客場戰勝休斯頓火箭,連續四年闖進總決賽。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之所以說慘烈,是因為在如此高強度的比賽之下,雙方都打得不太像原來的隊伍,過程甚至有點醜陋。例如,在火箭出色的防守下,金州勇士的失誤高達16次;勇士全場共丟了17個後場籃板,讓塔克一人就搶了8個;另外勇士全隊罰球14投只有7中,就連克萊-湯普森這樣的罰球高手竟然也出現兩罰零中。不過,火箭隊有些數據更加慘不忍睹。最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在比賽過程中竟出現了27次連續的三分投籃不中!全隊最後的三分是44投7中,足足投丟了37個!而勇士頭牌庫裡三分球15投7中,僅一人的三分表現就完勝對手全隊。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如果翻看火箭球員的三分數據,更加令人不忍直視。其中哈登13投2中,戈登12投2中,塔克5投2中,傑拉德-格林4投1中。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最慘的還是阿里扎,9投0中,全場12投全失得分掛零……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為什麼火箭隊賴以生存的三分法寶,到了賽季最最關鍵的一場比賽卻不靈了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 6人輪換導致體能消耗太大

雖然今日德安東尼啟用了8人輪換,但安德森只出場8分鐘,約翰遜出場5分鐘,實際上還是正選+傑拉德-格林6人輪換。這對於球員的體力和意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但要注意到一點,其實勇士在損失伊戈達拉之後,人員輪換也出了大問題。今日加上湯普森早早就出現三犯,所以四巨頭其餘三人出場時間均達到44分鐘!科爾教練也不敢隨便把杜庫和追夢換下場,都是準備好上場肉搏的!為啥感覺火箭球員打得更辛苦?這是因為進入季後賽以來,尤其是這輪系列賽,德安東尼一直迷信7人輪換,而系列賽最後的5場,都是隔一天打一場,幾乎每場都要拼體力拼意志,火箭球員並非個個都是勒布朗-詹姆斯,哪來那麼多能量?

二 在保羅傷退的情況下 德安東尼“魔球理論”弊端明顯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籃底得分+三分遠射”是德安東尼“魔球理論”的精髓,他甚至在很多場合講過,允許全隊投50個三分,今日已經很接近了,投了44個,結果把自己給投死了。我們回顧勇士的成功之路就能明白,三分球就是跟段譽的六脈神劍一樣,時靈時不靈的。有時候手感不佳又打不進內線,就需要中距離來救場。保羅的中距離,就是完美彌補“魔球理論”弊端的重要法寶,但保羅傷退,這個問題又暴露了。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我們看看火箭的四名重要射手:戈登、阿里扎、塔克和格林,除了戈登有較強的突破能力,可以扛著炸藥包往勇士內線衝,其餘三人能力有限,所以進攻端的工作就簡化成接球就投。但在三分手感不佳的情況下,一直無球在手就等於手感一直沒有變過,結果越投越鐵、越鐵越投。為什麼庫裡打一陣無球又要打一陣有球?為什麼克萊三分不準的時候,要嘗試空切上籃和中距離,甚至冒著被蓋帽的危險突破卡佩拉?都是為了通過不同的得分方式找手感。但火箭的球權,過於集中在哈登手上,哈登打得好大家都好,哈登打得不好全隊受拖累。

三 裁判的幾個判罰影響了全隊的心態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羅記並不是要質疑或者指責裁判對哈登幾次外線找犯規的判罰。客觀來說,有兩三球確實值得商榷,尤其是“哈登法則”的尺度到底去到哪裡,只要裁判更加清楚。但運動員必須注意一點,每場比賽都會有每場比賽的尺度,但同一場比賽的尺度不會變來變去!通常在比賽開局階段,球員和教練就要摸清這個尺度從而更好地去比賽。當一個動作得不到裁判的哨子,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頻繁使用然後找裁判要哨子;同理,當一個動作裁判明確吹罰犯規,你也不能老用這個動作挑戰裁判。克萊-湯普森開場的三個犯規就是這麼來的,但他後來改善了,最後也沒有影響比賽。

火箭全隊三分表現竟不如庫裡一人 德安東尼的魔球理論有毒?

但哈登呢?老是想在三分線外找犯規,老是想要哨子,不是專注於自己的投籃,而是專注於騙犯規。老實說,如果這是一場常規賽,你可以隨便玩,但這是季後賽,拜託……球迷看多了,不會覺得你哈登聰明,而是覺得你對自己的進攻失去信心。“哈登法則”本來就是對哈登的警醒,不知道哈登幾時才能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