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隆回縣,隸屬於湖南省邵陽市,位於湖南省中部稍偏西南的資江上游,東鄰新邵縣,西連洞口縣,南接邵陽縣、武岡市,北毗漵浦、新化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雪峰山餘脈,主峰白馬山海拔1780米。東南屬典型丘陵山區,山丘河川交錯縱橫。主要礦產有砂金、煤、鈮、鉭、冰洲石、獨居石、綠柱石、鋯石。2012年,全縣轄18個鎮、8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320國道貫通境內,赧水可常年通航。名勝古蹟有清真寺、關王橋、奎峰塔、望雲山庵堂石刻、白馬山庵堂石刻、長鄄貞節牌坊、羅洪貞節牌樓、化字塔、鳳形山等。縣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源故居,湖南省第三大森林公園——“魏湖”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產地在湖南省寶慶(現在為邵陽)隆回灘頭鎮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花瑤虎形山的“花瑤挑花”、“花瑤嗚哇山歌”先後入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隆回縣是中部崛起比照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縣、湘西地區開發重點項目縣和革命老區縣,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金銀花之鄉”。

春秋戰國時屬楚地,三國時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分昭陵置高平縣,縣治原永固團右腳村(今大橋公社小 坳大隊)。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分武岡縣置都梁縣,縣治今桃花坪。此時分屬高平、都梁、邵陵縣。南北朝時因襲晉制,隋文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都梁縣併入邵陽縣。從唐至清,皆分屬邵陽、新化、武岡縣。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分邵陽縣原隆治、隆中、興隆、中和、果勝、保和、禮教、西勝八鄉及桃洪鎮,新設隆回縣,縣治六都寨。據清《嘉慶一統志》載:“隆回巡司在邵陽縣西北百八十里隆回市(今司門前鎮)。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置。”又清道光《寶慶府志》載:“明時邵陽為鄉十七、廂二、裡十二……曰隆回,領裡八又以縣西北瑤境置十六峒(今小沙江區),分屬隆回司而統於邵陽縣一廂。”隆回設縣時基本轄原隆回司地域而沿用“隆回”。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旅遊景區

虎形山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虎形山:在湖南 隆回縣西北部—漵浦縣南部,地處雪峰山脈東麓,有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和漵浦縣葛竹坪鄉等。隆回縣和漵浦縣都在開發虎形山區域的花瑤文化。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距隆回縣城110公里,平均海拔1320米,全年平均氣溫11℃,降雨豐富,氣候涼爽,全鄉總面積93.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85545畝,耕地面積12206畝虎形山距離隆回縣城105公里的隆回縣境北邊陲,內有一個幽深險峻的大峽谷,那裡沒田沒土,卻有水有石,荒無人煙,卻時有毒蛇猛獸出沒。它神秘莫測,險象叢生,就在這裡,懸掛著氣勢磅礴的瀑布。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與貴州黃果樹瀑布相比,那裡的水量沒有瑤山大峽谷瀑布充沛,氣勢也沒有這裡磅礴。可以說,黃果樹有水無山;張家界有山無水;九寨溝有山有水卻沒有民俗風情,而虎形山瑤山大峽谷卻兼備了這些特點,它幾乎擁有傳聞中的香格里拉的一切特徵,它是一片安寧、遙遠的淨土,有著南方罕見的高原自然風光和人類原始的透明面清激的生活。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虎形山瑤族鄉是第七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百佳藝術之鄉”、首批“省級優美鄉鎮”、湖南省“新瀟湘八景”之一。境內森林、礦藏、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瑤山大峽谷千峰競秀、林海浩瀚、四季如畫,是觀光覽勝、避暑度假、休閒健身、漂流探險、滑雪狩獵,融入大自然、迴歸大自然的理想勝地。“花瑤挑花”、“花瑤嗚哇山歌”先後入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進一步提升了瑤鄉的知名度。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奎峰塔

奎峰塔位於湖南省隆回縣雨山鋪鎮雙衝村境內,是邵陽市境內年代最早的古塔——奎峰塔,又稱悶馬塔。始建年代:元代。

該塔始建於元代,具體年份不詳。系樓閣式磚石塔。塔基用青石砌築,塔身磚砌。八方五層,高20米,底徑7米,中空。壁內原有梯級盤旋而上,今毀。出簷較短,簷角微翹,各層開窗口四個,上下相互交錯。底層拱門額上嵌有石碑,刻有楷書“奎峰”二字,塔因此得名。

資江上游的明珠隆回縣

奎峰塔的始建原由,至今在當地還流傳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說是從前,寶塔所在地附近的石馬村范家人財興旺,銀錢滿屋,這全仗一位風水先生由於把地看得太準了,而致雙目失明。範氏家族為了報答風水先生,就把他供養起來。久而久之,範氏家中的不屑子孫們開始嫌棄風水先生,1982年公佈為隆回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