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上好最後一課,送給學生一些掏心窩子話

又是一年學校舉行畢業典禮之時。又有一批學生離開母校,走向社會或者步入高一級知識殿堂。此時,學校都要召開畢業典禮,如同當年的入學典禮一樣,隆重,熱烈,但表達的情緒卻不同,這畢竟是一大批畢業學生的“最後一課”。

畢業季,上好最後一課,送給學生一些掏心窩子話

上好這“最後一課”,意義重大。當然,學校也可以將畢業典禮處理成學校的日常工作,例行公事,但於學生來講,受到教益卻不大。在學校,時時事事都是教育機會。所以建議:要好好備會,尤其校長要把講話講出水平,送給孩子一些掏心窩子的話,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感悟,結合今後孩子的成長,講給他們,讓孩子們帶著激勵、帶著溫暖、帶著激情、帶著幹勁、帶著囑託、帶著祝福上路。

畢業季,上好最後一課,送給學生一些掏心窩子話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 ”。如同劉歡的歌,溫暖著,激勵著,相伴遠行。“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又如周華健的歌,人的成功很難,但有時候卻似乎很容易,容易到一個人的打拼似乎甚至就是為了一句話,一個眼神,一份期待,一段溫馨。

畢業季,上好最後一課,送給學生一些掏心窩子話

畢業典禮的時候,建議校長們要好好學學“根叔”。 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校長李培根院士16分鐘的演講,被掌聲打斷30次,全場7700多名學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不少學生當場落淚。1200名應屆畢業生與“根叔”來了一次親密接觸,三個小時內,身著導師服的李培根與他們一一握手、合影,其中的100多名學生還與他擁抱。

畢業季,上好最後一課,送給學生一些掏心窩子話

看看根叔的這些心窩話:“同學們,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即將背上你們的行李,甚至遠離。請記住,最好不要再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送行。……也許你會選擇‘膠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蝸居,成為蟻族之一員。沒關係,成功更容易光顧磨難和艱辛,正如只有經過泥濘的道路才會留下腳印。……請記住,別太多地抱怨,成功永遠不屬於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無濟於事;請記住,別沉迷於世界的虛擬,還得回到社會的現實;請記住,‘敢於競爭,善於轉化’,這是華中大的精神風貌,也許是你們未來成功的真諦”。

畢業季,上好最後一課,送給學生一些掏心窩子話

聽君一些話,勝讀十年書。

李培根說:“校長要用心講話。如果演講稿由其他人代勞,文采可能會比我好,但不能代表我與學生的講話。”無論是教授還是學生,都認為李培根校長的演講很實在,很貼近,沒官腔,很多都是大家經歷過的事情,講到了學生們的心裡。

根據心理學的記憶規律,人的記憶有一個“近因效應”,就是往往對開始時和結束時的內容印象較深。對學生來講,學校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的兩個始終節點,都是最容易對學生造成深刻記憶的關鍵時期,不應等閒視之。

畢業季,上好最後一課,送給學生一些掏心窩子話

做為學校來講,面對畢業典禮這“最後一課”,必須要講出彩頭來,那些話如果真地做到了觸及學生的靈魂,真如都德的《最後一課》一樣,對小弗朗士等學生來說,效果確實勝過讀了十年的書。

畢業了,孩子們要在這次典禮後離開了,別忘了要不吝送給孩子一些掏心窩子的話。

畢業季,上好最後一課,送給學生一些掏心窩子話

這些話不一定是大道理,但一定是適合學生身心的。不一定是面面俱到的,但一定帶有溫度的。不一定是悲傷離愁別緒的,但一定是激勵學子勇敢上前的不憚前驅的新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