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麼樣才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

我們怎麼樣才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

《群書治要》講座第22講02節

度量大到足以涵蓋天下,起心動念為天下著想,天下人的過失,他都能夠包容。

我們怎麼樣才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

【文王曰。何如而可以為天下。太公對曰。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可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可以求天下。恩蓋天下。然後王天下。權蓋天下。然後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後天下恃。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這句話出自《群書治要.六韜》,我們一句一句地看一下。

『文王曰:何如而可以為天下?』文王請教姜太公說:怎樣才能治理天下?『太公對曰: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大”,這個主要是指度量大。他的度量大到足以涵蓋天下,起心動念為天下著想,天下人的過失,他都能夠包容。為什麼能夠包容?因為古聖先王都明白事實真相,知道我和眾生原本就是一體的,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體的,眾生的過失怎麼能夠不包容?

孔老夫子是“見人一善而忘其百非”。他看到別人有一個善、一個特長、一個好處,就專門記得這一個好處,學習人的這一個善;他的種種過失,全都不放在心上,對別人的過失要寬容。

所以這裡講到,“大蓋天下”。

我們問一問自己,天底下還有沒有我不能包容的人?“大蓋天下”,如果我們還沒有真正地做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我恨的人,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沒有我不愛的人,那就是沒有做到大蓋天下。所以我們學習聖賢教誨,確實是學一句要做一句、力行一句。我們學了這一句“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就要從此以後真正地放下和一切人事物對立、衝突和矛盾的心,這才是真正地去力行。

我們怎麼樣才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

『信蓋天下,然後可約天下』,誠信遍及天下,能夠取信於天下,就可以約束天下。為什麼需要約束天下?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古人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家族、每一個團隊都有它的規矩,這些規矩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放縱習性,不能隨順自己的習性。

要約束天下、約束他人,首先要能夠讓人家信任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威信要足夠,你才能夠約束天下、約束他人。怎麼樣才能夠讓自己的威信足夠?那就是要做到《大學》上所說的,“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自己能夠做到了,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不去做了,不去貪汙受賄了,不去放縱五欲六塵了,才要求別人不去做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己化人”,這個才能夠約束天下。

既然“信”是如此的重要,我們怎麼樣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德行,這樣才有威信,這種威信被稱為“道德之威”。因為有德行而形成的一種威信,人家是從內心“中心悅而誠服”,從內心裡佩服你。

為什麼?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個惡人、一個作奸犯科的人,他面對一個有德行的人、堂堂正正的人、有浩然正氣的人,他還是從內心裡佩服他、尊敬他。所以雖然人自己造惡,但是他遇到有德行的人,他仍然生起慚愧心。

所以人之所以不能被我們感動,我們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什麼原因?是因為我們自己做得不夠,自己的德行不夠,真誠心不夠,所以不能夠取得人家的信任。這說明什麼?信任不是要求而來的,信任是自己的德行自然感召的,是自自然然的。就像我們老師在授課的時候,他雖然講的是同樣的內容,像現在學生也復講老師的課程,但是講出來的效果不一樣,攝受力不一樣,為什麼?就是因為學生和老師的信心不一樣。

我們怎麼樣才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

這個信心不一樣又是什麼原因?一個很大的原因,當然是深入經藏的深度不一樣;第二個原因就是力行的程度不一樣。一個人真正去力行了,證實了自己所講所學的內容,才真正地有信心。“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個“習”就是經常在生活中去練習、去力行。

在《說苑》上記載,大禹治水,民眾跟著他奔波勞苦,但是沒有人有怨言。這是什麼原因?就是因為大禹他本身有德行,能夠取信於天下之人。

《說苑》上說,“禹稱民無食,則我不能使也”。大禹說,假如老百姓連吃的食物都沒有,還餓著肚子,那我就不可能指使他們。今天在上位的人沒有顧及到老百姓的疾苦,只是想著自己想做什麼、想建立什麼功業,搞什麼政績,結果,“功成而不利於民,則我不能勸也”,所做的事業對老百姓沒有什麼真實的利益,那也就很難勸導老百姓、鼓勵老百姓心甘情願地來做這些事情。

“故疏河而導之,鑿江通於九派,灑(音洗,分流)五湖而定東海,民亦勞矣,然而不怨者,利歸於民也”。我們知道大禹治水相當地不容易,他疏通黃河的水道,還要開鑿長江,讓長江主流的水都能夠通到九大支流,這樣才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水患;整治五大湖泊,讓水都平穩地流到東海去,這些工程浩大,老百姓非常辛勞,卻沒有一個人抱怨、講條件,喊苦喊累。為什麼?就是因為大禹治水身先士卒,自己很辛苦,三過家門而不入。

目的是什麼?目的不是自私自利,目的是為了疏通水道,減少水患,並且把這個水引到農田去灌溉。所以老百姓知道大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大眾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否則這個水患一來,老百姓流離失所,甚至連性命都難以保全。正是因為大禹他治水是為了人民著想,為人民付出,所以老百姓非常信任他。他的信任足以遍及天下,“信蓋天下,然後可約天下”。只要大禹說要做哪些事情,老百姓都心悅誠服地願意配合他。

所以假如學生、下屬,在自己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內心都是這樣想的:我父母是為我好的,老師是為我好的,領導是為我好的,他肯定是心甘情願地去做,不需要你有太多的督促。那你就是做到了信蓋天下,可以約天下。

所以要取信於人,首先本身要樹立道德,要有愛天下人的慈悲心,並且能夠真誠付出。除了有道德之外,還要有智慧。智慧來自清淨心。悲智雙運,才能夠真正地取信於人,就可以約天下,約束天下。

我們怎麼樣才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