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TPS全靠吹

火訊財經注:好的項目,並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從幣的價格上表現出它的價值。只有等項目技術真正落地,能夠服務於大眾,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好項目。

1

之前混互聯網圈,一些不懂技術的人可以談商業模式,可以吹噓流量。現在改混區塊鏈,動不動張口“分佈式”“去中心化”“共識機制”等專業名稱,要多專業就有多專業。之前不做技術的同學很多都沒聽過TPS,現在因為公鏈項目的大肆吹噓,隨便一個項目就吹噓百萬TPS。慢慢的TPS便成了人們心中衡量一個公鏈項目的重要指標。

TPS,通俗的定義,就是“系統的吞吐量”,專業一點的解釋,就是“系統每秒鐘能夠處理的業務數量”。公鏈項目其實不單單隻有TPS這一個指標。還有併發數,響應時間等。併發數是指系統同時處理request/事務數,響應時間是指一般取平均響應時間。很多人經常會把併發數和TPS理解混淆。而評判一個公鏈的技術標準也不只是考慮性能效率問題,還包括:可擴展性、可以執行、可靠性、生產能力、節點數量和互用性等。

2

說到TPS,首先要談EOS。

百萬TPS的夢想由EOS首先提出,出來就驚豔四座,奪目眼球。但前段時間已經改口說能達到數千TPS。畢竟EOS實測併發才500TPS,還是半中心化的。不過很多項目卻還拿人家剩下的套路繼續玩。

EOS主網已經上線,目前我還未查到官方真實測試數據,我估計在真實的互聯網條件下,單鏈肯定是無法達到百萬TPS,可能需要多鏈技術作支撐。然後彷彿很多小白就會信了。在主鏈上做側鏈,一個側鏈幾百幾千,加起來達到100W,這很簡單,但這只是個偷樑換柱的說法,並不是真主鏈高性能了。

還有就在昨天,IMEOS報道,EOS眾籌地址被轉出2881.27648039個ETH,截止昨天,EOS眾籌地址所有的ETH全部轉出。這個消息值得讓人深思,高熱度的項目必然會帶來高風險的隱患。大家自己斟酌。

百萬TPS全靠吹

從目前區塊鏈的技術來看,公鏈號稱做到100W級別的,基本上都是靠吹。阿里這樣中心化的服務器,都不能做到100W的TPS,而區塊鏈是分佈式的,目前無論如何也做不到100W級別。2017阿里雙11創下了32.5萬筆/秒(TPS)交易創建的紀錄支付寶,這是中心化系統目前能達到的TPS峰值了。去中心化速度不可能趕上中心化,很好奇這些去中心化底層公鏈到底是怎麼達到百萬TPS?

百萬TPS全靠吹

大家請看,區塊鏈3.0時代還沒開始,區塊鏈4.0時代已經起飛,十分讓人捧腹。

百萬TPS全靠吹

(Seele的百萬TPS)

百萬TPS全靠吹

(CREDITS的百萬TPS)

百萬TPS全靠吹

百萬TPS全靠吹

(迅雷的百萬TPS)

百萬TPS全靠吹

(QuarkChain的百萬TPS)

公鏈項目層出不窮,前一陣主打區塊鏈3.0時代,現在不到幾個月時間,區塊鏈4.0時代貌似馬上要閃亮登場呢?大家都知道,區塊鏈現在底層技術不成熟,一定是先落地公鏈的高速公路,才能跑通應用層面的dapp。然後大家都跳出來做公鏈,首先PR的第一要務就是主打百萬千萬TPS,生生的把這個單一的TPS概念吹噓的深入人心。還有一些項目方的工作人員,給項目PR時候也真不考慮韭菜的智商,沒有過多瞭解區塊鏈底層技術的韭菜估計一看也就信了。

(下面圖片來自媒體報道)

