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拿不了高工資,真不怪老闆,而在企業有無加薪能力!

最近朋友圈有一段話像是戳中了老闆和員工的痛點,或許能夠直接說明了老闆給員工加薪之難:

有人說:老闆只重業績。

——沒有業績,企業靠什麼活。

有人說:老闆小氣,不願給員工加工資。

——沒有業績,企業拿什麼給你加薪。

有人說:公司福利沒有別人好。

——沒有業績,企業怎麼有錢改善福利。

有人說:老闆給的年終獎又少了。

——沒有業績,企業憑什麼多發各種獎勵。

總結:確實,如果一家企業沒有業績了,別說給員工分享,企業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所以當員工期盼得到加薪的時候,也需要理解到加薪的前提是否為企業帶來了產值與效益!加薪才能變得合情合理!

員工拿不了高工資,真不怪老闆,而在企業有無加薪能力!

澳門的洗碗工為什麼能月薪過萬?

澳門的洗碗工月薪上萬,這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然而讓人關心的是,為什麼一位洗碗工在澳門可以拿到上萬的月薪,在大陸最多都只在3000左右的薪酬呢?看下這幾個案例,或許你就明白了!

我有一個朋友,在澳門的一家保險公司當業務員助理的工作,每個月的工資都能拿到12000-15000左右。

為什麼一個業務員助理能夠拿到這麼高的薪酬?原因是她不僅是1個保險業務員的助理,而是同時做了3個業務員的助理工作。每天從珠海過去澳門工作到下班回來珠海這段時間,基本有事找她都未能得到回覆。不是因為通訊問題,而是她——太忙了!

在澳門工作了1年半之後,她實在承受不了那樣的工作強度。於是辭職回到珠海,找了同樣類型的工作,工作的強度是輕鬆了很多,然而每個月的工資只能在3500元左右。在工作不到3個月,她果斷辭職,又回去了澳門原來的崗位。

對於一位習慣每月拿高薪的人,是很難再接受拿低薪酬。而高薪酬與低薪酬之間,她的工作效率與工作內容成為了很明顯的區分點。

思考:與歐美甚至港澳相比,為什麼中國大陸員工的人均收入都比較低?

2017年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

人均GDP排名

國家名稱

人均GDP單位美元

人均GDP人民幣元

排名第1

盧森堡

$107708.22美元

¥7276767.3432元

排名第2

瑞士

$80836.66美元

¥5461324.7496元

排名第3

澳門

$79563.56美元

¥5375314.1136元

排名第4

挪威

$73615.15美元

¥4973439.534元

排名第5

冰島

$73092.2美元

¥4938109.032元

排名第6

愛爾蘭

$68604.38美元

¥4634911.9128元

排名第7

卡塔爾

$60811.86美元

¥4108449.2616元

排名第8

美國

$59495.34美元

¥4019505.1704元

排名第9

丹麥

$56334.61美元

¥3805966.2516元

排名第10

澳大利亞

$56135.42美元

¥3792508.9752元

排名第11

新加坡

$53880.13美元

¥3640141.5828元

排名第12

瑞典

$53248.14美元

¥3597444.3384元

排名第13

荷蘭

$48271.67美元

¥3261234.0252元

排名第14

聖馬力諾

$47302.15美元

¥3195733.254元

排名第15

奧地利

$46435.93美元

¥3137211.4308元

排名第16

芬蘭

$45692.89美元

¥3087011.6484元

排名第17

香港

$44999.31美元

¥3040153.3836元

排名第18

加拿大

$44773.26美元

¥3024881.4456元

......

......

......

......

排名第72

多米尼克

$8591.74美元

¥580457.9544元

排名第73

哈薩克斯坦

$8585.31美元

¥580023.5436元

排名第74

中國

$8582.94美元

¥579863.4264元

這是2017年,各國人均GDP的排名情況,從數據上看,非常清楚的看到,澳門排在第三,香港排到了第17名,而中國只排到了第74位!

科普: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瞭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準,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簡單的說,就是每個人所創造的產值高低,如果每個人的生產總值上不去,那麼人均的消費水平也就比較低。

限制員工拿到高工資,從來不是因為老闆小氣沒格局,而是企業沒有加薪的“能力”!

