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蕓薹素內酯,被誤解的“萬金油”

四十年前,美國學者米切爾及其同事們首先從蕓薹的花粉中分離出了蕓薹素內酯,這一開創性工作立即受到植物生理界和有關學科的廣泛重視。80年代初,當農藥界大書菊酯、磺酰脲農藥的活性進入每畝以克計的“超高效”時代時,蕓薹素內酯俏然而至,創下了以毫克計的新紀錄。這是蕓薹素內酯最高光、最榮耀的時刻。

自1979年被分離、提純、鑑定以來,科學家先後發現其類似結構物40餘種,代表物為24—表蕓薹素內酯、28—高蕓薹素內酯和28—表高蕓薹素內酯,他們的生物活性與天然蕓薹素內酯相比,分別為20%、87%和30%。這是蕓薹素內酯家族最壯大的時候。

我國在1988 年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完成小試鑑定,在 1993 年由江門市大光明農化新會有限公司(原廣東省江門農藥廠)購買中科院的專利(國內專利保護期為10 年),並於1994 年完成工業化生產。這是蕓薹素內酯走進國內的時候。

隨著威敵28—高蕓薹素內酯、愛增美、雲大120、蘭月奔福、天豐素等大量產品的問世,以及各種復配製劑(碧護)的誕生,在市場上的表現也得到廣大種植戶的認可,蕓薹素內酯在市場上走向輝煌。這是蕓薹素內酯最得意的時刻。

雲大120 可以說是國內蕓薹素內酯的開山鼻祖,在經歷了十多年的輝煌後,近年銷量下降嚴重,幾近退市邊緣,還差點毀了這“絕世好產品”。這是蕓薹素內酯最暗淡的時刻。

一是誤認為是葉面肥,以為施用蕓薹素就能恢復營養。

二是誤認為是萬金油,作物出現任何情況都用蕓薹素,以為蕓薹素能解決所有問題。

三是作物本身長勢良好的情況下仍然施用蕓薹素內酯,期許更高的收益,達不到期許時便誤認為沒什麼效果,認為一種可用可不用的產品。

蕓薹素內酯的生理功能

多數植物生長物質只對植物的某一種或某幾種生理過程有調節作用,如赤黴素主要促進植物器官的生長,乙烯利可促進植物成熟,矮壯素和縮節胺只能用於抑制突長,而蕓薹素內酯

對植物的各個生長髮育時期都能發揮調節作用,這是蕓薹素內酯區別於其它植物生長調節劑最重要的特點。

其具體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細胞伸長和分裂

用10mg蕓薹素內酯處理菜豆幼苗第二節間,便可以引起該節間顯著伸長彎曲,細胞分裂加快,節間膨脹大,甚至開裂。其原因是蕓薹素內酯可提高植物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活性,DNA和蛋白質含量增多。同時也會刺激細胞質膜上的ATP酶活性,促使質膜分泌H+到細胞壁,使細胞伸長,使植株加速生長,增加產量。

2、促進光合作用

蕓薹素內酯可使光合作用中的RuBP羧化酶的活性大大提高,使CO2固定速率加快,提高光合效率,宏觀上表現為葉色加深,葉面積增大,葉片肥厚,生長整齊,改善葉面品質。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植物進行有機物積累的根本來源,因而蕓薹素內酯可以提高作物產量。

3、提高植物抗逆性

在低溫、乾旱和鹽鹼等逆境下,蕓薹素內酯能夠增強作物根系吸水性能,穩定膜系統的結構功能,維持較高的能量代謝,調節細胞內生理環境,促進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謝,從而增強植物的抗逆性,所以蕓薹素內酯又被稱為逆境條件的緩衝劑。植物的抗病性是受植物本身的基因控制的,但是,蕓薹素內酯可以全面調節植物的生理生化過程,從而使病害減輕,同時,蕓薹素內酯作為植物激素可以誘導某些抗病基因的表達,增強了植物的抗病性。

在生產上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苗期促根

用作種子處理或苗床期噴灑,對水稻、小麥、玉米、蠶豆、菸草、蔬菜等作物的幼苗根系有明顯的促生長作用。根系鮮重比對照增加20~50%,乾重增加15~107%,表現為根深葉茂,苗株茁壯。

2、營養期促長

蕓薹素內酯具有促進細胞分裂和細胞伸長的雙重作用,又能提高葉片葉綠素的含量,增強光合作用,增加光合同化產物的積累,因而有明顯的促進植物營養生長的效應,可以提高作物的產量。

3、生殖期促實

蕓薹素內酯能提高花粉的發芽率,促進花粉管伸長,有利於植物的受精,從而提高結實率和座果率。特別是它還能提高植物的弱勢部位,進而提高頂尖部位的結實率。作物成熟期表現為粒數和粒重增加,瓜果類表現為果實均勻,改善作物品質。

4、增強抗逆性

蕓薹素內酯進入植物體內後,不僅加強了光合作用,促進了生長髮育,而且對植物細胞的膜系統有保護作用,能激發植物體內某些起保護作用的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大大減輕由於逆境下植物體所產生的有害物質(如丙二醛等)對正常功能的損害。尤其是在抗乾旱和抗低溫方面,作用更明顯。

所以,所謂的萬金油、萬能藥,實際是對蕓薹素內酯的誤讀,它並不是萬能的!如果作物破壞太嚴重,也不能達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另外,在用蕓薹素內酯的同時,也要合適使用其他農藥,不具備完全替代作用。就像汽車,光有潤滑油,沒有汽油也是走不動的。蕓薹素的作用意義在於搭配常規農藥、肥料、調節劑,能夠起到增效的作用。不能因為它優點多,就隨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