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20多年前的世界盃,讓一群來自祖國西部邊陲的孩子愛上足球。如今,長大成人的他們打造了一支名為“塔聯”的本土球隊。遙遠的邊境小城,“塔聯”的名氣絲毫不輸世界豪門曼聯。

塔爾巴哈臺城的“曼聯”

“帖孜(哈薩克語意為快點)、帖孜!佳來得(哈薩克語意為好球)!”在新疆塔城市中心一塊綠茵場上,當地業餘足球隊“塔聯”正在訓練。

“球隊首發11人來自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達斡爾族、蒙古族、回族6個民族。”個頭不高的寶銀腆著一個啤酒肚,大口喘著氣。37歲的他,是這支全稱為“塔爾巴哈臺多民族團結青年聯隊”的隊長。

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塔聯,看世界盃長大的他們,組建了中國西部的“曼聯”

塔爾巴哈臺城,簡稱塔城。這座中國西北角上的邊境城市擁有200多年通商史,總人口約17萬,有25個民族世代在此生活。

“塔城業餘球隊不少,”寶銀說,“我們要打造一支有塔城風格的球隊,足球是所有人共同的語言。”

自2013年建隊至今,塔聯隊員總數已近50人,他們是醫生、警察、搬運工、公務員、牧羊人、教師或是菜商,來自各行各業、不同民族。

像其他球隊一樣,塔聯隊員在球場上也會發生衝突。40歲的球隊中鋒巴音達拉說:“我踢過專業隊,性格火爆,對其他隊友有時要求過高,脾氣上來,忍不住就吼起來……不過,所有問題都止於場上,絕不會帶到更衣室。”

沒有碰撞,也難有磨合。寶銀說:“球隊配合越來越默契,一些原本球技平平的隊友進步明顯,其中一兩個已有了擔任首發的實力。”

實現“化學反應”的球隊總是充滿歡樂。隊員塔力甫江說:“一場球踢完,隊員常會串到各家品嚐不同風味美食。遇上春節、沃其貝節(達斡爾族節日)、古爾邦節等各民族傳統節日,球隊便迎來盛大的聚會。”

塔聯在地區聯賽中排名最好成績只是亞軍,更多時候排名中游,但他們卻擁有比其他球隊更廣泛的知名度,除了是多民族球隊,還因為他們的公益精神。

組織慈善賽為患病兒童募集醫療費、替特殊兒童籌資建足球場……寶銀說:“服務社區、服務市民一直是球隊的重要工作。”

今年“六一”,塔聯為當地聽障、智障兒童舉辦了一場表演賽。不少孩子人生第一次在現場觀看了足球賽,不住地用手語為隊員們加油。

“在場上,塔聯實力與曼聯相比不足為道,但在場下,塔聯做的並不比曼聯少!”塔城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刁建凱說,“塔聯正成為這座城市的驕傲。”

看世界盃長大的一代

塔聯隊員平均年齡30歲,大部分人的足球記憶始於1994年美國世界盃或1998年法國世界盃。

“印象最深的是1994年世界盃決賽,巴西和意大利爭冠軍,巴喬踢飛點球那個鏡頭……”寶銀拍著腿遺憾地嘆氣。

就在美國世界盃開賽前一年,寶銀的父母先後因疾病過世,年僅12歲的他跟隨叔叔從城市搬到鄉下生活。

他回憶說:“那時體質差總生病,叔叔讓我多去戶外鍛鍊,我就模仿著電視上的球星踢球。”

寶銀因足球結識了新朋友,身體也一天天強壯起來。更重要的是,他走出人生“至暗時刻”,又成了“陽光男孩”。

同樣是1994年世界盃,塔聯中場“大腦”迪利木拉提只有13歲。他整日守在舅舅家的黑白電視機前,一場不落地追著阿根廷隊的比賽。

“首戰希臘,馬拉多納和隊友連續一腳傳球后完成射門,讓我真正理解了足球是11個人的戰鬥。”

直到多年後,迪利木拉提成為一名外科醫生站上手術檯,足球帶來的啟迪仍在發揮影響,“手術檯上醫生護士六七個人,不也是一支團隊、不也在努力贏下一場不能輸掉的比賽嗎!”

當1998年世界盃決賽在法蘭西大球場打響時,塔聯中後衛喬峰還在塔城鄉下念初中。“最喜歡巴西隊和羅納爾多,巴西輸給法國時,我還悄悄抹了眼淚……”

如今,為人父的他有淚也不再輕彈,“比賽不僅僅是勝負,生活也不僅僅有足球。”

20年彈指一揮間,塔聯隊員早已長大成人,而世界盃留給一代人的財富並沒有隨著時間推移而消散。

寶銀感慨:“組建塔聯就是美夢成真!隊員把愛、團結、拼搏、包容與分享……所有他們十來歲時從世界盃、從足球那裡收穫的東西,都注入到了心愛的球隊。”

中國足球崛起的火種

去年,塔聯榮獲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球隊隊長寶銀則獲頒“群眾體育先進個人”。

塔城當地政府向社會發出號召,鼓勵在體育運動中建設更多“塔聯”式隊伍,併為“塔聯”式隊伍的健康發展提供組織、場地、經費等多方面保障。

榮譽加身,塔聯隊員並不滿足,他們雄心勃勃,要把這支業餘球隊升級為足球俱樂部,打造一家“百年老店”。寶銀介紹,成立俱樂部後,“塔聯”將為當地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提供足球培訓。

近些年,中國綜合搏擊、摔跤、曲棍球、足球界,湧現出一批塔城籍精英,這使人們相信塔城是培養體育人才的沃土。

長期關注本土體育事業發展的寶銀說:“這裡的孩子有足夠的熱情,但缺少專業訓練。”

為給即將成立的俱樂部打下人才基礎,塔聯從隊員中選拔出球技最精湛者,全力備考教練員、裁判員資格證。

擺在塔聯面前的挑戰同樣明顯。比如,塔城的經濟並不發達,球隊很難獲得財力強大的企業贊助。又比如,球隊缺少運營一傢俱樂部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

“不嘗試,我們永遠無法勝利。”塔聯元老、40歲的郭華傑鼓勵著同伴。“大部分人都看過五六屆世界盃了,但最狂熱的還是有中國國家足球隊參與的2002年韓日世界盃,為什麼?人們渴望中國足球儘快崛起,這就需要更多孩子走上球場。”

來自隊友的支持讓寶銀堅定了信心。就在不久前,塔聯申請成立俱樂部的相關材料已遞交當地政府部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