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鈦媒體注:75億美元收購案,再次標誌了微軟這家老牌公司的“大轉折”。今天的微軟,已成為對開源服務支持擁抱力度最大的商業公司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微軟曾經是開源文化的“死敵”。鈦媒體「妙史」欄目(下載鈦媒體App訂閱)全文回顧了微軟和開源文化的十幾年愛恨恩怨。全文5000字,值得你耐心讀完:

斥資75億美元,微軟在6月正式收購了 GitHub。

在此之前,這個全世界最流行的代碼託管平臺——說“開源代碼共享平臺”更易理解——已經累計募集了約 3.5 億美元的投資,估值在 2015 年超過了 20 億美元。75 億美元,可以說是這個技術世界給予“開源”平臺新定價。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我們還注意到,這是任期已經四年的微軟新 CEO 手上僅次於 LinkedIn 的第二大收購案。

懂的人知道,如今的微軟已經和十年前的微軟“判若兩人”。

時光倒退十年,彼時的微軟是開源文化的“死敵”,同整個開源陣營之間相互頡頏,彼此將對方視作眼中刺;而如今,針對 GitHub 收購,微軟公司 CEO 薩迪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激動的表示:

我們現在在開源上已經 all in 了。

你可以不知道 GitHub,但你不可以不知道開源文化。

截止2018年6月,GitHub 平臺上聚集了約2800萬開發者,代碼庫則高達8500萬——這一切的起點發生在不到十年前,2007年10月,克里斯·萬斯克拉斯(Chris Wanstrath)和湯姆·普雷斯頓·沃納(Tom Preston-Werner)共同創建了這個社區。

微軟對 GitHub 的收購,或許不在於 75 億美金的高額交易,而在於: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今天的微軟已然成為對開源服務支持擁抱力度最大的商業公司之一。

死敵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直到七〇年代,操作系統才與硬件分離成為獨立的產品。

1971年,AT&T 開發出了了第一款流行起來具有互操作性的操作系統 Unix,但是到了七〇年代末,微電腦的專屬操作系統才正式問世。在80年代早期,微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被兩大勢力壟斷,一方是以蘋果、Commodore 和雅達利為代表的硬件製造商,而另一方則彙集在 PC 硬件標準的大纛之下。

開放的硬件標準就意味著再也沒有單一的硬件廠商能夠控制操作系統軟件,很快,微軟的 MS-DOS 及 Windows 操作系統成了 PC 硬件上的標準操作系統。

到了90年代末期,包括 Linux 和 BSD 等在內能夠應用在 PC 上的 Unix 系統不斷湧現,在廉價電腦和互聯網服務市場上獲得了不少用戶的關注和興趣,而到了21世紀初,在桌面市場上,Windows 系統開始遭遇到了蘋果 OS X 系統的挑戰,在服務器市場上,微軟又面臨著開發成熟且免費的 Linux 和 GNU 系統的侵蝕。

然而,無論 OS X 或 Linux 的聲勢如何迅猛,它們都沒有能撼動根基雄厚的微軟,在本世紀初期,Windows 系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了聳人聽聞的95%到98%,而 OS X 的份額僅僅在1%到3%之間,至於 Linux 與 GNU 則只有可憐的不到0.4%。即使到現在,根據各種統計口徑的不同,Windows 在桌面操作系統市場份上的額依然維持在至少八成以上。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比爾·蓋茨在1990年手持 Windows 3.0

為了進一步提高操作系統的易用性,微軟又在其中捆綁了 Office 套件、互聯網瀏覽器及多媒體應用,基於這一系列的操作系統服務及生態搭建,微軟在其消費者群體中建立起了強大的廠商鎖定(Vendor Lock-in)效應,使得用戶難以擺脫對其產品服務的依賴。

因為十分注重代碼安全和隱私,部分大客戶或政府部門對 Windows 系統會懷有疑慮,微軟則推出了共享原始代碼(Shared Source Initiative)計劃,有條件地向上述用戶開發代碼。

