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加速器B輪加速營吳炤億: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是一種信仰

AA加速器B輪加速營吳炤億: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是一種信仰

創業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機遇,有些困難強大到我們自以為無法翻越,有些機遇則是我們略加猶豫便稍縱即逝。在AA加速器首期B輪加速營上,烈熊網絡創始人兼CEO吳炤億,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創業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歷經困難和挑戰,並最終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過程。

大家好,我是Kutaa。今天我分享的內容是,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是一種信仰。

烈熊在整個創業發展的過程中間,很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缺乏一些像各位同學不管是在聯想,還是在農業領域,或者是ARKie十幾年在設計領域的根源。

所以我們確實走過過一些彎路,我們在開拓一個全新的領域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情況,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方面的一些感悟。

其實我們團隊在進入信用卡領域之前,本身是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我們在15年底的時候組建團隊做信用卡相關服務,之所以進入這個領域主要還是因為熱愛,團隊一直覺得因為信用卡信息的不對稱,很多老百姓用卡有很多的不方便,包括有很多的信用卡的一些服務用戶都沒有享受到。

我們認為這個過程中間其實是服務機會的,所以我們當時做了一款C端產品,在2016年年初推出。但是我們推出C端產品大概三個月左右的時候發現,那個時代正好是屬於移動互聯網發展非常迅猛的時候,可以說是最後一段高潮期。

那段時間,你走到哪裡都能看到掃碼、補貼等各種C端的推廣。我們當時在做產品的時候,其實沒有想那麼多。像現在我們通過八布法學到這些東西,當時沒有用的那麼熟練,那個時候我們就是一種直覺——用戶很需要這種產品,但是當我們做出產品並推到市場上的時候,我們就有點傻眼了,到處都是鋪天蓋地的C端的推廣、宣傳,那我們這個產品怎麼有機會生存下去?

AA加速器B輪加速營吳炤億: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是一種信仰

團隊在那個階段是很焦慮的,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我們都在思考公司應該怎麼辦?做C端產品是不是我們要堅持的方向?於是,那個時候我們就在思考我們能不能轉型?可即便轉型,大家也不知道方向在哪,因為突然覺得有很多東西跟原先設想的不太一樣,所以有些迷茫。

最初我們思考,我們是不是可以轉B端,但我們當時不知道客戶在哪以及客戶需求是什麼,因為我們做的大數據聚合業務,其實是比較創新的一項業務。

當然可能也是運氣好,還有當時的時機也不錯,我們當時遇到第一個的合作伙伴就是平安一賬通。那個時候我們內部其實有很大的分歧,有些小夥伴覺得轉B端可能不好做,因為B端涉及到要去拓展,要去尋找客戶,還要教育客戶,從而把我們的服務推給對方,所以當時的意見是有分歧的。

雖然有分歧,但當時我們最後還是認為,很多事情必須要邁出第一步進行嘗試,就像最近特別火的關於360周教主的一篇文章刷屏了,他說“如果你想不出來你的商業模式,那你就去不斷地嘗試”,我覺得他的這個說法真的是挺符合我們的當時情況的,我們在跟第一個B端客戶合作的時候,就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

我們原有的整個數據及數據結構和相關業務的開展都是基於to C的業務,沒有做過to B這方面的設計,所以很多產品其實是沒有辦法直接提供給客戶的,那怎麼辦?這個時候內部小夥伴的意見分歧其實挺大的,覺得此路不通。

當時我認為這個事情一定要去嘗試,不能因為你以為或者你覺得這個事情不可行就放棄了,要有決心去堅持下去。如果說你想明白了,我們要轉型,那必須要找到場景去轉,下決心去突破。

我們當時跟平安溝通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我們不斷地聽取對方的意見,不斷地溝通,去明晰對方的需求。

我們做的第一個接口很複雜、繁重,我們給對方提供API的服務,其實現在回頭看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當時平安的要求挺高的,我們也克服了很多的困難,終於在最後達成合作。由此,我們就開始走上了to B服務的領域,也賺到了第一桶金可以開始去繼續拓展。

我們在當時還是有很多的想法,包括我們認為可以去尋找很多類似的場景去拓展to B 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內部其實還是有一些反對的聲音,認為說這個做不了,認為我們能力不夠等等。

比如說我們想跟BAT尋求合作,內部就有人潑冷水說BAT為什麼跟你合作?人家不需要你!其實回頭來看,我們認為所有的不可能,其實都有一定的可能性,而它能成為可能一定有它的背後的必然原因。

當時我在團隊裡面就立下了這麼一個想法——我們自己一定要相信,我們的服務對用戶是很有價值的,我們要能夠說服我們的客戶去接受這種價值。並且我們不要認為很多合作伙伴非常高大上,或者是他們特別強大,就不需要這些我們的服務了,你如果找到他的痛點並且打動他,那他是有可能願意去跟我們合作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團隊是處於半信半疑的狀態,甚至個別的同事比較悲觀。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當時內部是有很多討論的。我們在拿下跟平安的合作以後,也走了一些彎路,包括找了旅遊行業等等。那時候我們會有些想當然的想法,覺得這些企業會不會跟我們進行合作?

