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4月6日、7日,洛陽市西工區“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

大型公益講座,第六場、第七場如期舉行,西工區實驗小學、上寨小學、市十六中的2217名教師和家長聆聽了西工區教體局局長李豔麗帶來的精彩分享。

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李豔麗

1“教育”是不存在的 存在的只有學習

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專注聆聽的家長

“教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學習,而一切的學習,都是自我學習。教師也好、家長也好,是無法真正教育一個人的,成人能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能夠通過自我學習成為真正的自己。

敏感期這個詞,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它最早由荷蘭的生物學家德弗里斯提出。德弗里斯發現了蛾子幼蟲對光的敏感性,這種天生的趨光性不是成年蛾子教給幼蛾的。後來,蒙特梭利將敏感期運用在教育上。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不同階段的敏感期,如口和手的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婚姻敏感期、閱讀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渡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兒童在各個敏感期如飢似渴地學習需求,是自我學習,不是成人所教。成人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有營養的環境,讓孩子置身其中去感受、吸收,並將吸收到的一切內容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成人只需觀察孩子的反應,根據反應調整給予的方式與內容。成人給孩子提供的環境越有準備、越完善,孩子各項能力的爆發力度就越大、越令人驚歎。

以語言敏感期為例:有一個喜歡跟孩子說話的撫養人,且不急於替孩子用語言表達,那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很好;相反,如果撫養人沉默寡言,孩子所處環境又相對單一,得不到足夠的語言刺激的話,他的語言能力一定不會發展很好。

由此可見,有準備的成人環境對孩子來說多麼重要。

2家長的不解和困惑 聽講座後有了答案

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講座結束,家長上臺和李豔麗(右)擁抱

西工區實驗小學的家長聽完講座後表示,內心明瞭很多。

該校二年級學生吳樽的家長陳靜說,李局長的講座喚醒了家長對孩子這個獨立個體的尊重,家長要按照孩子的思維方式、需求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

該校四年級學生李浩宇的家長康玉紅說,之前總想把孩子複製成或培養成某個樣子,覺得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現在需要調整了,孩子有其內在的成長需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該校四年級學生張靳熙的家長靳豔傑說,聽完講座非常慚愧,之前無意間把很多壓力強加給了孩子,限制了孩子,傷害了孩子。今後要努力改正。

該校年三級學生劉子展的家長範培說,之前總認為孩子不夠好,達不到我的要求,自己也很焦慮,通過家長培訓,改變了很多,其實家長只要把自己的工作、生活規劃好了,不斷學習、進步,孩子自然差不到哪裡去。

該校二年級學生高明遠的家長高寧說,李局長的講座讓我收穫很大,觸動很深,我從開始的記筆記、到後來拍照、錄像,我迫切地想把學到的內容分享給親人和朋友。

歡樂教育——培養孩子一生帶著走的能力

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西工區實驗小學校長 張宏超

蒙特梭利說:“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並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而真正的教育是基於“兒童立場”的教育。

學校要給學生提供有文化內涵的校園環境。兒童天然生活在精神中。我們只需準備一個自由的環境,來配合兒童生命的發展階段,孩子們的精神與秘密便會自發地呈現出來。我們結合學校辦學理念“和美”文化,著力打造生活化、生態化、經典化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真實與自然、結構與秩序的環境文化中,身心得以滋養,精神得以愉悅。

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保持性的成人環境。教師要讀懂自己、讀懂人生、讀懂孩子、讀懂教育,做內心清明、人格健全的教育者。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孩子作決定的能力,而不是幫助孩子作決定。只有當孩子被尊重、被允許、被看見其自身的價值之後,才能形成一個開放、平等、友善、有尊嚴感的完整的人格。老師要改變看待孩子的視角,不斷髮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賞識的眼光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其在校園生活中不斷提高自我價值感,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價值感、值得被尊重的人。

家長要給孩子提供有愛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是孩子的第一環境。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真正的愛是什麼?愛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父母的成長就是家庭土壤的改良,也是家族系統不斷向上一階層流動的根本,是優良家風建設的基石。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家長要積極學習主動成長,營造讀書氛圍,用自己的言行去給孩子樹立榜樣,去陪伴孩子的成長,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每個人都需要從教育者的角色中走出來,和孩子一起成長,由教育者變成陪伴者和觀察者,我們才有可能成全孩子。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我們應該竭盡全力成全他們,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我們。

希望家校合力,給孩子提供一致性支持,讓孩子在我們提供的有準備的環境中完整成長,成為真正的自己。西工區實驗小學:辦學理念是“讓和美文化陪伴師生幸福成長”,秉承“求真向善尚美致和”的校訓,“和美”意為“和諧美好”,在教育中致力於讓師生達成“君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做內在清明的教育者

上寨小學校長 韓東珍

童年奠定人生的基礎。改變童年的環境,就可改變人生,改變社會,興盛國家,優化民族。因此,如何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想讓孩子有個美好的未來。然而,父母常常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以“愛”的名義束縛、控制孩子,用自己的成長方式去教育孩子,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獨一無二的成長密碼。我們想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就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支持和幫助他,給他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協助他更好地成長。

在教學中,我們採用以概念為本的實物教學:課堂上準備充足的實物或課件,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去觀察、探索、體驗、發現,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潛力,體驗到的知識就會長久地存儲在腦海裡。

成人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我們需要站在兒童的立場,從物質、心理、精神方面給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與幫助,讓他們發展自我。

兒童是天然的學習者,成人需要從教育者變成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有可能成就孩子。教師要愛教育、愛孩子,做內在清明的觀察者、陪伴者和引領者。家長要給孩子營造獨立的空間,自己要不斷地學習提升,高質量地支持、陪伴孩子成長!

