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日子”的大學生,你頹廢的理由好搞笑

記得剛上大學時,大學輔導員在開學第一課上說了一句話:“現在大家在同一個水平,四年之後,一些人可以當另一些人的老師”,其實他說得還比較委婉。應該說,剛進大學時,同學之間本沒有區別,然而在離開校園時,有人蛻變成了“精品”,有人卻墮落了。對一些大學來說,高校是一個肆意揮霍青春的地方。


“混日子”的大學生,你頹廢的理由好搞笑

在大學課堂上,我們看到部分大學生或睡覺或低頭玩手機,有的還坐在後排邊吃零食邊聊天。平時在學習上毫不用心,一到考試的時候,就“逼著”老師要考試範圍,然後忙活著如何通過考試。參加高考時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到了大學卻變得如此頹廢,是什麼造就的?

過度的自由讓他們忘卻了初心

在高中時用力過猛,到了大學,這種無拘無束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們懶下來,以前沒玩夠的遊戲、沒睡夠的覺,要統統補回來。於是在宿舍裡、課堂上,就會出現種種與學習無關的怪象。一些大學生形容自己的大學生活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他們說自己在進入大學之前是礦石,經過大學四年的“提煉”,畢業後終於成為了礦渣。大學生不專注學業,造成社會上不少人對大學生頗有微辭,他們認為大學生“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沒多高水準,卻想要很好的工資待遇;吃不了苦,還經受不住挫折。

“混日子”的大學生,你頹廢的理由好搞笑

社會和高校裡的種種現實讓一些大學生失去學習動力

高校裡,一些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上不用心,不花時間鑽研,甚至把教學看成影響自己掙錢的累贅,還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家臣”,呼來喚去;有的教師勉為其難的走上講臺,也就是讀讀PPT,一節課上下來,學生聽得雲裡霧裡,哈欠連天。有學生形容這樣的課堂是“聽課荒廢的時間不如用來玩手機”。從社會層面看,寒門學子就算學業成績非常優秀,也難敵有個好爹的“混子”。一些不務正業的人正因為父母有很好的社會資源,無需在學業方面做多少投入,也能獲得各種“回報”,而一些沒有社會資源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在就業等各個方面都面臨諸多困難。

“混日子”的大學生,你頹廢的理由好搞笑

話雖如此,但部分大學生以此為藉口,為自己“混日子”正名,確實搞笑了。他們不去掌握應有的技能,失去了就業競爭力,有的大學生修完計算機課程,連用EXCEL做個數據表都成問題。沒有實力的他們自然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艱難的生活讓他們埋怨學校沒有教有用的東西,同時埋怨社會對待年輕人太過殘酷。

事實上,很多大學生非常瞭解自己的生活狀態,也很清楚這樣玩樂絕不是好事,但又不願做出改變,即使做出了一些改變,也沒有毅力堅持。一是大學裡能玩的東西實在太多,誘惑力太大,大學生實在扛不住;二是大學課程不掛科就好,不需要在書本上花太多時間;三是部分大學生潛意識裡覺得大學四年不好好瘋一下,對不起自己的青春。

“混日子”的大學生,你頹廢的理由好搞笑

幸好,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如此。我們在圖書館、自習室裡,能看到很多專注學業的大學生,他們正在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是大學校園裡的正能量。

近日,媒體報道河海大學一名大四學生2017年全年在圖書館待了接近一千五百個小時,平均每天四五個小時,如果算在上課和完成課程任務的時間,他幾乎完全撲在學習上。今年大四的他剛剛結束跨專業考研,成功被東南大學錄取。另外,他不是孤軍奮戰,會經常和女朋友一起到圖書館看書。兩個有共同愛好和遠大理想的人彼此相伴,很是美滿。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種勵志事例:學霸宿舍六姐妹全部考上研究生;某三本學生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考取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某高校一大學生認真學習,四年時間拿下幾乎所有獎學金,並被保送研究生;某高校“全考上研究生”的宿舍有七個……

沒有能力改變社會,也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抱怨上,這隻會增添自己的煩惱。要想在如此困難的社會環境中突圍而出,就必須讓自己更具實力,所以,一定要努力,不負好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