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投資22億元保護海岸帶 包括40個項目涉及10個市區

煙臺投資22億元保護海岸帶

包括40個項目,已完成海岸線修復約140公里

今年煙臺“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李玲提交“關於開展煙臺海域海洋生態修復項目修復成效整體評估的建議”的提案,建議保護、利用好有限的海洋及海岸線資源,切實做好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工作。近日,提案督辦單位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對此進行了答覆。

煙臺每年都有海洋生態修復項目

煙臺毗鄰黃海和渤海,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37.93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65.39公里,擁有各類海島230個,島岸線長272.54公里。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海洋、海岸開發活動增多,加之海洋風暴潮、颱風等自然災害影響,煙臺部分海域、海岸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濱海溼地和近海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功能減弱或喪失,海岸侵蝕和海水入侵等現象依然存在並繼續加劇。據統計,煙臺大陸海岸受損岸線總長為200.33公里,佔大陸岸線總長的26.15%,不同類型的岸線均出現岸灘受損和生態系統退化問題。

在海洋生態修復成效評價方面,目前,全國、全省並未出臺相應的評價標準,缺乏對應的評價辦法和評價體系,造成開展該項工作缺少工作依據。國內缺乏權威的或有資質的評價機構或單位,部分機構及單位評價結果的權威性也有待於驗證,導致煙臺海洋生態修復成效僅限於針對單體項目。

此外,海洋生態修復成效整體評價工作具有複雜性和不可預見性。整體評價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包括水文、氣象、水質、土壤、底質等多項指標,涉及環保、土地、城建、住建以及水利等多個部門的支持,領域廣泛;同時,評價要有連續動態性,需要有長時間的現場跟蹤觀測資料和必要的數學模型分析甚至需要物理模型驗證,另還需要有長時間跟蹤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調查數據等,具有長期性和週期性。項目實施週期長,有些項目週期長達三四年,整體評估要兼顧項目實施前和實施後,煙臺海洋生態修復項目每年都在進行,短時間內難以進行修復成效的整體評估。

全市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約140公里

2014年以來,市海洋漁業部門先後修編了《煙臺市海洋生態紅線區規劃》、《煙臺市海岸保護與利用規劃》、《煙臺市海島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劃定了海域及海岸帶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2017年,煙臺組織編制了《煙臺市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十三五”規劃》(2016-2020),對全市1000多公里海岸線7大類型、45個岸段逐一登記整治修復,為規範使用、開發和保護海域海岸帶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2010年以來,煙臺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海域使用金政策項目和資金,開展海岸、海域及海島的整治修復工作。目前,煙臺在建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項目40個,總投資21.92億元,涉及萊州、招遠、龍口、蓬萊、長島、海陽、牟平、萊山、芝罘、開發等10個市區。以投資6400萬元的開發區金沙灘海岸帶修復為代表的31個海岸帶整治修復項目、以投資1.2億元的長島無居民海島保護與開發利用示範工程為代表的7個海島整治修復項目、以投資8.6億元煙臺套子灣藍色海灣修復為代表的2個海灣整治修復項目,在全市1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有序展開,部分項目目前已經完工並通過驗收。同時,煙臺積極拓寬社會融資渠道,住建、城管等多部門配合聯動,充分利用地方財政資金、城市發展建設基金等,服務於海岸整治修復工作,有效推動全市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全面展開,並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約140公里,佔全市受損海岸線總長70%左右。

目前,全市已建崆峒列島、千里巖島等省級以上海洋與漁業保護區31個,其中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12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6個,省級各類海洋與漁業保護區13個,保護區面積達2571.57平方公里,佔管轄海域面積的21%。保護區建設以項目為依託,累計爭取資金5000多萬元,用於保護區管理用房、管護船艇、管護設施、受損系統修復、生態監控體系建設等工作。積極開展海洋生物資源放流工作,每年放流各類魚蝦蟹蜇等苗種10億單位以上,有效養護和修復了海洋生物資源。近年來,市、區兩級政府投入約7.7億元,拆除養殖筏架21萬多畝,近岸海域水質得到顯著改善,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