與一般開源不同的是,微軟不允許使用這些代碼的用戶改動或將這些代碼用於自己的產品中。

這一系列捆綁讓微軟遭遇了包括美國、歐洲等司法機構的壟斷調查及訴訟,但它最後都化險為夷,並藉助市場自由競爭的天然便利環境和輿論繼續不斷鞏固自己在市場上的領先優勢和地位。為此,微軟還以 GPL 會威脅軟件生態系統為說辭遊說政府及公共資金支持的研究抵制 GNU GPL。

1998年,標有“微軟機密”的被稱為萬聖節文件(Halloween documents)的11份內部備忘錄被曝光,文件建議利用在微軟內部被認可的市場營銷 FUD(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恐懼、不確定及懷疑)原則對付開源軟件。

微軟內部認為,開源軟件對協議標準的應用是其能夠進入服務器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通過拓展舊協議和開發新協議、降低協議及應用的易用性可以有效阻止開源軟件。

儘管對其抱著敵視的態度,但是微軟不得不承認,開源軟件是長期可信的,FUD 策略並無法用來詆譭它。微軟的調研也證實,開源軟件能夠獲得增加商業回報。微軟認為開源軟件尤其是 Linux 操作系統視作對自己在產業內地位的主要威脅,儘管在公開場合總是對開源軟件嗤之以鼻,但在私下,微軟卻認為它是一個棘手的勁敵。

和 Windows 系統相比,讓微軟如臨大敵的 Linux 格外年輕。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Red Hat 是著名的開源軟件公司,這家成立於1993年的公司在2017財年的營收高達29億美元,Red Hat 最重要的營收來源是用戶訂閱服務,通過支持、培訓及一體化服務來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使用公司的開源軟件產品,訂閱服務收入在公司總收入中的比重高達88%。

自90年代到21世紀初,微軟同整個開源陣營之間相互頡頏,彼此將對方視作眼中刺。

在2001年,時任 Red Hat 公司 CTO 的邁克·蒂曼(Michael Tiemann)批評微軟操縱市場上用戶選擇軟件的權利。他表示“真開放比看似開放更好,真信任比看似信任更好”。

這番話並非無的放矢,就在這之前不到一個月,2000年才開始擔任公司 CEO 的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還對 GNU GPL 大加責難,聲稱“Linux 就是個把它碰到的一切都變成專利的癌症”。

在這一年,納德拉已經成為了微軟雲端和企業事務群的執行副總裁。

此時,克里斯·萬斯克拉斯還在高中廝混。

年輕人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在2005年,扎克伯格選擇從哈佛大學退學。

同年,克里斯從辛辛那提大學英語專業輟學。

在校期間,兩個男孩子總是日以繼夜地在宿舍裡寫程序。在選修了一兩門編程課後,克里斯甚至動起了主修計算機科學的念頭,他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編程裡,最終發現他完全可以以此為生。

和大多數人一樣,克里斯小時候也很喜歡電子遊戲,甚至憧憬自己去做遊戲,直到知道了需要多少數學專業技能之後,他才放棄了這一願望。上高中的時候,他則深深欽佩著那些建立網站去組織網上對戰的遊戲玩家。在退學時,父母沒有任何失望,克里斯也沒有對失敗的擔憂,他唯一擔心的是去舊金山在 CNET 工作得不順利,那樣他就只好會去和母親住一起了。

工作是如此繁忙,克里斯要付出全部的投入不能有絲毫懈怠,為此他甚至不得不註銷了自己的《魔獸世界》帳號。在2007年,他和普雷斯頓結識,兩個人合作開發一個業餘項目用來解決線上協作難題,他們此前經常混基於 Ruby on Rails 社區。

這個項目最開始是為了改進版本控制系統 Git,儘管用戶可以在上面在線合作,但是這個工具用起來實在太糟糕了。同時,兩人又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最終,他們打造出了一個能夠提供優秀用戶體驗的協作工具。

