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iPhone X遇害,真凶是誰?

假如iPhone X遇害,真兇是誰?

最近的蘋果頗為流言所苦,先有分析師曝料iPhone X可能停產為新品讓路,接著有人出來反駁減產的其實是iPhone8。重磅炸彈來自於日經新聞,認為iPhone X排產計劃可能從去年的4000萬降低為2000萬部,原因是銷量不及預期。庫克本人倒是嘴硬,堅稱iPhone X勢頭良好,正在追加產能。

這樁口水官司的嚴重性在於iPhone X作為蘋果10週年的旗艦產品,一旦減產甚至停產不僅危及營收和9000億市值,還會賠上蘋果的商譽,絕對是一屍兩命的慘案。

但史上最貴的iPhone X到底是自作孽不可活,還是安卓友商動機明顯的推波助瀾,看來倒是一樁懸案了,至少疑兇之多有點《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味道。

因為在“民憤”極大這點上,iPhone很像阿婆筆下的死者,這是事實。

不僅因為這款手機的超高定價一再催生賣腎的衝動,更因為它歷經了友商的毒奶,抗住了從諾粉到安卓粉的怨毒目光,年復一年的賺取著行業最多的利潤。

但指望iPhone X此刻就倒下,恐怕數據並不同意。

蘋果去年Q4財報非常靚眼,iPhone總共賣出4760萬部,同比增長2.9%,其中iPhone X達2900萬部,考慮到這款手機11月3日才正式發售,成績著實不俗。

此外526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大漲12%,已經超出了蘋果Q3財報490-520億美元的預期,107億美元的淨利潤也達到了預測值的上限,服務收入也蒸蒸日上,都顯示整個蘋果生態系統運轉良好,後勁十足。

假如iPhone X遇害,真兇是誰?

就算iPhone X死掉,目前的幾個疑兇也談不上有多大責任。

首先,8300元起步的iPhone X在國內國外的競品並不多。

華為Mate10已經很貴了,定製版也有上萬的報價,但無法與iPhone X相提並論,餘承東的小目標也僅是全年1500萬部而已,只是iPhone X季銷的一半。除了上市10天報過一個50萬部的數字,其他都是沒有絕對值而難以採信的對比數據。

三星S8和Note8組合衝擊也沒有構成像樣的威脅,在去年的美國聖誕購物季中,蘋果的激活設備佔到總數的44%,遠超三星的26%,其他品牌都是個位數。

嚴格來說,iPhone X即使掛掉,死因也是自殺,而不是謀殺。

在看熱鬧不怕事大的旁觀者陣營中,倒是有些聲音值得重視。

首先有分析師觀察到富士康的單一季度產能在2800-3000萬之間,被iPhone X用2個月的時間輕鬆吃掉,而供應商信息卻顯示,今年Q1的產能只有2500萬部,考慮到Q1才是全年出貨量的大頭,這明顯不合邏輯。

最近摩根大通下調了對蘋果主要供應鏈廠商鴻海、大立光、穩懋和瑞聲科技的展望評級,似乎使這個判斷又得到支持。很多人據此認為今年iPhone X實銷可能只有6000萬部,低於去年iPhone 7的9200萬部。單以Q4的數據比較,去年iPhone7和iPhone7Plus佔據了iPhone當季全部銷量的72%,而今年的iPhone 8, iPhone 8 Plus 和iPhone X是61%,新機對蘋果營收的拉動是在降低而不是增強。

眾所周知,蘋果營收一向依賴iPhone,預計今年佔比將達到61%,在這種情況下減產iPhone X似乎看不出任何合理的成分。

這個推理的破綻在於少問了個為什麼。蘋果新品的產能是老大難問題,這次iPhone X卻沒讓黃牛賺錢,就是因為找到了LG Innotek和夏普作為TrueDepth核心元件供應商,確保了持續而可觀的出貨量。

iPhone X即或減產也只能是因為蘋果的戰略調整,而不會是所謂銷售預期的壓力,更不會是受到春節休假的影響。在主銷機型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這是蘋果與三星乃至華為機海戰略的主要區別。