上寨小學:為了使學生自由而全面地發展,確立了“育人至上 快樂成長”的核心辦學理念,以“潛心育人 靜待花開”為服務宗旨,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注重課堂改革和課程開發,用“概念為本 實物教學”來引領課堂,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節點課程和校外體驗課程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心靈成長,打造書香校園,努力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使師生在體驗中幸福、快樂地成長!

關注生命 幸福成長

市十六中校長 符洪峰

從一個生命呱呱墜地開始,就決定了他的生命是完全屬於他自己的,這是個體生命的獨特性。生命的成長由他內在和外在的環境來決定,兒童需要不斷破解自己生命的密碼,來建構和創造自我。成人所能做的,就是從物質、心理、精神方面給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幫助,讓孩子得以發展自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家長和老師要關注兒童的認知特點,遵從兒童成長的規律,實現從“成人立場”到“兒童立場”的轉變,通過家校合力,給孩子提供一致性的支持與幫助,讓孩子在有準備的環境中成為完整的自己。

在學校,我們給孩子提供有準備的校園環境、課堂環境和課程環境等,所有環境的準備都是為孩子生命的成長而準備的,因為兒童天然生活在精神中。教師需要從教育者的角色中走出來,和孩子一起成長,由教育者變成陪伴者。要通過讀書、研修真正讀懂自己、讀懂人生、讀懂教育、讀懂孩子,做內在清明的觀察者與陪伴者,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師環境。

在家裡,家長更需要讀懂孩子,給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但現實是很多家長往往以“愛”的名義去要求孩子、控制孩子、干涉孩子。家長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投射給孩子,孩子為了保持和父母的鏈接,遵從父母,順應父母,導致孩子的成功是被成功,孩子成了父母滿足控制慾的工具。孩子用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成全了他人。很顯然,這並不是成功,而是個體生命的最大失敗。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智慧,成人不要用“愛”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自我功能!

“教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學習,而一切學習都是自我的學習。真正通過孩子自己的感知而習得的知識,才能滋養他的心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幸福。

市十六中:以“關注生命,幸福成長”為核心辦學理念,以“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幸福”為辦學目標,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為學校精神,堅持“生命至上,崇德至善”的校訓,倡導“尊重、創新、嚴謹、高效”的教風和“樂學、善思、合作、進取”的學風,發揚“文明、誠信、和諧、奮進”的校風,讓孩子在學校真正體驗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幸福,塑造一個真實、快樂、幸福、完整的自我。

聽完講座,家長們這樣說

上寨小學家長

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專心致志

該校三年級學生胡毅豪的家長黃靜苗說,之前,我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忽略他也是個孩子,需要玩、需要自由,聽完講座,一切不解都有了答案。我要真正看到孩子本身,而不是我想象中的孩子。該校三年級學生李怡帆的家長吳海燕說,之前,我一味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卻適得其反,孩子成績沒上去,家長也很焦慮。聽完李局長的講座,我知道了科學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今後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著想。

該校五年級學生李蓓潔的家長董亞若說,聽了李局長的講座,我知道有準備的環境對孩子非常重要,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學習成績好壞,都是值得被愛、被尊重的。

該校二年級學生李鈺彤的家長仝彩虹說,之前,我對孩子沒有信心,李局長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都值得被尊重,的確是這樣。

該校二年級學生連梓程的家長韓亞楠說,

聽完李局長的講座,知道了以前不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傷害,一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他,二是過多關注、過度包辦傷害他,以後不再這樣了。

該校四年級學生盧藝博的家長朱小衛說,之前自己是“100分媽媽”,現在想想其實挺糟糕的,今後,我要努力成為“60分媽媽”。

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洛陽市第十六中學家長

洛陽市西工區教體局組織“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大型公益講座

專注聆聽

該校九年級學生張麗穎的家長張愛亭說,過去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這樣那樣要求孩子,今後不僅要當家長,還要當朋友,給孩子自由空間,讓孩子獨立思考、自我感受、自我學習。

該校九年級學生楊曼的家長楊小雪說,

孩子喜歡數學,我卻認為女孩子應該多看文學方面的書,總是強迫她,今後應該尊重孩子及她的興趣愛好。

該校五年級學生楊奇裕的家長王水紅說,非常渴望有這樣的講座,心裡敞亮多了,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家長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不保護。

該校三年級學生嶽粟琪的家長蘇盼青說,以往總是拿別人家孩子跟自己孩子比,現在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是獨一無二的。

該校七年級學生王繼康的家長楊利娟說,聽了講座知道自己犯過的最大的錯就是過多幹預、關注孩子,讓他沒了自己的空間。另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佔80%,家長不能把孩子交給學校就甩手不管了,要自我提升,做好家庭教育。

該校二年級學生楊夢瑤的家長周玲炎說,今後自己也要多讀書,和孩子一起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