在2008年,GitHub 終於問世了。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GitHub 著名的吉祥物章魚貓

iStockphoto 上的著名設計師西蒙·奧克斯利(Simon Oxley)為 Twitter 設計了經典的小鳥和機器人形象,GitHub 之後也找到了他併購買了其設計的章魚貓造型,在將其命名為 Octopuss 後,GitHub 又找來插畫師設計了章魚貓的衍生造型。

其後,眾多 Octopuss 變種造型的流行讓它成為了史上最知名的公司吉祥物之一。

在搬進辦公室之前,GitHub 的員工只能通過私密聊天服務 Campfire 來溝通,後來,GitHub 的一百五十多名員工擁有了一個大約1.4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環境。在 GitHub 裡,並沒有一個正式的產品經理。

到了2008年3月,GitHub 已經擁有了2000名用戶,將近一年之後,這個社區裡已經有了超過46000個公開的代碼庫,其中1/7以上至少 fork 過一次。到了2010年7月,GitHub 上的代碼庫達到了100萬。而在2011年前5個月裡,GitHub 超過 Sourceforge、Google Code——當然還有微軟的 Codeplex——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代碼託管平臺。在2013年初,GitHub 宣佈其用戶超過了300萬,而在不到十二個月時間裡,其託管代碼就從五百多萬增加到了一千萬。

然而,到了2014年,這家公司卻陷入了麻煩。

朱莉·安·霍瓦斯(Julie Ann Horvath)在2012年加入了 GitHub,當時是團隊裡唯一的女性員工,在離開公司後,她聲稱遭到普雷斯頓和他妻子特蕾莎的不公平對待。儘管起初 GitHub 官方否認了這名工程師的指控,但是經過內部調查後,他們尷尬地發現霍瓦斯的指控都是確鑿無疑的。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更早之前,一名叫梅麗莎·薩瓦麗妮(Melissa Severini)的公司創始成員就因為和特蕾莎之前的分歧不得不在簽署了一份非貶低協議(non-disparagement agreement)後離職。到了2017,對 GitHub 內部性別區別對待的企業文化的指責再次出現,一名女性員工表示自己並沒有感覺到公司真正在意解決這些工作中的騷擾。

最終,普雷斯頓不得不從 GitHub 辭職。

公司內部風波不斷,外部也面臨著挫折。2014年12月初,GitHub 因為拒絕撤下用戶的自殺指導手冊被俄羅斯政府列入黑名單,但是僅僅過了一天,俄官方就解除了對 GitHub 的封禁。到了月底,因為用戶發佈的支持 ISIS 內容,GitHub 和其他31家網站被印度政府封禁,十天之後,GitHub 才被印度方面解禁。

儘管如此,GitHub 還是在2015年成功獲得了2.5億美元的 B 輪風險投資,此時,該平臺上的用戶超過七成都在美國之外。

直到成立後四年,GitHub 才在2012年從安德森·霍姆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獲得了第一筆投資,一開始,克里斯和普雷斯頓早期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融資的問題,他們反而為自己設置了一個收入隨營收增加而遞增的日程表,同時,他們也盡力保持較慢的支出和招聘節奏。事實上,普雷斯頓自己是學數學的,他和克里斯對風險投資幾乎一無所知。

最後,他們終於醒悟過來,不再將 GitHub 當做一個生活方式生意(lifestyle business),他們不再將盈利拿來用作自己的消費而是進行再投資,僅僅一年時間裡,GitHub 的員工數量就增加了將近四倍。

我們對風投非常警惕……他們總是想讓走那條他們知道如何行得通的路子,那當然有用,但那也許和你自己想走的路子相悖。

普雷斯頓在2014年曾經這樣回憶自己對投資者的心態。

就在 A 輪融資消息宣佈前兩天,普雷斯頓的第一個孩子問世了。

新戰爭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彭博社獲得的 GitHub 內部文件顯示,該公司在2015財年的營收為9500萬美元,虧損則為2700萬美元。在2016財年前三個季度,GitHub 的營收已經超過9800萬美元,然而其虧損卻增加到了6600萬美元。

