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八要素”:讓農技服務更接地氣

多彩貴州網訊 脫貧攻堅“春風行動”號角吹響以來,水城縣農業局派出33人組成10支脫貧攻堅輪戰隊,分赴化樂鎮、陡箐鎮田間地頭,指導群眾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後期管護,培訓群眾種養殖技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推脫貧攻堅“春風行動”。

聚焦“八要素”:讓農技服務更接地氣

“沙林這個地方,蜜粉資源豐富,背風向陽,地勢高,不積水,陽光充足,很適合養蜂。”農業局輪戰隊員劉鎮銘告訴筆者,來到趙家河村以後,經過走訪,發現沙林組的小氣候很適宜發展養蜂產業,隨後經過多方爭取,購買116箱中蜂,發放給貧困戶養殖,並請養蜂專家對貧困戶和願意發展養蜂產業的群眾進行技術培訓,讓群眾掌握養蜂技術,讓中蜂產業成為群眾增收的好渠道。

這兩天,在化樂鎮趙家河村沙林組,十來人正在來自重慶的養蜂專家廣英德的指導下學習養蜂技術,從養蜂場地的選擇,蜂箱的製作開始,到養蜂的四季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等,又到蜂蜜的高產,科學分蜂分群,如何能夠多采集蜂蜜,蜜蜂冬季產蜜、科學飼餵和過冬技術等等。讓群眾邊看邊學,手把手教學,直到看懂、學懂和弄懂為止。

“讓他們學會養蜂的整個技術,回去可以自己養,能把養蜂作為增收致富的一個渠道。”廣英德說。

“經過這幾天的學習,掌握到了一部分技術,學會後回去多養點,多有點收入。”趙家河村的貧困戶陳明飛,家中有五個孩子上學,三個高中,兩個初中,經濟壓力大,每年孩子的生活費成了家中最大的問題,聽說養蜂賺錢快,陳明飛每天早早就來到培訓的地方,認真地學習技術,打算依靠養蜂這一短平快產業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聚焦“八要素”:讓農技服務更接地氣

“掌握群眾需求,針對群眾在種養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供技術服務、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對貧困戶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諮詢和培訓,切實做到技術到人、技術到田間地頭,加強產業後期管護,提高產業效益,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縣農業局輪戰隊隊長謝祥剛說。(劉登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