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薩姆幫的“茅草屋”,彷彿讓人回到了我國上世紀四十年代!


在印度阿薩姆邦的很多村莊,當地土著人用粘土和竹子築造房屋。

阿薩姆是傣族的別稱,最早記載於中國玄奘編著的《大唐西域記》中,稱為“迦摩縷波國”,玄奘曾經受邀當地國王拘摩羅到該國講法。13世紀,傣族在此建立阿豪姆王國,阿豪姆王國在第一次英緬戰爭中被英國佔領,1947成為印度的阿薩姆邦。

屋採用泥土牆壁和竹草屋頂結構,在竹竿上鋪上一層棕櫚葉子,形成了一道簡單的圍牆,就如同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茅草屋,很有土著人的風格。

這種土房頗有一種農村的田園風光,但與我國的田園風情又有很大差距。

關於阿薩姆名稱的來歷,大體有三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阿薩姆”這個詞來自梵語中“阿蘇瑪”一詞,意為出類拔萃的、無雙的。因為阿薩姆邦的自然景色極其秀麗,舉世無雙,所以得名;另一種意見認為,“阿薩姆”的意思是起伏不平的山地,該邦有三分之二的地區屬於崇山峻嶺和崎嶇不平的丘陵地帶,所以叫阿薩姆邦;還有一種意見認為,“阿薩姆”這個詞是“阿豪馬”一詞的變音,即緬甸的一個名族的名字,因其曾經統治過這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