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監管越透明,越利於提振消費信心

監管乳業必須加強

文 |馬滌明

乳業監管越透明,越利於提振消費信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6月15日發佈6家企業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檢查情況的函件,涉及黑龍江貝因美乳業有限公司、天津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唐山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6月16日《市場信息報》)

採購的DHA藻油粉品種類別為其他食品,與企業有關材料要求不一致,不符合國標要求;一臺生化培養箱未按照設備測試證書的偏差數值進行溫度糾偏,實際控制溫度比規定值低0.3℃。不符合國標要求:部分生產場所、設備設施未持續保持生產許可條件,部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個別項目檢驗能力不足……國家市監總局在檢查中發現6家乳企、5個品牌的產品存在上述問題,在責令其整改的同時,毫不留情地向社會公開通報。

乳業監管越透明,越利於提振消費信心

10年前三聚氰胺系列事件後,經過各方艱苦努力,中國乳業早已從信任危機中走出。而回想那一場風波過後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乳業信譽陷入谷底之時,哪怕是一點點的風吹草動,似乎都可能導致行業的“不能承受之重”。也因如此,消費者常常懷疑,一些被媒體和網友曝出的乳製品疑點問題,是否受到“公關”而令公眾看不到真相?

但近年來,媒體曝光和監管部門通報的乳企質量問題和管理問題,都是大大方方,不遮不掩,而消費市場並沒有因為某些問題被曝光而導致信心回落。這說明,乳品市場消費者信心充足已是主流,行業出現的某些個別問題、低概率事件,不足以影響到整體的消費信心。而監管部門高調公開通報包括伊利乳業等重量級乳企內部存在的影響產品質量的問題,而不是“內部處理”,一方面,是“最嚴格監管”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也顯示了監管的自信。

實際上,嚴格監管、信息透明,對於行業自律和保持消費者信心,都有益無害。於企業來說,信息透明具有正負廣告效應:如果上了“問題曝光榜”,意味著負面廣告,這督促企業不敢懈怠;而如果公眾相信監管層面有問題必曝,哪怕是一點小問題比如廠區除草不乾淨都會被曝光,那麼沒上榜的企業,就會被公眾認為是“沒問題企業”。

乳業監管越透明,越利於提振消費信心

於此而言,監管信息透明還具有公正意義。而於消費者信心來說,只有逢事必曝,信息透明,消費者才可能及時瞭解到乳業“有事”還是“無事”,有些問題“事大”還是“不大”。消費者能夠充分了解行業食品安全情況,自然會對行業和產品保持信心。

逢事必曝,不壓不捂,信息公開,透明監管,是務實的選擇。而在中國乳業“與狼共舞”的時代,嚴格、務實的監管,又是最聰明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