百萬TPS全靠吹

百萬TPS全靠吹

看看人家這PR的力度,“超級區塊鏈”,“區塊鏈3.0時代提前來到中國”。各種概念層出不窮。區塊鏈對於小白又是隔了一層技術理解的隔閡。項目方通過大量的媒體PR宣傳,然後通過二級市場操盤做市,瘋狂的收割韭菜,和背後的投資人實現共贏。估計迅雷是沒這個機會也沒這個發幣的膽量了。

做個不妥當的比喻,有些公鏈PR能力就好像化妝術,韭菜只看表面容顏,不考慮內在風險,等上車之後,被割的一塌糊塗,默然回首,才看清項目卸妝後的真實容顏,是那麼的讓人噁心。

去年年底也才20多個公鏈,到現在已經超過50多個公鏈項目。不到半年,這麼多公鏈項目,請問:有幾家在認真做實事儲備著真實的技術實力?有多少DAAP搭建在自己的公鏈系統上?做市的不少,做實事的不多。公鏈百萬千萬TPS項目儼然成為圈錢的好噱頭。

圈內的人在自嗨,總想著投中下一個比特幣。整天參加活動,刷臉跑會。每天談論著去中心化,似乎都快成了口頭禪。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真正讀懂了比特幣原理知識?反觀技術群體,前幾天參加一個以太坊論壇,現場來了140個寫代碼技術人員,結果只有4個人會熟練寫以太坊智能合約......不懂技術的人天天自嗨到爆炸,懂技術的還沒入門,這麼多公鏈,都在爭搶daap開發搭建的生態。可惜現實很骨感,未來的路還很長......

3

從我進入這個行業,接觸了很多項目,有些項目方一過來張口閉口就說要開發公鏈,如果做全行業的公鏈不現實,那就告訴我說要開發細分領域的公鏈。

如果不懂技術,有人拿著白皮書發幣做公鏈尋找目標割韭菜。首先要考慮他是否在拿TPS做文章。區塊鏈本來就是一個性能特別弱的分佈式數據庫,而且特別燒資源。奉勸一些項目方,能儘量不用區塊鏈技術去做的項目儘量不要做區塊鏈。不是我不看好區塊鏈,而是現在真心底層技術不成熟,以太坊上跑個以太貓以太狗的遊戲就可以讓系統堵成狗。

是否真的適合做公鏈項目,可以先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1. 如果項目用傳統數據庫來做是否可行?
  2. 項目現在用dapp開發是否就能解決問題?
  3. 做公鏈是否能夠有足夠的技術實力支撐?

好的公鏈項目並不是沒有,只是過於低調。會宣傳會PR的項目很多,真正的技術實力項目卻落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尷尬局面。看了這麼多百萬TPS,對那些老老實實說自己目前達到的TPS數千的公鏈項目頓生好感,例如MOAC(墨客)、Ankr(安客)、RChain(日鏈)、Zilliqa、CMT(草莓糖)......

有實力有技術的公鏈項目踏實做事,會營銷會PR的項目瘋狂做市,越吹越漲,市場熱度起來後,一波一波的收割。結果好的項目死活不漲,會做市會PR的項目不停的拉昇,讓我不禁感嘆,資本遊戲,散戶終究是賠多賺少。在莊家的地盤,你永遠只不過是一顆小韭菜的角色。

那咱們就真的需要去追逐市場上那些技術實力不強,會做市操盤的項目了嗎?個人並不這樣認為。投資,是自我認知的變現。誰看的到未來,誰才能利於不敗之地,一味地追隨市場熱度,沒有自己理性的判斷和思考,永遠只是韭菜被割的下場。至於什麼時候被割,那只是遲早的事。因為,在二級市場,你除非是一個很牛逼的操盤手,或者你能得到一般人得不到的“消息”,如果做不到這兩點,勸你放棄短線操作,選擇有價值的潛力項目,佛系持幣,吃好睡好,不熬三點鐘,等兩年再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好的項目,並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從幣的價格上表現出它的價值。只有等項目技術真正落地,能夠服務於大眾,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好項目。

所以,在區塊鏈的世界,你只有不停的去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自己辨別項目好壞的能力,秉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才能真的捕捉到下一個“比特幣”。

百萬TPS全靠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