要解決加薪問題,首先需要解決公司的人均產值,也就是人效問題!

企業人效及衡量標準

中國一直是人口大國,在2009年前,中國勞動力供應相對充足,屬於供大於求,企業具有較大的用工主動性。最近幾年,這種形勢開始發生革命性的改變,中國的人口紅利逐年減少,2012年已經成為負數,這意味著中國以後的勞動力供應進入下降通道。

勞動力供應短缺,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直接表現在三個方面:

(1)員工就業機會多、選擇多,穩定性不強;

(2)員工對收入與福利有更多的需求和話語權,相關費用上升;

(3)企業對員工的管理難度增大,原有的管理模式行不通。

員工拿不了高工資,真不怪老闆,而在企業有無加薪能力!

在這種形勢之下,沒有變革的企業明顯感受到:

一方面,員工工資福利費用不斷上升;

一方面,員工不能很好配合做出好的結果。

這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經營發展,體現為人效低。

簡單地說,人效就是員工的勞動生產效率,主要以人數、工資總額兩個維度來衡量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反映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效果。我有一個香港朋友,在公司擔任辦公室主任,他告訴我,公司只有25人,每年產值達到一個多億。中國很多百來個人的企業,年產值不過2000萬~3000萬元。這就是人效的差距。

低人效,低價值,低工資。這就是低層次循環。高人效,才有高績效。高績效,才有高收入。員工工資高並不是企業的成本負擔,人效低、人效浪費才是企業最大的成本。

衡量人效的標準有哪些?

人創績效(銷售額、毛利、利潤)

公式:人創銷售(元)=銷售額÷員工人數

人創毛利(元)=毛利額÷員工人數

人創利潤(元)=利潤額÷員工人數

每百元工資績效(銷售額、毛利)

公式:每百元工資銷售(元)=銷售額÷員工工資總額×100

每百元工資毛利(元)=毛利額÷員工工資總額×100

人創績效增長率

公式:人創銷售增長率(%)=(當期人創銷售÷上期人創銷售一1)×100%

(其他同)

工資費用率

公式:工資銷售費用率(%)=員工應發工資總額÷銷售額×100%

工資毛利費用率(%)=員工應發工資總額÷毛利額×100%

員工平均工資增長率與銷售(毛利)增長率之比

公式:(當期平均工資÷上期平均工資一1)÷(當期銷售額/毛利÷上期銷售額/毛利一1)

在上述指標中,工資費用率是相對常用與重要的衡量標準。一般,工資費用率多指“工資銷售費用率”。當然,實際操作中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來設定。

員工拿不了高工資,真不怪老闆,而在企業有無加薪能力!

從數據與員工狀態來看,企業人效低具體表現在:

(1)產出比較低:主要衡量指標是人創績效。兩個人的活,三四個人幹。

(2)工作效率低: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氣,不做價值,沒有結果。

(3)人際成本高:本位主義,內鬥內耗。

人效浪費是誰的責任?

1、老闆:因為文化與習慣是老闆鑄就的,沒有預算思維,不重視企業變革,看到員工沒狀態、效益不理想,只會抱怨和指責;

2、高管:因為正是高管創建了養懶人的制度,一些高管對自己也缺乏職業素質的高要求;

3、員工:因為員工不願意承擔壓力和付出,追求安逸與安全。

歸根到底,我認為還是老闆的責任最大。因為企業文化、分配機制都是源起老闆。只有老闆下決心改變,企業才能真正走上高績效的正軌。

總結:給一切不能帶來產值或價值的加薪,都是在增加企業的成本!企業成本不斷增加,經營的最終狀態是,別說為員工加薪了,企業生存都成了問題!


更多互動:私信留言“溝通”與劉小陽諮詢師交流!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我們共同交流,學習!

企業薪酬績效管理師:致力於幫助企業解決“薪酬績效”、“員工激勵”、“股權合夥人設計”等管理難題,讓理論實際落實於企業。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您認為本文對您有幫助,請您在下方發表您的評論,也歡迎您轉發讓更多人受益,感謝您的一路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