AA加速器B輪加速營吳炤億: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是一種信仰

其實走了一圈彎路以後,重新回到原點上,我們去思考,到底我們的to B的服務——像這種數據API的服務——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是需要它並且願意付費的,於是我們開始重新回到客戶的聚焦上。

最後我們決定要打幾個領域,一個是互聯網金融領域,一個是消費升級以及大數據的領域。所以我們就往這三個方向去出擊,這個過程中間也確實遇到了一些挑戰。

在我們跟高德合作的過程中,其實高德之前已經有一家公司在跟他合作了,而且他們合作有兩年時間了,那個時候我們的同事就認為沒戲了,我們沒有什麼優勢,憑什麼能替代別人?

我們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深度去研究,去聽客戶的聲音,他到底在使用現有業務的時候,痛點是什麼?他覺得不足的地方是什麼?我們能不能滿足它這個需求,能不能解決他的痛點?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還有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有些大企業它可能自己組隊在做這個業務,那這個時候我就告訴我們同事說,你不要氣餒,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去論證為什麼他跟我們合作對他講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而事實證明確實如此,與我們合作的一家公司,也是很知名的一家企業,他自己有團隊在做這個事,我們跟他接觸以後,他們說暫時不考慮不合作,以後再說。我們當時內部討論說一定不能放棄,我們要圍著這個客戶,打持久戰,而且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去幫助他,去發現他現在投產比裡面的問題是什麼。 然後三個月過後的結果就是他們把原有的團隊解散了,用了我們的服務。

其實我們一路走過來,在整個公司的這些業務的發展過程中,經常都會出現內部的質疑。因為有些業務本來就屬於創新業務,創新以後大家不能確認這個東西到底行不行,就這個輪子以前沒人造過,那我們來造這個輪子,但是它到底跑不跑得起來?

從某種意義上講的話,我很贊同阿K之前談到的一個說法,就是有的時候你要相信你的商業直覺,這種商業的直覺其實是有助於你去排除一些干擾的——創業前期如果有極高的情商,會把困難想得特別大,然後你就可能會畏懼困難。

其實很多時候你去爭取了,努力了,你真真正正接觸到了,接觸到了用戶和客戶,真正去傾聽他的需求,並且不要去害怕競爭對手,或者是你的競爭對手非常強大,我特別贊同AA的八布法裡面講的,你把一個點扎得足夠深,做得足夠透,你一定能建立起一個壁壘來。

而且我覺得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夢想,要相信奇蹟會出現。這是我做烈熊這幾年裡面感受特別深刻的一點。因為我們拿下了一個又一個我們以前覺得不可能拿下的客戶,而且我們和銀行的關係也越來越好,我們充分去分析它的痛點和他的訴求,他的每個體系中間遇到的問題,然後再去思考我們的服務裡面是不是可以滿足它,並不斷努力把自己的專業化程度做到最高。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相信你自己是可能做到的。你在評估好你的資源和投入的情況下,小步快跑去嘗試,然後你一定要站在你客戶的角度,去真正瞭解他的喜怒哀樂。我覺得這個是我們一路走過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經驗。

另外一個就是我相信,企業在創業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來自於內部的不同的聲音和意見,相信商業直覺並不是不去聽取別人的看法和觀點,而是要形成一個團隊的共識。

特別是作為團隊的創始人,我認為這個時候他的決心和他完整的思維是很重要的。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間其實也有一些判斷失誤的地方,那每次判斷失誤之後都要去總結,然後爬起來重新去打。

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第一次挫折,然後第二次挫折,可能很多人就沒有第三次了,他就會容易放棄、會沮喪,甚至覺得這條路就是死路了。

我覺得這個過程中間,其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去深度地覆盤,我覺得八步法給我們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你一定要去思考清楚你的定點是什麼,你是不是真的解決了用戶的需求,還是偽需求?

我覺得這幾個點其實都是對自身深刻的拷問。如果你真的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其實你根本不用擔心,摔倒幾次之後,你持續去尋找進攻的切入點,未來依然有機會。

在我們創業的道路上,很多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機遇,大家都覺得不可能戰勝困難或者沒有能力迎接機遇,其實努力去幹,不要鬆懈,最後一定會有勝利的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