這家公司一直嘗試著向企業客戶賣出自己的高級編程工具,但是,他們漸漸發現這些公司的 CIO 們更願意通過與專業人員接觸,於是在2014年的時候,GitHub 開始考慮組建自己的銷售團隊。

但這時候,情況開始變得複雜起來。

2011年成立的 GitLab 是和 GitHub 類似的代碼託管平臺,在2013年時,這家公司將產品分成了面向消費者的 GitLab CE: Community Edition 和針對企業客戶的 GitLab EE: Enterprise Edition 兩大系列。

在2016財年前三個季度裡,GitHub 大企業年度經常收入(Annual Recurring Revenue)為7000萬美元,而自助服務收入則達到了5200萬美元。GitHub 截至2014年9月的 ARR 為7000萬美元,截至2015年9月的 ARR 為9000萬美元,截至2016年8月的 ARR 為1.4億美元。

到了2017年8月,在2012年退位讓賢給普雷斯頓之後,克里斯再次選擇了辭去 CEO 職務,在此後長達10個月的時間裡,GitHub 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直到被微軟收購前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 CEO 人選。

與此同時,另一家公司則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2016年,微軟推出了兼容 Linux 的 SQL 服務器數據庫軟件,已經從微軟 CEO 任上卸任的鮑爾默則表示他“愛”這項舉措,距離他將 Linux 稱為“共產主義”和“癌症”過去了過去了十五年而已。

在鮑爾默就任 CEO 的十四年中,微軟股價下滑了四成以上。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納德拉對 Linux 一直抱著開放友好的態度

就在2014年,納德拉正式接替他成為微軟公司歷史上的第三任 CEO,此時,運行在 Azure 上的操作系統中有1/5是 Linux。事實上,在2011年時,微軟甚至一度躋身Linux 3.0五大公司貢獻者之列,上溯到2009年時,微軟就因為向 Linux 貢獻了20000行設備驅動代碼而震驚了整個開源社區,到2017年時,微軟已經是 GitHub 上貢獻代碼最多的公司。

而就在2008年 GitHub 剛問世的時候,微軟其實就已經開始轉變自己對開源軟件的態度。時任公司平臺技術戰略和開源軟件實驗室總監的山姆·拉姆齊(Sam Ramji)——現在,他在 Google Cloud Platform 擔任執行副總裁——一直在微軟內部大力呼籲增強開源軟件和閉源軟件互操作性。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拉姆齊關注的是在 Windows 系統的基礎上完善開源軟件生態,鼓勵包括 Windows 操作系統、SQL Server 及.Net 在內的 Windows 棧和免費 Linux-free 或 Windows 系統為中心的 LAMP (Linux、Apache、MySQL、PHP)棧的共存。實際上,微軟將開源軟件同獨立軟件開發商軟件等量齊觀,吸引前者為 Windows 系統開發軟件。

微軟官方明確自己的開源戰略是“聚焦於幫助消費者和合作夥伴在多樣化的技術世界裡取得成功”。

回到2014年,納德拉上任後不久就將 Windows Azure 易名為 Microsoft Azure,僅僅半年以後,他就在舊金山的一個雲計算活動上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微軟愛 Linux”(Microsoft Loves Linux)。

在微軟公司裡,開源技術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廣泛應用。

LinkedIn 和 Bing 是 Kafka 兩個最大的用戶;到目前為止,Azure 上大約有1/3的 VM 運行的時 Linux;在 Azure 上,同時還有 Hadoop、Spark、Postgres 還有 MySQL;Chef 不止在 Azure 同時還在 Office 265和 Bing 上管理著數不勝數的節點。而微軟也將其機器學習工具 LightGBM 和 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CNTK)在 GitHub 上開源了。

而包括布倫登·伯恩斯(Brendan Burns)、蓋博·門萊(Gabe Monroy)、安德斯·海爾斯伯格(Anders Hejlsberg)、埃裡希·伽馬(Erich Gamma)、羅斯·嘉德勒(Ross Gardler)等在內的一大批開源社區元老級人物也紛紛進入了微軟領導公司內部的軟件開發。

