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讓你弄清楚,殲-20的側面彈艙有多先進

一張圖讓你弄清楚,殲-20的側面彈艙有多先進

在央視近日的一則報道中,殲-20戰鬥機首次展示了地面武器掛載的畫面,能看出其掛彈非常方便,尤其是側面彈艙的設計更為巧妙,內部的導彈掛架伸出來後,彈艙蓋還能關上,只把待發射的導彈露在外面,大大降低了對全機隱身及氣動特性的影響。

一張圖讓你弄清楚,殲-20的側面彈艙有多先進

圖注:打開狀態的殲-20側彈艙

主彈艙+側彈艙設計

縱觀世界上已經服役的幾款五代機,為保證隱身性能,基本都採用了內置彈艙。但在具體設計上又各有不同,如美國的F-35因為採用單發設計,不能利用兩臺發動機之間的機體空間來佈置彈艙,只能在兩側進氣道下部擠出空間作為主彈艙,沒有空間佈置側彈艙;俄羅斯的蘇-57雖然是雙發設計,但由於機身過於扁平,所以俄羅斯干脆選擇不設置側彈艙,而是利用其兩臺發動機間距較大的特點,將整個腹部空間設計成彈艙,容積非常大,能掛載遠程巡航導彈。

一張圖讓你弄清楚,殲-20的側面彈艙有多先進

圖注:蘇-57由於機身太過扁平,難以佈置側彈艙,因而只在腹部設置了兩個大型彈艙

只有F-22和殲-20採用了腹部主彈艙+機身兩側側彈艙相結合的做法。其中,主彈艙容積較大,主要用來掛載一些體積較大、翼展較長的彈藥,如遠距、中距空空導彈、精確制導炸彈、反輻射導彈或空射巡航導彈等;側彈艙容積較小,主要掛載近距格鬥導彈。

這種設計非常合理,因為主彈艙內的掛架數量有限,如果用來掛載格鬥導彈,就掛不了遠距導彈或對地攻擊武器,會直接影響整機的火力容量和載荷利用效率。而且主彈艙的艙門尺寸大,開合速度慢,對飛機的發射姿態和迎角限制比較多,不利於飛機在近距離格鬥時爭分奪秒的發射出格鬥導彈。因此,在機身兩側各設計一個側彈艙,專門掛載格鬥彈就可以巧妙地解決這個問題。

殲-20側彈艙比F-22的更加先進

雖然殲-20與F-22都有側彈艙,但二者的設計是不一樣的,對比來看,明顯殲-20的更先進一些。

從結構上看,F-22側彈艙的艙門是兩片式設計,內部的導彈掛架上裝有一個摺疊機構,平時摺疊收納。發射時,上下兩片艙門分別向上下開啟,然後導彈掛架的摺疊機構打開,將掛架伸出彈艙,導彈直接在掛架上發射。等導彈發射後,掛架收回,艙門關閉。

一張圖讓你弄清楚,殲-20的側面彈艙有多先進

圖注:F-22側彈艙內的導彈掛架特寫,能看出其是通過摺疊結構進行收放

殲-20側彈艙的艙門採用向上旋轉的單片艙門,內部的導彈掛架採用翻轉式設計,可通過鉸鏈式作動機構向下反轉。發射時,彈艙門向上打開,導彈掛架向下翻轉到彈艙外部,然後艙門關閉,只把導彈和掛架露在外面,形成獨特的"半外掛"設計。

也就是說,F-22在格鬥時,側彈艙必須一直開著,而殲-20卻可以關閉艙門,只把導彈留在外面。明顯殲-20的做法對隱身和氣動性能的破壞最小,而且導彈整體突出於機身,更方便導彈導引頭搜尋目標,導彈發射後也能更快遠離載機,可以減小高溫尾流對機身隱身塗層的傷害,比起F-22的設計,更為穩妥和科學。

一張圖讓你弄清楚,殲-20的側面彈艙有多先進

圖注:F-22在格鬥時,側彈艙要一直處於打開狀態

從側彈艙的這個細節可以看出,殲-20在設計上除了高大上的前沿科技,還非常注重實用性,也正是這樣的設計理念才讓殲-20成為五代機中的佼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