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專訪大衛·科茨:金融危機10週年,如何避免它捲土重來?

視頻 專訪大衛·科茨:金融危機10週年,如何避免它捲土重來?

摘要:2008年9月,世界兩大頂級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被迫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這拉開了全球股市大崩盤的序幕。隨後,華爾街的投行接二連三地倒下,美國金融危機徹底爆發,這場海嘯涉及全球,影響到了全世界。如今正值金融危機10週年,為此,土逗採訪了美國麻省大學阿姆斯特分校經濟系教授大衛·科茨,他在訪談中回顧了這場金融危機的根源,並分析了當代危機餘波下的資本主義走向,最後,他也談了談主流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本次訪談精華部分均以視頻的形式展出,建議在Wifi下全屏觀看。

金融危機

(點擊鏈接觀看視頻)

今年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10週年,談到它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想到房地產泡沫、股市崩盤、銀行破產和大規模的失業。那麼,這一系列的事情究竟是如何聯繫起來的?2008年金融危機是如何發生的?


大約在1980年,美國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資本主義以一種新的形式出現:即從戰後管制的資本主義轉向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伴隨著金融化和一種新形式的全球化,它能夠帶來幾十年相對穩定的經濟擴張,比如1980年代的長期擴張,1990年代的另一次擴張,以及從2001到2007年的擴張。在這一階段,GDP增長不是很快,而且增長得十分不均衡。

但是新自由主義也造成了一個問題:在這種資本主義形式下,資本相對於勞動力來說如此強大,以致於工人的工資不僅不增加,有時還會下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要怎樣才能取得長期的經濟擴張呢?資本家想要投資,但是如果工資逐漸下降,誰來購買這些不斷增加的產出呢?

“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發揮了關鍵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初,銀行被解除了管制,它們開始向普通(甚至是低收入)家庭發放貸款,以此來賺取高額利潤。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次級抵押貸款和由此產生的證券。這使得數以萬計的工薪階層家庭通過借貸來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因此,消費者債務的上升是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的一個特徵,它確實幫助了經濟擴張。

在上一段的擴張過程中,貧富分化程度又變得更嚴重,經濟擴張的唯一辦法就是再繼續增加家庭債務,那麼,銀行如何才能繼續向(中等收入甚至是低收入)家庭放貸呢?

視頻 專訪大衛·科茨:金融危機10週年,如何避免它捲土重來?

訣竅就在於房地產泡沫:大多數美國人都擁有自己的房子。如果一個家庭無法償還貸款,那麼銀行就會得到房子。銀行相信房價會一直上漲,所以即使他們償還不了也不要緊。房子是貸款的抵押品,銀行覺得自己不會有什麼損失。

因此,所有上述這些,包括資產泡沫和金融機構投機行為的共同作用,使得經濟擴張成為可能。但是,這個過程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要求家庭債務相對於收入來說不斷增加。就像我在《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興衰》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從1980年代到2007年,家庭債務與家庭收入之比幾乎翻了一番。而到了2006-2007年,這種債務已經變得過高而無法持續下去。工薪家庭發現他們已經很難再靠其收入進行正常借貸了,之前的債務也無力償還了,於是,暴發了危機。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裂,一切就都不可避免地分崩離析了。所以,這不僅僅是金融危機,這是整個新自由主義的危機。

視頻 專訪大衛·科茨:金融危機10週年,如何避免它捲土重來?

大衛·科茨《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興衰》

馬克思似乎是預言了我們之前所面臨的危機,他在《資本論》中說:“經濟學的膚淺性表現在,它認為信貸的擴張和收縮是工業週期性變化的原因,而實際上它只是這種週期性變化的表現而已。”在這裡,馬克思似乎認為資本主義的危機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您覺得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是可以通過在系統內施加一定的手段(比如金融管制)就可以被解決,還是說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危機?

我認為資本主義有兩種類型的危機。一種是商業的週期性衰退,這經常發生,解決起來並不困難。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危機是可以自我解決的。雖然,凱恩斯的財政政策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解決這類衰退;第二種是結構性的危機,這和上面不同。當一種資本主義形式不再能促進正常的積累時,就會出現這種危機。這就是20世紀30年代發生的大蕭條,還有70年代發生的不同類型的,即管制的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危機。

在過去,資本主義的每一場結構性危機都是通過資本主義的轉型來解決的,而絕非通過一兩個政策就能解決。30年代的大蕭條通過構建管制的資本主義從而得到解決。這種資本主義有效地運作了25年,然後在70年代引發了一場危機,這場危機的解決伴隨著向新自由主義的轉型。

我覺得,現在我們又處在了這種結構性的危機中。金融危機雖然在很久之前結束了,但是我們的經濟並沒有正常地運行。GDP增長得十分緩慢。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停滯的時期。

如今我們還處在這場危機的餘波中,您覺得資本主義的未來將會向何處去?

如今,我們不可能去準確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有根據的推測。

各種形式的資本主義似乎就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由國家調控的資本主義,或者是資本和勞動力之間的妥協;另一種則更傾向於自由市場,國家作用有限,國家對商業和銀行的監管有限,工會相對較弱。歷史上,這兩種形式相互交替出現:戰後管制的資本主義的危機,被新自由主義解決;而那場1930年代的危機,我認為是20年代自由市場式的資本主義造成的。所以這是一個交替的過程,有一個理論的邏輯。

因此,我認為如果想要解決如今這場危機,需要通過資本主義的重組轉型,即轉向一個更加管制的資本主義。這將會有兩種主要的形式:一種就是專制的、國家主義的資本主義形式,我想這就是唐納德·特朗普所代表的。 這種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是專制的,國家承擔基礎設施的投資,軍事開支增加,極端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抬頭。另一種就是向社會民主轉型。資本和勞動力之間又出現了一種妥協,工資隨著生產力的增長而增長。在這一時期,它也必須包括一些有利於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的措施,從而去緩解資本主義的氣候變化。

視頻 專訪大衛·科茨:金融危機10週年,如何避免它捲土重來?