從未有一家公司像微軟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在公司戰略上發生瞭如此激烈而顛覆式的變化。

在微軟2008 財年中,總營收為604.2億美元,其中商務部門的收入高達189.37億美元,客戶端部門收入為164.72億美元,服務器及工具營收則為131.89億美元,在線服務部門的收入只有32.14億美元(連娛樂和設備部門營收的四成都不到),是當時微軟五大業務中營收最低的。

六年之後,到了 2014 財年,微軟總營收達到了868.33億美元,設備及消費者部門營收為376.74億美元,商務部門收入則高達495.74億美元,其中,包括企業服務、Office 365及 Microsoft Azure 等商業雲服務在內的商務其他部門的收入則達到了75.47億美元。

在2017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為899.5億美元,更個性化的計算業務(More Personal Computing)收入為387.73億美元,生產力及業務流程部門(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的營收達到了304.44億美元,而已經將 SQL Server、Windows Server、Visual Studio 和 Azure等服務器產品及雲服務還有企業服務整合起來的智能雲業務收入則達到了274.4億美元,其中 Azure 的同比增幅高達99%。

還是在2014年,微軟將.NET 開源,到了2015年,它又將 CoreCLR 開源,到了2016年,它則收購多平臺移動開發公司 Xamarin並將其 SDK、命令行工具等予以開源,在這一年,微軟甚至加入了 Linux 基金會。而在2017年,微軟和 Canonical 則共同將 Ubuntu 帶到了 Windows 10上。

真相就是,雲服務正成為微軟未來戰略發展的核心和關鍵。而現在,僅僅只有微軟和蘋果兩家公司在硬件、軟件和雲的連通和生態建設上取得了領先優勢。

微軟正全力投入到雲計算業務上,而在雲計算環境中最炙手可熱的即是開源系統和軟件。Azure 業務 CTO 馬克·拉西諾維(Mark Russinovich)對此評價道,如果我們不支持 Linux,那我們就成了 Windows Only,而這沒有任何用。

對微軟而言,開源系統和軟件的意義價值就在於,為開發者在雲端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通用開發環境。

開源狀態下,開發者不必再在操作系統、桌面移動系統這些問題上浪費時間精力,Azure 和 GitHub 在雲端的結合意味著,廣大開發者可以在微軟的雲端中開發並運行應用,而我們都清楚,應用生態的繁榮才是保持促進微軟競爭優勢最關鍵的地方。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顯而易見,微軟和開源社區的冷戰在漫長的對抗中最終漸漸消弭下去,兩方之間的愛與恨終於畫上了一個華麗更多象徵意義的句號。但是,一場新的戰爭正逐漸拉開其帷幕。

VSTS(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和 GitHub 的整合並不會一蹴而就,後者的 Electron 框架在未來的命運實際上也引起了開發者的擔憂和懷疑。

全美最大的50家公司中有一半以上都在使用 GitHub,49%的 Fortune 100公司也在使用 GitHub 的服務,而其中不乏和微軟構成利益衝突的蘋果、Google、Amazon 等公司。

那麼,對微軟和 GitHub 來說,他們如何自證能夠保護這些客戶的數據和隱私安全呢?別忘了,微軟還是臭名昭著的 PRISM 計劃的參與者之一。

無論是從企業商業利益還是開發者/公民個人隱私來說,外界都有太多太充分的理由來質疑杯葛微軟收購的 GitHub。

75 億高額收購交易,而在十多年前,微軟和開源社區還勢同水火

就在收購消息宣佈後,大批用戶湧進了GitLab

我不想再打老舊的戰鬥了,我想和新人來戰。

在2014年,納德拉如此表示,他還說,如果不求新,就無法存活下去。

他說的都是對的,唯一的問題是,無數的歷史經驗從來只證明了一個道理,舊戰爭的結束往往只是將新戰爭的爆發推遲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