蘋果對未來市場可能有這樣幾個判斷:

庫克的審美和產品天賦或許趕不上喬布斯,也不是開疆拓土的人才,但做為欽點的接班人,絕對不要低估他的執行力和體系化戰鬥力。

1、減產或是供應鏈大調整的開端。

在iPhone X量產時,蘋果成功捋順了供應商、代工廠和渠道的三角關係,從11月3日發售起就供貨充足,讓黃牛和果粉都出乎意料,這是供應鏈接整合的開端。

蘋果向來偏愛使用三星OLED屏幕,但隨著京東方OLED開始批量出貨,韓系廠商一家獨大的局面將被終結,蘋果有意延緩對供應鏈的下單速度不排除有重組產業格局的深意。

2、蘋果的多元化不是高低配而是需求錯配。

觀察去年Q4蘋果終端產品的份額可以發現,iPhone 6s Plus、7 Plus和8 Plus佔據了總銷售額的30%,iPhone X為20%,但仍有一半左右用戶選擇傳統的4.7寸屏幕,這意味著喬布斯推崇的單手操控仍有擁躉。

但堅守這類產品會使蘋果定位模糊並錯失高端市場,庫克的策略是主攻高端的同時逐漸培養和釋放細分需求。蘋果籌備中的新品有三款:

5.8寸的OLED手機,這基本是現版iPhone X的小改款;

6.5寸且像素更高的OLED手機,應該是iPhone X的PLUS版本;

6.1寸的低像素LCD手機,屬於誘惑傳統用戶放棄小屏的走量機型,但不又以犧牲利潤為代價。

假如iPhone X遇害,真兇是誰?

這樣做的好處是蘋果不必像華為和小米那樣發展出榮耀和紅米這樣的子品牌,又能在保持高定價的基礎上覆蓋更多受眾。

3、價差的存在使得果粉有反季出手的傾向。

2017年的情況證實,蘋果出貨量最好的是iPhone 6和iPhone 7系列,原因無非是優惠幅度更大,去年Q3這個因素曾把蘋果在全行業的利潤佔比從83%拉低到60%,Q4由於iPhone X的強勢加入,情況才有所好轉,果粉的這種反季消費顯然會攤薄蘋果的利潤。

所以從長遠看,蘋果適當控制產能,在摩爾定律週期內緩慢而又節奏的均勻發貨,無論在營收和利潤上都有好處。

4、重新排產減輕iPhone X對新品的衝擊。

蘋果的新品發佈會一般分春秋兩季,春季主要發佈iPad和MBA、MBP產品,9月主打iPhone新品。正常情況下,蘋果的上一代產品會在每年Q2啟動降價促銷為新品讓路,這是慣例,但考慮到目前用戶平均換機週期已經延長到21.2個月,再加上今年或許有更多數量的新品上市,如果蘋果不立即著手控制產能,很可能導致iPhone X大量鋪貨,提前透支對新品的需求。

5

、蘋果的核心價值觀是利潤而不是營收。

蘋果不是沒有考慮過機海戰術拉動營收,比如之前的iPhone 5C,減配不減價的策略讓人詬病許久,之後又有iPhone SE這種4寸小屏低價產品,那時的蘋果仍認為保守用戶是一個可觀的市場,庫克在一次財報分析會上也表示:使用老款iPhone的用戶有60%未升級到iPhone 6、6 Plus、6s或者6s Plus,但事實是,果粉從來不喜歡低價又無逼格的產品。

因此蘋果又回到對走量的廉價設備不感興趣的正確道路,這就決定了蘋果不可能因為iPhone X熱銷,就用各種營銷手段和無節制的出貨壓榨其潛力,而更看中爆款產品之間的有效銜接。

真正有能力殺死iPhone的只有用戶。

至少目前蘋果還遠沒有被拋棄,從美國的聖誕狂歡周再到密集的中國年會現場,iPhone從未落伍,從不缺席,iPhone X更是橫掃千軍的絕對主角。

假如iPhone X遇害,真兇是誰?

在阿里程序員穿特步相親的時代,iPhone X仍是互聯網新貴的真愛,蘋果當然糊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