所以,這兩種情況都是可能的。因為這兩種方法,在原則上都能導致正常的積累。在第一種情況下,即右翼民族主義下,工資仍然會相對受到抑制。但是,國家對基礎設施和軍事開支的投入將使需求持續增長。這將不是一個美好的未來。人們將受到壓迫,可能還會引發戰爭。而另一方面,社會民主的形式將會通過讓工資和生產力同步增長的方式來在一段時間內解決危機,這也會解決需求問題。


但是要記住,資本主義下的進步變革從來不來自於資本家,而是來自於一些先進工人團體的要求。近年來,美國和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相對較弱,而如今不論是左派還是右派中普通民眾的憤怒和動員也越來越多。因此,如果一個新的社會民主式的資本主義出現,它將建立在工人階級的要求之上,是資本家被迫接受工人需求的結果。

如今世界多國都在經歷著政治危機,而就像您說的,全球經濟也處於衰退停滯的狀態,街頭上上演著騷亂、抗議和示威。在這一背景下,您認為危機的出現同時也是政治動員的機會嗎?人麼如何才能將根深蒂固的不滿和憤怒轉變為一場結構性變革的政治運動?

對於在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們,我認為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的目標是要去建立一個社會主義運動。如果有一場真正的社會主義運動讓資本家害怕,那麼對資本主義社會民主式改良的可能性就會更大。這就是20世紀30和40年代發生的事情。 在那時,美國和歐洲的大資本家之所以接受管制的和社會民主式資本主義,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害怕更糟糕的事情發生。當時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政黨在世界各地爭奪權力。共產黨大規模擴張,統治著政權。這是他們妥協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認為社會主義者應該致力於建立一個社會主義運動,在短期內,它可以增加進步性改革的可能性;從長遠來看,我們也需要這樣的運動去最終擺脫這種非理性的資本主義制度。

西方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

(點擊鏈接觀看視頻)

您在美國的大學裡教授“政治經濟學”,我想這是一個人們或不熟悉、或有誤解的概念。它與我們在大學中普遍被教授的主流“西方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西方經濟學就是新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主要是在錯誤地為資本主義辯護,而不是科學的理論。它把自由市場描繪成一個完美的體系,但事實遠非如此。新古典經濟學甚至都沒有解釋資本主義是如何運作的。是馬克思解釋了為什麼資本主義逐漸發展了生產力。新古典經濟學沒有關於技術變革的理論。它的均衡理論認為,當經濟體處在靜止的均衡狀態時,它就將是最有效率的。這是一派胡言,那些新古典經濟學家們從來沒有在理論上證明這一點。

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很多頂尖大學的經濟系研究生覺得他們無法去相信在課上學的東西。所以我們開始去讀馬克思,然後我們就發現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的方法可以解釋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當時我們關心貧窮,關心不平等,關心種族壓迫和帝國主義戰爭。新古典經濟學完全不能解釋這些事情,但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卻可以解釋。我和同學都討厭新古典經濟學,覺得它既無聊又與事實毫不相干。

視頻 專訪大衛·科茨:金融危機10週年,如何避免它捲土重來?

而當我們這一代開始在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時,教室裡都擠滿了大量的學生,他們都會像這樣坐在座位的邊緣,因為馬克思的思想解釋了他們所關心的問題。而新古典經濟學則說,一切都很好,唯一的問題就是政府幹預太多。這不是一個可信的理論。據我瞭解,最近在美國,人們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越來越感興趣。就在金融危機之後,馬克思的書銷量增長得很快。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增長,是因為金融危機讓人們感覺到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對的。我記得《紐約時報》在一篇深度討論金融危機的文章裡面說:資本主義似乎在試圖去證明馬克思是對的。

我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不受歡迎,有很複雜的原因。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它的教學方式經常與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為了考試,你需要死記硬揹他的思想。學生們不喜歡這樣。我每年都教本科生一門課,叫《政治經濟學導論》,我在課上除了介紹一些諸如“佔有剩餘價值”這類基本的概念之外,都沒有使用很多生硬的馬克思主義的語言。如果把馬克思理論作為一套鮮活的理念去教給學生,告訴他們你可以用這個理論去分析和理解你生活中最關心的問題,那麼學生們都覺得這門課很有趣。

視頻 專訪大衛·科茨:金融危機10週年,如何避免它捲土重來?

政治經濟學經典入門教材:保羅·斯維奇《資本主義發展論》

所以,總的來說,我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學扮演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一方面,它要讓資本主義看起來是在所有可能的制度裡面最好的那一個。新古典經濟學告訴我們,社會上沒有剝削。工人提供勞動力,資本家提供資本。基於各方的犧牲和貢獻,他們每個人都會能到回報。這是謊言。因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是勢不兩立的。

經濟學的第二個功能,就是要去解決資本主義內部出現的問題。所以,它必須現實可行。比如,凱恩斯理論。凱恩斯理論是對資本主義在宏觀層面上某些問題的合理分析。它並不是對資本主義的道歉,而是一種改良理論。因為它既指出了資本主義的一個關鍵缺陷,即它沒法實現充分就業;但它卻也在資本主義內部提出瞭解決方案,提出了一些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

現在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最充滿希望的時代。那麼最後,有什麼話想要對土逗的讀者說麼?

(點擊鏈接觀看視頻)

美編:黃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